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民事诉讼法122条虽然规定了法院附设诉前调解,但该规定过于抽象,仅规定对于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民事案件,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而具体怎么调解,运用什么程序均未提及。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背景下,各地法院靠自行摸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未解决。因此,在梳理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探求实践难题的解决之道,并揭示隐藏于其背后的深层理论则是本文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2.
刘刚  王洪婧 《科技资讯》2009,(27):183-183,185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对于广大公众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字眼,针对目前ADR事件的频繁报道和人们对于ADR等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ADR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改进ADR报告制度,提高ADR监测工作的水平,完善ADR信息反馈和再评价机制,完善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建立ADR救济制度等角度提出了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创办的铁路学校有三所:一是在1888年由天津北洋武备学堂附设的铁路班,所是1897年由津榆铁路(天津至山海关)总局附设的山海关铁路学堂,三所是1897年由芦汉铁路(芦沟桥至汉口)督办盛宣怀设立的芦汉铁路学堂。  相似文献   

4.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DR是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简称,中文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作为一个通用概念,它已被现代西方各国用作对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统称,内涵与我国所谓的非诉机制相同.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日本的诉讼外纠纷解决制度,论证了诉讼的弊端,ADR的优势及其内在理性价值,以及在我国大力发展ADR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也有革命传统的因素。面临着开放改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社会转型的新形势,特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需要改革。当今世界先进的非诉讼民事纠纷解决机制ADR所具备的优点,能够为我们所用,可以借鉴ADR对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6.
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近些年来不断加剧,巨大的办案压力使法院法官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叫苦不迭。但我国法院工作人员,乃至法官数量在世界各国却傲居榜首,我国法院受理案件数也并不比国外多多少。党中央提出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所以,当前研究法院内部配置正当其时。本文将对我国法院法官配备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我国法官配备制度的完善提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艳琼 《科技信息》2007,(22):283-284
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本文从分析改革法院调解制度的呼声由来入手,认为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所呈现的种种弊端,根源于外在制度环境对法院调解的扭曲而并非法院调解制度本身的价值和功能缺陷,在此基础上,肯定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并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间接边界元法解薄板弯曲问题时,将虚拟荷载作用在研究域外的一种特殊附设边界上,该附设边界的单元和原边界上的对应单元互相平行、长度相等,但单元之间可能是断续的,故称为断续附设边界.采用这种附设边界,有效地避免了奇异积分和提高了数值解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ADR,即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独立于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调解是ADR中最有发展价值的,我国调解制度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有其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与缺陷,论述了在我国建立ADR机制是完善我国调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法治与世界法治接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ADR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在司法程序内迅速解决纠纷的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是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独立于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调解是ADR中最有发展价值的,我国调解制度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有其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与缺陷,论述了在我国建立ADR机制是完善我国调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法治与世界法治接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该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务实的体系目标,要运用理论方法,构思科学的体系框架,进而紧扣高校的工作实际,设计完善的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该体系具体由“体系总体说明”、“宣传教育体系”、“制度约束体系”、“监督查处体系”和“评价预警体系”等五大模块所构成。  相似文献   

12.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 ,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 ,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 ,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 ,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探讨了不同体系域的特征及其与河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 4分性特征 ,即主要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 ,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 ,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 ,指出了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其中 ,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 ;扩张体系域时期是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 ;高水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 ;收缩体系域时期是由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系统和行政管理结合的角度,阐述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明确了电子政务系统由系统资源、应用软件系统、系统管理3部分组成,并按照行政管理活动层次将电子政务系统分为业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3个层次.对于各部门分清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开发重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OFDM系统信号处理方式的高速单载波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系统实现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多载波系统对同步比较敏感和大的峰均功率比(PAPR)两个问题,将多载波系统发送端的反傅立叶变换(IFFT)模块移至接收端,提出了一种基于OFDM系统信号处理方式的高速单载波系统实现方案,基于ITUM.1225信道A模型,选用BPSK,QPSK和16QAM等调制方式,根据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速率要求对提出的单载波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多载波系统的优点,同时又有效克服了多载波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纤通道的光传飞行控制系统通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传统电传操纵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差、带宽低等问题,提出了飞行控制系统光传方案。作为新一代飞行控制技术,光传操纵有许多电传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一个实际的伺服系统为例,阐述了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深入论证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关键元器件和关键技术,对几种光传总线的主要特性以及光传总线的拓扑结构、余度方案等进行了分析比较。该系统通过实现了一个基于光纤通道协议的原型系统得到验证,已成功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与飞行仿真系统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16.
基于He和Vaidya的同步充分必要条件,提出了一个解决未拆分混沌系统恒等自同步的方法。该方法将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的误差动力系统的Lyapunov函数的导数分为小于0或等于0的自由项和大于0的强迫项。将驱动系统的变量替代响应系统的变量,使Lyapunov函数导数的强迫项变为0,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达到同步。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反馈同步方案不能同步的Henon映射系统,并能使Bragg混沌系统同步过渡过程所占用时间减小到反馈同步过渡过程所花时间的12%。  相似文献   

17.
参照Qi型混沌系统的构建模式,利用拓展系统维数和线性反馈的方法,构建Qi型统一超混沌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平衡点的性质、Lyapunov指数谱、分岔图和分形维数等动力学特性,确定了系统参数的变化范围,数值分析表明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Qi型统一超混沌系统包含3个子系统(广义超混沌Lorenz系统、超混沌L(u)系统和广义超混沌Chen系统).与现有的超混沌系统比较,Qi型统一超混沌系统具有更大的最大Lyapunov指数.用数字信号处理( DSP)芯片对几个典型的Qi型统一超混沌系统进行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8.
广义不确定性系统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包含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的复合系统定义.以及确定性系统、不确定性系统的定义.论述了随机系统、模糊系统、粗糙系统、灰色系统、未确知系统、泛灰系统的内涵;进而引入了广义不确定性系统的概念,它涵盖了复合系统和广义泛灰系统.论述了广义不确定性系统的7个基本原理:给出了广义不确定性系统的基本结构,为综合研究客观存在的各类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云港国家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为背景,基于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设计思想,运用运输系统规划理论,对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以业务需求为基础的分层分析和设计模式,提出了从物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到具体的运营操作模式的系统结构和运营框架,分析了公路主枢纽的主要业务需求,设计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式,并设计了具体的应用系统。该业务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模式可以很方便地推广到其它的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有数据流图法等,但对于基于工作流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不适合。运用工作流图法。以系统中流转的文书为主线,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了系统需求,并给出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应用于忻州地区税务稽查系统的OA模块设计中,开发出相关的应用软件。为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