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目前研究的现状,综述了聚苯胺的结构、特性,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法及化学合成法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聚苯胺的掺杂机制、无机酸掺杂和有机酸掺杂、二次掺杂,提高聚苯胺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的方法以及聚苯胺的广泛用途。指出了聚苯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是一种很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近年来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聚苯胺可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用电化学方法聚合,因制备方法和条件不同,其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相差很大。聚苯胺的合成及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对聚苯胺膜电极上的反应过程研究不多。作者在酸性水溶液中用电解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膜电极,发现对多种Redox体在聚苯胺膜电极上反应具有电催化作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两种磁性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材料,采用3 cm波导式测量线在8 GHz~14 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聚苯胺在吸收剂中的浓度对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很大.对Mn-Zn铁氧体复合聚苯胺,当浓度为0.23 g/cm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是一种很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近年来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聚苯胺可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用电化学方法聚合,因制备方法和条件不同,其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相差很大。聚苯胺的合成及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对聚苯胺膜电极上的反应过程研究不多。作者在酸性水溶液中用电解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膜电极,发现对多种Redox体在聚苯胺膜电极上反应具有电催化作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组装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管,并在聚苯胺纳米管上负载LiCl无机盐.用IR,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负载LiCl的聚苯胺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LiCl使聚苯胺纳米管湿敏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LiCl的负载量及采用不同溶剂进行负载对纳米管湿敏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基布材料、织物结构、导电物质、制备工艺等对织物导电性能及聚苯胺沉积状态的影响;综述了提高聚苯胺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方法,如通过酸掺杂、加入金属离子等增加织物表面的导电因子,通过磁场、超声场等外场提高聚苯胺的分布均匀度,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基体材料改性等提高聚苯胺在植物表面分布的均匀度和连续性;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是最有希望实现导电织物市场化的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导电导磁复合聚苯胺电磁参数及吸波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制备了两种磁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材料,采用3cm波导式测量在线8GHz-14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聚苯胺在吸收剂中的浓度对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在由0.5mol/L H2SO4和0.5mol/L苯胺组成的溶液体系中,采用恒电位方法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电化学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苯胺膜的化学键和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苯胺膜的表面形貌。以1mol/L H2SO4及2ppM NaF的混合溶液作为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工作条件下的腐蚀介质,控制温度在70℃,用电化学技术研究了聚苯胺膜的腐蚀行为。红外光谱测量结果显示,不锈钢基底上沉积的聚合物膜是聚苯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0.8V电压下得到的聚苯胺膜较为均匀致密。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量结果表明,聚苯胺膜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双极板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归纳总结了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论述了各种方法所得纳米聚苯胺的粒径、形状、稳定性等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与弊 ,并同时给出了本课题组的最新研究结果 .指出微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是获得纳米聚苯胺的常用方法 ,尤其是微乳液聚合法 ,可以获得粒径较小的聚苯胺纳米粒子 ,最小粒径为 8~ 1 0nm .与普通的微米级聚苯胺颗粒相比 ,纳米聚苯胺因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在透明导电膜、防腐涂料、电极修饰材料、电流变材料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0.
掺杂磁性材料的聚苯胺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两种磁性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材料,采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8HGz-14GHz频率范围内,测量有关数据,用多点拟合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曲线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磁性材料与苯胺的反应质量比例,从而可以调节复合聚苯胺的电导率,进而调节其电磁参数,最终可以达到调节反射系数R,并找到最大R值及最大吸收频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煤基聚苯胺复合材料是以煤为模板,引入苯胺原位聚合制得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氧化还原性和可加工性,应用于防腐蚀、抗静电、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和电磁屏蔽等领域.文中综合阐述了近年来煤基聚苯胺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对煤/聚苯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苯胺抽提/溶胀法、氧化处理法、磺化处理法等做了介绍,探讨了各种处理方法对煤和煤基聚苯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了现有方法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电化学的方法,在经过处理的石墨棒电极上合成了导电高分子聚苯胺薄膜.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聚苯胺膜的微观形貌为纤维结构.对合成的聚苯胺纤维进行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表征,确定了聚苯胺纤维的红外特征吸收波数,测得其热分解温度为285.2 ℃,并利用金属电结晶理论初步探讨了循环伏安制备聚苯胺纤维的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盐酸(HCl)为掺杂酸、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90)为空间稳定剂,在过硫酸铵(APS)氧化体系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聚苯胺/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好,聚苯胺尺寸大小均一、形貌规整。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的添加量为7%(质量分数)时,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纯聚苯胺的提高了2个数量级。另外,对原位聚合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后,在石墨烯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时,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纯聚苯胺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同时简化了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具有可靠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过氧化钨酸(TAP)为均相催化剂及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存在下直接合成掺杂态导电性聚苯胺微粒子.研究了TAP-H2O2及DBSA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苯胺的导电率及产率的影响.调查了生成的聚苯胺微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通过红外、紫外及核磁共振对掺杂态聚苯胺微粒子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粒径分布在1.10-13.50μ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两种磁性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复合物,采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8~14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聚苯胺在吸收剂中的浓度对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很大.对Mn-Zn铁氧体复合聚苯胺,当浓度为0.23g/cm^2时,其平均衰减为14.767dB,最大衰减为40.260dB,衰减为10dB时的频宽可达3.6GHz,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微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樟脑磺酸(CSA)作为掺杂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和研磨法,合成了DBSA掺杂聚苯胺、CSA和DBSA共掺杂聚苯胺,探讨了合成条件对掺杂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掺杂聚苯胺的红外光谱。DBSA掺杂聚苯胺、CSA和DBSA共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分别为0.274 S/cm和1.210 S/cm。在DBSA掺杂聚苯胺中再掺杂CSA,可提高聚苯胺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7.
导电聚苯胺自撑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聚苯胺薄膜进行质子酸掺并,并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较好的聚苯胺自撑膜。研究了温度、掺杂时间、要剂浓度。成膜溶剂及质子酸种类因素对聚苯胺掺杂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化合物中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本文介绍了导电聚苯胺的各种特性及在各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聚苯胺的发展状况、几种合成方法及其基本性质,并提出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电解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研究了聚苯胺的变色性能,电压从-0.6V变到1.2V,聚全在电极上的聚苯胺膜依次变成黄色,绿色,蓝色,黑色,利用聚苯胺研制抗静电织物,其织物的表面电阻降到10^5-10^6Ω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