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199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公司股息率水平、股息率不稳定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股息率会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进行分红的公司、股息率较高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较低.我们还发现,股息率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偏好,进而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股息率和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关系中同时具有正向中介效应和负向调节效应.另外,股息率不稳定会加剧股价的崩盘风险,机构持股是其影响渠道之一.本文的实证发现有助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更加合理的股息政策,同时也为监管层制定上市公司分红引导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年至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在风险投资网络中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公司与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公司具有共同的风投联结时,更可能发生股价崩盘风险.机制分析表明,风投网络中的股价崩盘风险主要通过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和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传染.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位置会负向调节股价崩盘风险传染效应,且在具有国有背景、内部控制水平低、未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分析师关注度高的公司中该传染效应更强.研究拓宽了我国风投网络“传染”问题的研究范畴,为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及传染效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6年以来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随机抽查工作为契机,构建多期DID模型,研究行政审计监管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机抽查制度能够降低审计客户的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表明,行政审计监管通过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作用在非"国际四大"所和分所执业的项目中更显著,而分析师关注和机构持股比例会削弱两者关系.本文从行政审计监管视角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监管机构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背景下,证券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上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研究证券分析师关注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重点回答两个问题:分析师关注如何影响股价信息,以及是否会影响管理层决策.基于200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检验分析师关注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分析师关注能够强化股价反馈效应.同时,本文发现信息渠道是分析师关注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作用机制,即分析师信息通过影响知情者的交易决策,提高股价中的私人信息含量,导致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增强.基于行业与公司的异质性,本文进一步发现在信息需求较强的公司中,管理层的学习动机会强化分析师关注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拓展股价信息的形成与传播机制提供了现实证据,同时为监管机构规范分析师行为与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重要的治理机制,高管和员工构成股权激励的两大激励对象.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高管股权激励的治理作用,却普遍忽略了非高管层员工.利用2007-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考察了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员工股权激励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环境、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两种途径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权性质并不影响员工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文章发现的员工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作用,能够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等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要素循环畅通的基础和保障,是构建要素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2007–2017年我国地级市高铁开通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城市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并运用企业信息透明度、机构持股和分析师实地调研等数据,从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信息效率角度验证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开通高铁能显著降低股价同步性,该实证发现在引入企业固定效应、控制飞机出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城市高铁开通显著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获取成本,提升股价信息含量和市场定价效率,对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以及外部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可以显著增加分析师实地调研活动,提升分析师报告句子数和涉及财务信息句子数,以增加股价中企业特有信息含量.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开通高铁促进上市公司信息跨地区流动和传播的经济功能,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资本市场上2000-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文章探讨了上市公司临时报告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 发现了临时公告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积极提升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临时报告提高了股票价格中的公司 个体层面的信息含量, 具体表现为: 临时报告降低了股票价格的同步性, 增加了收益率的异质波动性, 增加了信息交易的概率. 以是否具有研发行为、外部分析师数量的多少、所处地区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大小,作为公司所处信息环境的代理变量, 文章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 临时报告提高股票价格信 息含量的作用更加明显. 实证检验还发现, 临时报告使得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更加平稳, 降低了股票价格暴跌的风险; 临时报告提高了盈余信息反应到股价中的速度和程度, 提高了盈余反应系数, 降低了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程度.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通过考察信息环境变化前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和信息质量对投资者决策结果的影响,证明信息环境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习惯,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发现:会计准则变革后,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下降,预测报告中特质信息含量也发生显著变化,进而使投资者更多关注报告中的行业和市场信息;会计准则变革前,盈余质量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而会计准则变革后,盈余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减弱或逆转,说明投资者信息处理效率并非一成不变,信息环境能影响投资者对于公司特质信息的发掘、解读和运用.文章指出提升财务分析师、普通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识别和监督的能力,对提高市场定价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9~2006年期间有效数据为样本,本文利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和OLS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股价效应和企业经营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双重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股价效应和企业经营绩效一方面通过权益融资的市场时机效应影响了双重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选择,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以市值账面比表示的股价效应同时也包含企业增长的信息,与较低的目标资本结构相关,而企业经营绩效则通过影响资本结构的偏离而与杠杆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动态平衡资本结构理论假设一致.因此本文认为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和动态平衡资本结构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2018年《公司法》关于股票回购条款的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与三重差分等方法,研究股价超跌公司的股票回购决策与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回购新政推出后,股价超跌公司采取股票回购的意愿没有显著加强,但拟回购股票的股价超跌公司会扩大计划购买规模;相较于非股价超跌公司,股价超跌公司的股票回购事件累计超额收益率更高,证明回购新政有利于稳定股价、维护资本市场形象;依赖于外部融资(自有资金)回购股票的股价超跌公司,在回购新政后扩大(未扩大)计划购买规模,但无法(能够)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说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在资金来源问题上存在偏好分歧,监管仍需不断完善.结论支持并扩展信号理论,为A股股票回购的研究提供文献补充.  相似文献   

11.
