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勤荒漠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天成 《甘肃科技》2009,25(21):40-42,162
通过对民勤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2年的水资源变化和水环境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民勤水资源上游来水量在逐年减少,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水质在不断恶化,由于水源短缺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水资源的短缺逐步成为制约民勤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采取调水、移民或减少耕地可以作为解决民勤水资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亟待加强治理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编制《甘肃河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 ,笔者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了专程调研 ,所见所闻令人忧心。石羊河流域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民勤绿洲岌岌可危 ,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治理保护 ,民勤会很快变为第二个罗布泊!一、生态环境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石羊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 ,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27m3。究其原因 ,一是来水减少 ,二是需水量急剧增加 ,三是用水技术落后。当地群众总结为“上游流失水、中游浪费水、下游蒸发水、城市污染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 ,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局…  相似文献   

3.
王青 《科技资讯》2011,(34):125-125
现代的生态环境需要一些水资源的滋养,尤其是对于水库的管理,更是协调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现代环境的日益恶化,黄土高原很多地区因为水土流失成为沙尘暴的侵袭之地。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了水库管理的重要性,并就目前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的民勤湖区环境恶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甘肃民勤湖区为典型试验区,利用遥感与GIS技术,通过对本区1978年主航片的读,1995年LandSat-5TM图像的分类、解译和叠加分析,研究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状态及原因,总结出环境恶化的发展趋势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旱化,沙化,盐化,植被退化。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民勤湖区摆脱困境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5.
煤矿开采对山西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开采导致山西省水资源减少、水质严重污染和引发新的水土流失等水环境恶化问题,提出了加强保护、科学开采和综合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曾经美丽丰腴的河西走廊,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为了遏止该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搜集翔实的资料,系统阐明了河西走廊近50年来生态环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随着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水利化程度的日臻完善,引起地下水补给量减少,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在河西走廊以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水质恶化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呈现逐渐恶化趋势,中上游较轻,下游民勤盆地、额济纳平原较严重。世界著名的月牙泉水面面积20世纪50年代末为14 800m2,水深为7.5m,现在水面已缩小到1 550 m2,水深已不足1m,且将不断萎缩,岌岌可危;20世纪50年代初东西居延海水域面积约有300km2,年产鱼5万kg,现在西居延海已成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东居延海只剩下干涸的湖底。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民勤红崖山水库也因无水而干涸,有志之识发出了"绝不能让民勤盆地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呐喊。  相似文献   

7.
水库水质污染是水库利用过程中比较普遍发生的现象,水库利用过程体现为水库功能及其演变.研究水库功能及其演变与水库水质变化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合理利用水库.信阳市是河南省内大型水库众多的地区之一,南湾水库是该市最大的水库,目前功能最多,在区域社会发展中作用重大,以该水库为例,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该水库自1997年以来的水质波动状况与其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旅游经济、养殖业经济发展与水库总氮、总磷、石油类等水质指标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水库发展旅游功能、养殖功能存在着环境制约性,对大型水库开发利用必须注意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关分析是一种将水库水质污染指标与水库污染源实现连接的简捷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开展城市区域规划环评,对其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从规划环评的系统方法入手,以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便直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法及发展较完善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同安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较低,水环境问题较为严峻,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支撑区域发展,该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同安区水资源合理开发规划与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西海固地区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基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生态环境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响应机制.得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指导思想的偏差及不合理工程技术的使用,是促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的重要原因.继而提出了加强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和保证该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归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群 《甘肃科技》2003,19(8):87-88
