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宽带通信中干扰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修改接收模板信号的方法(MRTW)在抑制随机窄带干扰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超宽带通信系统(UWB)干扰抑制的新方法—自适应修改接收模板信号(AMRTW)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加的自适应频谱估计器和自适应接收模板信号分解单元,准确的将干扰信号分量从UWB接收模板信号中恰当的去除,从而提高了UWB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在UWB系统处于随机用户干扰的条件下,AMRTW方法对UWB系统误码率的改善明显优于MRTW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峰值检测的脉冲超宽带信号接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脉冲超宽带系统,提出一种采用峰值检测的非相关接收方法,以降低脉冲信号接收对高定时精度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计算了峰值检测方法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和室内密集多径信道下的接收性能,在高斯信道中,峰值检测的接收性能接近于相关接收的性能;在室内密集多径信道下,与单径的相关接收性能相当.非相关接收采用峰值检测、比较判决和脉冲延展取样的方法,为减小取样速率、降低系统实现成本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Rossler超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Rossler超混沌系统的同步方法,实现了Rossler超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保密通信,并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对接收系统设计了反馈控制器,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达到混沌同步,保证了信号的精确复现,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Rǒssler超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Rǒssler超混沌系统的同步方法,实现了Rǒssler超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保密通信,并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对接收系统设计了反馈控制器,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达到混沌同步,保证了信号的精确复现,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条件接收系统(CAS)为数字电视的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条件接收系统为了防止信息被窃,密钥应及时更新,使得加密算法不能轻易被破译;同时还要节省带宽,减少算法的计算时间. 针对以上的特点,结合条件接收系统中多层加密体系,提出了一种分层加密方法,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了带宽.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Rǒssler超混沌系统的同步方法,实现了Rǒssler超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保密通信,并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对接收系统设计了反馈控制器,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达到混沌同步,保证了信号的精确复现,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数字视音频广播中的条件接收系统及相关技术同密处理,对条件接收系统的定义、系统的组成、安全密钥体系、同密技术及其实现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七号信令无线双向接收系统,着重介绍了七号信令信息接收原理及软硬件实现方法,阐述了系统技术特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性能完全达到了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高斯光束为例,推导了激光对射周界警戒系统接收平面光强分布和探测器接收功率的表达式,数值模拟了不同情况下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小于1km时,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增大迅速增加且受波长影响不明显;大气能见度继续增大为20km的过程中,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减慢,且激光波长越小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越小;之后,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增大基本保持不变。对于某一大气能见度,减小激光束发散角和增大探测器入瞳直径,可有效增大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道化接收的数字射频存储(DRFM)系统设计方法.介绍了数字信道化接收原理及其工程实现结构,在传统DRFM系统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DRFM系统实现结构,给出了雷达干扰系统实例说明.基于数字信道化接收的DRFM系统可实现大的频率覆盖范围,且保证信号恢复精度,可实现复杂欺骗信息调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使用GSM模块实现远程广告牌信息显示与更新的方法。该系统使用西门子GSM模块TC35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利用AT命令集通过单片机将GSM模块TC35接收到的短信读取,使用LED液晶显示屏将所接收的信息显示出来。本系统方便、快捷,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电磁生物安全性和人体内接收线圈温升安全性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接收线圈设计带来的约束,建立了以能量传输效率为目标函数、以安全性和能量需求为约束条件的最优化模型,以实现接收线圈的优化设计.应用最优化模型对胶囊内窥镜的接收线圈进行优化设计,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运用迭代最小二乘(RLS)算法的智能天线系统提高IS-95系统抗多址干扰性能的方法。通过正交的本振信号实现了接收信号的复信号提取,运用RLS解扩频重扩频多目标阵列(DRMTA)的方法,结合IS-95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分集接收的特点,成功实现了IS-95系统的多径、多空间信号接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旋转弹飞行中的高旋转、高动态条件会造成卫星定位接收系统无法正常定位的问题,针对旋转、动态环境开展了旋转弹卫星定位接收信号旋转解调方法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旋转条件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的影响,并针对旋转特性设计了旋转跟踪解调环,用于对旋转的跟踪与解调,给出了旋转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Simulink实现了旋转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系统的仿真,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与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设计的以旋转跟踪环为核心的旋转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系统,在中心频率为200 Hz的情况下跟踪范围可达到±40 Hz,较好地满足了转速在200转/s左右的旋转弹信号接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条件下组合发射选择/最大比合并方法(TAS/MRC)的性能;导出了准确错误概率的上限,以及信道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性能分析表明:采用不相关的发射和接收天线,TAS/MRC方法能实现满分集增益;随着接收相关的增强,系统的分集增益减小,性能下降;反之,系统的编码增益增大,从而对系统性能的下降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6.
DBF技术在雷达接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BF体制雷达的特点和经常运用的关键技术,对接收系统的原理、组成、各部分的特点及实现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着重介绍了中频直接采样技术的原理和数字波形产生技术在该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条件接收技术是数字电视接收控制的重要保障,它是实现付费电视与互动业务平台关键.本文简要阐述了DVB系统中的条件接收技术原理,特别是机顶盒中的条件接收技术,重点介绍基于DVB数字机顶盒中条件接收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宽带CDMA系统在Nakagami模型下的等增益分集接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在Nakagami多径衰落条件下,利用等增益分集接收的宽带DS/CDMA系统的抗衰落性能,并将之与最大比合并分集接收进行比较,提出了一种计算等增益分集接收性能的方法,它避开了目前Nakagami分布随机变量和的概率密度函数难以求出这一困难,采用递归求衰落n阶中心短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等增益分集接收性能的理论分析问题,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在DS/CDMA系统中采用等增益分集接收,可在技术复杂性大大降低的和上获得接近最大比合并分集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高斯光束为例,推导了激光对射周界警戒系统接收平面光强分布和探测器接收功率的表达式,数值模拟了不同情况下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小于1 km时,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增大迅速增加且受波长影响不明显;大气能见度继续增大为20 km的过程中,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减慢,且激光波长越小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越小;之后,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随大气能见度增大基本保持不变。对于某一大气能见度,减小激光束发散角和增大探测器入瞳直径,可有效增大探测器接收功率和系统布防距离。  相似文献   

20.
针对星载AIS接收系统覆盖范围大而导致接收的AIS时隙碰撞以及无法有效地分离AIS信号问题,给出了碰撞概率和检测率的分析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多用户分离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FastICA的阵列信号处理方法从混合信号中逐步分离出一定数量的船舶信号,避免了混合信号源数估计这一难题。这种思想也符合星载AIS接收系统的需求。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的,且算法收敛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