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中,股票市场透明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效的市场透明度能够促进价格发现效率,提高市场质量.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1日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事件,选择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无偏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股票市场透明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从信息角度解释. 得到结论:市场透明度提高后市场流动性降低;知情交易者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期间的参与度降低,开盘价并没有反映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阻碍了价格发现,导致开盘价格发现效率降低;这意味着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成熟度较低的中国股票市场,探究交易者有限理性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和价格发现效率的均衡关系.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信息摩擦和交易者学习的两期经济模型,通过引入预期偏差和参考点依赖偏好来刻画交易者的有限理性特征,分别讨论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市场出清过程,并给出了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的理论解释和抑制由交易者有限理性导致的价格异象的途径.结果表明: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价格发现效率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与交易者有限理性程度负相关;2)交易者的参考点依赖偏好是导致盈余公告漂移现象的重要原因,当上市公司公告为好消息时,交易者处于盈利状态,倾向于风险厌恶,会低估资产价值,因此市场出清价格要低于公司实际价值,长期来看,股价会倾向于进一步上涨.当上市公司公告为坏消息时,由于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倾向于风险偏好,会高估资产价值,因此市场出清价格要高于公司实际价值,长期来看,股价会倾向于进一步下跌.研究结论对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金融市场中,上市公司为迎合投资者情绪可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使上市公司市场价格大幅高于其内在价值,因此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降低交易者有限理性负面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股票价格指数度量并反映了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包含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受到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关注.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股指的潜在价值,对加快资本市场治理,提升金融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基于Takenaka-Malmquist自适应傅里叶分解(简称自适应傅里叶分解或AFD)的时频分布,有效提取了股票价格指数的时频特征,分析股票市场的变动趋势.为满足自适应傅里叶分解的要求,首先利用H-P滤波算法对时间序列进行预处理,去除时间序列的趋势项,然后利用AFD算法处理周期项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到股票价格指数的时频分布,并进一步分析股指变动趋势.基于自适应傅里叶分解的算法可以有效提取股指在时频两域的信息,避免了单一域分析的缺陷,且比现有的小波分解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为检验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证综合指数(代码000001)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成份指数(代码399001)实证检验了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傅里叶分解的时频分布提出的股市技术分析指标可以用于中短期股票市场的变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4.
Miller认为开放卖空交易将引入异质信念,悲观投资者的预期通过卖空交易释放到市场中,从而缓解股票定价过高的现象.本文利用我国股票市场5次主要融资融券名单调整的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发现市场中异质信念在卖空交易开放后显著增强,异质信念的引入对股票定价过高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由于我国同时引入了融资交易和卖空交易两种机制,本文对两种交易机制进行检验,排除融资交易的影响,最终确认卖空才是引入异质信念和缓解股票定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对提高中国股票市场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涨跌幅限制与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给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的计算方法,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个市场而言,涨跌幅限制不仅没有限制流动性,反而增加了流动性;对个股而言,涨跌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流动性;对ST股票而言,涨跌幅限制为5%时期的流动性大于涨跌幅限制为10%时期的流动性,说明过小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流动性干扰和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在增加市场交易透明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涨跌幅限制,特别是对小盘股、绩差股、信誉低的上市公司继续实行涨跌幅10%的限制,而对大盘股、绩优股、高市值股和信誉高的上市公司放宽或取消涨跌幅限制,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