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针对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实地监测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崂山水库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底质中重金属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经研究,崂山水库底质重金属污染总体评价较好,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日益加剧的现状,该文对某城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分析评价.针在单因子指数评价基础上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土壤的综合污染,比较该城区的各个功能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基于重金属在大气、水体中传播特性的不同,利用高斯扩散推广模型确定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大的污染源位置.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的信息有该城市常年的风速、冲洗系数、亨利系数;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建立重金属污染物在气体和土壤中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3.
水库倾斜地形污染混合区的三维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定时间连续点源条件下,从移流扩散方程的简化三维解析解出发,对水库倾斜岸坡地形污染混合区的三维解析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理论求解,推导了污染混合区长度、最大宽度、最大深度、相应纵坐标和面积以及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的解析计算公式,进行了污染混合区解析计算公式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水库倾斜岸坡地形污染混合区解析计算公式与等标污染负荷、流速、角域映射系数以及岸边混合扩散特性等因素有关,可以作为水库排污口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的计算依据,也可以根据水质目标浓度与背景浓度之差,以及污染混合区允许长度或面积或宽度计算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给出了非保守物质污染混合区长度的计算公式和忽略反应降解作用按保守物质处理的条件:降解数≤0.054。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泉州市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Cu,Pb,Zn,Cd;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Cd(偏中度污染),Pb(轻度污染),Zn(轻度污染),Cu(无污染);从重金属污染物生态风险程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构成生态风险程度均属于轻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Cd,Pb,Cu,Zn;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但是其桃溪下游、湖洋溪上游、水库入库口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人类经济活动可能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该污染在水土两相界面存在迁移转化过程,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于城市水库的工程,其区域两相之间重金属迁移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需重点关注水土两相之间重金属的可溶出含量,以确保水库水质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土壤背景值调查、浸提动力学探究、水质风险评价、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理论模型模拟演算,探究土壤重金属浸出特性并评估水质安全性。在模拟极端浸提条件下,除了镍元素存在轻微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限值外,铜、锌、镉、铅、汞以及砷重金属均处于无污染水平,水质相对安全;在模拟实际水库运行的模型演算中,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标准限值,表明水库水质在实际运行中可以达到安全供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泡石修复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泡石对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P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海泡石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P的吸收,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Zn、Cd的吸收。海泡石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浓度,从而抑制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有效阻隔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内的迁移。该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解析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业和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大量度物直接或是间接地排入到了土壤当中,从而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修复的物质,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其在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点,本文就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建模分析.针对污染程度,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基于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综合评价模型,经比较验证,后者更符合实际.同时建立了基于流体力学的污染物对流传播模型和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污染源坐标模型,用于确定污染源位置,分析结果表明后者更优.  相似文献   

9.
水库铅垂岸地形污染混合区的三维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顺直铅垂岸大宽度深水水库水面点源等强度排放物质浓度分布的简化三维解析解出发,在横向和垂向扩散系数不相等的条件下对其污染混合区的三维解析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理论求解,推导出污染混合区长度、最大宽度与最大深度及相应纵坐标、面积、体积以及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了污染混合区外边界等浓度标准曲线和曲面方程,进行了污染混合区理论公式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水库铅垂岸地形污染混合区范围与等标污染负荷、流速、边界反射系数以及岸边混合扩散特性等因素有关,其结果可作为铅垂岸水库排污口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0.
膜污染是膜在饮用水处理中遇到的最重要问题,为此,需要了解天然水中造成膜污染的物质.笔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色质联机以及分子量分布手段分析膜清洗水,了解膜污染的物质构成.结果表明,引起膜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以烷烃类的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的无机离子主要是硅、铁、锌和锰等高价的阳离子,其中铁质量浓度最高.对膜清洗水进行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表明,小分子量的DOC容易污染膜;而UV254无论分子量大小,都会对膜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1.