在会计学领域讨论环境问题的历史并不长。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改进环境,必须对生态资源的流量、存量、生态成本,生态效益进行分析I对环境治理、保护、预防、管理等费用进行棱算,提供生态环境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水足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考虑了经济消费中虚拟水的消费量,从而较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引用水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总体水足迹为408.75亿m^3,人均水足迹439.09m^3·人^-1·a^-1,大大高于所统计的水资源的利用量.山东省今后水资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儿条途径,探讨了水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羊河八大河流径流量数据和径流极值比分析该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石洋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径流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营的丰枯变化程度最剧烈,黄羊河次之,沙沟寺(东大河)的变化最趋向于缓和;由西向东,石羊河流域的各河流年径流的补给形式由冰雪和降水正逐步过渡到纯降水;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来13年石羊河流域的出山径流总流量仍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部河流的出山径流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过去对大型出山河流的水文观测和分析基本确定了祁连山北部的降水产流模式,但由于小型河流缺少观测,对出山径流总量的估计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山区水文观测和气象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北部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流域出山流量与汇水面积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而蒸散系数随干旱指数增大按照一定的非线性趋势下降.高程效应使得流域出山流量近似取决于平均降水量的单一函数,由此估算出祁连山北部的全部出山流量可达(72.3~84.3)×10~8 m~3·a~(-1),其中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的计算结果都大于前人估计值.疏勒河流域的蒸散作用偏强,径流估计值需要进行校正.流域水文相似性有利于减轻水文和气象观测不足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正在成为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湿地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湿地土壤是陆地上重要的有机碳库;土壤碳密度高;能够相对长期地储存碳,湿地是多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全球沿海湿地的分布面积大约为20.3万km^2,碳的积累速度为C(210±20)g/m^2·年,要远远高于泥炭湿地;并且沿海湿地大量存在的SO。。离子阻碍了甲烷的产生量,从而降低了甲烷的排放量。高的碳积累速率和低的甲烷排放量使沿海湿地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盐城沿海滩涂芦苇沼泽地虽已列入世界重点湿地名录,但其有机碳循环及其分布特点尚未有资料报道。通过研究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储存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从微团聚体水平的有机碳转化与结合机制上研究土壤对有机碳的固定机制,对于了解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储存特点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为评价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供水部门与各用水部门之间水量传输的滞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流时带的流域水资源分配模型.将供需部门之间的时滞性用空间显示来表述,并利用大系统优化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以黄河流域为背景,进行了实际应用。给出了黄河流域低用水的水资源分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兰州站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流量从700m^3/s到500m^3/s均匀递减,三门峡水库1月至2月出流从500m^3/s到300m^3/s递减,可保证黄河流域不断流,满足生态需求,表明此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分析历史数据资料和2005~2006年现场调查数据,全面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域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Ⅱ类标准;陆域植被分布面积11.3 km2,常见植物种类22种,以芦苇、菰和青蒿为主;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较高,水生生物生态类型主要以淡水性和趋淡水性为主;在流域污染排放与上游来水水质、重大工程建设与河口咸潮入侵等环境变化背景下,青草沙水源地开发将对库区水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关注水库运营优化、水源保护区划定、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补偿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郭正  杨稚娟  王玥劼  张世敏 《河南科学》2014,(12):2579-2582
为了保护大苏干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2014年8月对大苏干湖浮游生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6属54种,优势种是舟形藻(Navicula)和鼓藻(Cosmarium),浮游动物10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104~1.3×105个/L,浮游动物细胞密度介于303~927个/L.理化指标中叶绿素、氨氮均较高,水体水质为V类或劣V类水.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大苏干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状态,与理化参数分析水质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论流域水土保持中水保与土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水土保持中"水保"和"土保"的关系,运用水资源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域"水流失"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安塞纸坊沟为例,利用土壤侵蚀的特征指标和水流失的特征指标分别表征土壤侵蚀和水流失,分析了水流失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目标下的水土保持用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流失本质上就是流域生态环境水向潜在资源水和灾害水转化的过程;1938—1999年间纸坊沟流域水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强度与程度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纸坊沟流域土保可达到微度侵蚀的目标,此时的径流量约为6.77×10^4m^3,基本可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以及一定社会经济用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春季(5月)和夏季(7月),系统调查研究了嫩江下游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组成、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0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1种及变种,春季和夏季的优势种以硅藻门为主:变绿脆杆藻、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短线脆杆藻、肘状针杆藻。不同季节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03~3.19 mg/L之间,丰度变幅在(0.60~32.40)×105ind./L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00~3.9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在0.46~0.98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1.72~4.89之间。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体温度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电导率和总磷浓度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滹沱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和SWAT模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6年,滹沱河上游流域年降水、年径流分别呈下降、显著下降趋势,而潜在蒸散发呈显著上升趋势,流域的干旱化趋势明显.基于弹性系数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49.62%~61.67%,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38.33%~50.38%.而SWAT模拟结果却表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高达84.42%,而人类活动贡献率仅为15.58%.这种差异性主要源于Budyko方程中的下垫面参数反映的不仅是人类活动,还包括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是滹沱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正日益增强.使得滹沱河上游径流减少的具体人类活动并非是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而是经济、人口的增长所导致的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