污染物大气扩散数值模拟中伪扩散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已经被广泛采用,但数值模拟产生的伪扩散一直是影响模拟结果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此分析了数值模拟中伪扩散产生的原因,用一阶迎风差分和对流项二次迎风插值格式对一稳态污染物扩散模型进行了计算,并比较了计算结果,得出了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湄洲湾不规整岸边界和复杂的潮流变化等特征,模型采用高精度的二维非结构网格浅水流模型对湾内潮流水动力进行模拟。基本方程离散和有限体积法思想,并利用改进的QUICK格式提高对流项计算精度,在扩散通量估算上引入具有良好数值性能的超松弛校正方法。不合理的压力波由Rhie-Chow的动量插值方法加以抑制,水位校正方程结合SIMPLEC程式导出。通过对湄洲湾小潮的水动力模拟,结果表明,潮位、流速、流向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良好。另外,模型还对海湾内肖厝峰尾和鲤鱼尾两处主要污水排放口的COD排放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湄洲湾内污染物输运特征,为更好地进行近海水污染控制提供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维传播模型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传播特征,建立了二维传播模型,然后对空间分布中的局部最高点以及周围的采样点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二维传播系数.根据已知采样点信息以及空间分布图,找到局部最大的点即为污染源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建立了基于时间的三维传播模型,以各污染物浓度分布为判断指标,用计算机来模拟前后5年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演变情况,得到该城市地理环埔呈逐渐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非饱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土壤为非饱和多孔介质,将描述非饱和多孔介质中多种迁移场量耦合的热质传递模型,结合土壤中溶质迁移的对流-弥散规律,并考虑土壤固体骨架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建立非饱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了非饱和土壤不同深度处和土壤含湿量不同时,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状况.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呈现滞后性;湿含量较高的土壤,在迁移状况趋于稳定时,污染物沿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浓度梯度相对较小,数值分析所得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与文献已有试验结果相一致.因此,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分析结果,可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状况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进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是土壤环境污染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机理,并针对污染途径提出了"减源""截流"和"修复"治理措施,控制流入环境中的重金属的绝对值;重点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凝固的混合流模型对Pb-Sn二元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求解完全耦合的动量、能量和组分的输运方程,讨论了液相质量分数的求解方法,比较了不同的固相扩散模型对溶质宏观偏析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模型改进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本文根据南京某化工厂地的土壤地质和结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重金属污染物砷在土壤中运移过程模拟。通过建立脉冲时间50天、70天、100天的土壤溶质运移模型以及不同饱和土壤含水率的模型,定量分析脉冲时间、土壤饱和含水率对重金属运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脉冲时间对土壤溶质运移具有促进作用,对浅层土壤尤为显著;随着脉冲时间的不断增加,对深层土壤的影响愈发明显。较高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促进溶质的扩散;同时较高土壤饱和含水率对横向扩散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污染范围更大,促进污染物的下渗。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环境污染扩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预测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扩散的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沈阳市地图上,按照污染事故发生的实际地理位置,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显示.将模型的数值解和GIS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污染扩散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时段的扩散面积,分析不同地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污染程度,获取受污染范围内的人口和周边单位等重要信息;从而预测重大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周围人群、环境造成的危害,为应急监测、现场救护和灾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考虑农药类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环境中的水动力弥散、吸附解吸及微生物降解等环境行为的前提下,建立土壤中农药类化学污染物迁移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溶质在土壤固体骨架上非平衡吸附作用,并对农药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型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含水率、吸附速率和水动力弥散系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农药类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于定量化分析农药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同时可为现场农药环境污染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污染土的水泥固化稳定法修复技术,对水泥固化稳定重金属铅污染土的强度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强度由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所得,试验所用污染土通过人工制备而成,考虑了1.0×102,1.0×103,1.0×104,3.0×104mg/kg四种质量比和5%,7.5%,10%三种水泥掺量.结果表明:不同龄期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大致呈线性关系,而2个不同水泥掺入比水泥固化含铅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值与水泥掺入比呈幂函数关系;通过对不同配合比、不同龄期试样强度的进一步拟合分析,得到了根据某一龄期强度预测另一龄期强度的经验公式和根据某一水泥掺量的强度预测另一水泥掺量强度的经验公式,以上公式同时适用于普通水泥固化土和含铅水泥固化污染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