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医本草文献含有丰富的中医知识,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挖掘中医本草知识,精准地实现中医本草文献命名实体识别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Bert-BiGRU-CRF中医本草命名实体识别模型,使用特征融合器拼接Bert生成的词向量与实体特征作为输入,以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 BiGRU)为特征提取器,以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CRF)进行标签预测,通过特征增强的方法更好地识别中医本草的药名、药性、药味、归经等实体及其边界信息,完成中医本草命名实体任务.在中医本草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入特征的模型F1值达到了90.54%,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中医本草命名实体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的修复作用,以蜀本草为原料,通过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经过浓缩、脱色、脱蛋白获得蜀本草多糖粗品。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处理生长中的蚕豆幼苗,72 h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蚕豆幼苗DNA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蜀本草粗多糖溶液培养受损的蚕豆幼苗,检测其对蚕豆幼苗DNA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20μmol CuSO_4对蚕豆幼苗叶片细胞诱导出了明显的DNA迁移。用蜀本草多糖溶液培养此浓度CuSO_4胁迫受损的蚕豆幼苗,其DNA受损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当蜀本草多糖浓度为200μmol时,彗星图像尾部明显缩短,修复效果明显。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修复存在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中国本草学发展史》(资料)第五部分之二,专论《证类本草》该书主要从《嘉佑本草》为底本,附入《嘉佑本草》成书以后至宋哲宗之诸医药书有关药物的论述,医方及民间验方,增加并扩大其内容,使之益为完备,更为实用。元代以后,《唐本草》、《蜀图经本草》以至《嘉佑本草》相继失传,仅有相当部分被保存于《证类本草》一书中,供本草学家研讨及修复原书之用。作者即本此意而写成本篇。全文先从《证类本草》保存各种本草之作用立论,依次及于《嘉佑本草》撰修的时代前景、撰修人、撰修经过以至此书之基本内容。因为《嘉佑本草》包含有十六种具体的医药书籍,散见于各药目之下,而成为各个药物完备之注释。后代本草学家所说之某某种书,全指各药目相应之注文,而非原书。竟成见木而不见林之象。故作者特列为一节,将收入《嘉佑本草》之十六种本草书,一一分疏,各举若干条文,略存原书之本来面目,以供日后学者从事修复之参考。有关唐陈藏器之《本草拾遗》,宋苏颂之《图经木草》等书均未列入,俟于三论中叙述之。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东亚的本草学策源地,亦是世界上本草学最早发生的国家之一,从《神农本草经》成书,流传以来,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源远流长,实为世界各国所罕见。通过历代本草学家不断的总结,继《神农本草经》之后而作的,无论出于国家主持,或者私人独立修编,沿着《神农本草经》的体系,写成药典性质的书,不下六、七种之多,而流传到今天的,计有:(一) 《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现时所见的祗是明、清人与日本人的辑本;(二)《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四)《本草品汇精要》;(五)《本草纲目》。第一种来历不明,但可断言,不是出于国  相似文献   

5.
观察本草八味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成功后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定期定时监测OGTT,FBG、FINS、血脂等指标。第12周末,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检测PPARγ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说明本草八味降糖方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我国古代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象朱橚的《救荒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是内容翔实、特色鲜明的本草学著作,在我国植物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植物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的外传和影响,已是大家所熟知的,而《救荒本草》流传海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本草八味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成功后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定期定时监测OGTT,FBG、FINS、血脂等指标。第12周末,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检测PPARγ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本草八味降糖方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自古以来,珍珠既是珠宝饰品,也是一味名贵中药。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成分,历代19种药物典籍上都对珍珠的功效有明确的记载,其中包括著名的《本草纲目》、《开宝本草》、《海药本草》、《本草经集》。  相似文献   

9.
明代《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评价《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的学术价值。方法采用版本研究和流失回归过程的源流回顾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御制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宫廷奉诏修撰的一部国家本草学典籍,但由于历史变故不能面世,后珍贵的抄本竞全流失于海外,国内仅能知其名,影响远不及《本草纲目》,近年来经多方努力其影印本终得回归祖国。在内容上其修定不计工本,彩绘精关,列目详尽,叙述精要,绘图考究,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药典,也是现存惟一的一部大型本草学彩绘典籍。结论《御制本草品汇精要》在中药学,以及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均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溲疏和荚蒾都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前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者名出《新修本草》(即《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后世本草中均有收录。然而实际上,溲疏早在东汉末年就曾失传,宋代以后彻底失传,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 笔者在编写《中国树木志》忍冬科荚(艹迷)属(Viburnum L.)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国内外本草学家、药物学家及植物分类学家对于古本草文献中有关荚(艹迷)及溲疏的考证中存在着很大的错误。现特写成本文,以澄清此二种植物长期以来在中草药应用中的混淆现象,并正确地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古本草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丰富湘西地区军事本草资源数据库,更好地开发利用军事应用目的的本草资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范围,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对该区军事本草有毒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军事本草有毒植物共67科136属203种,生活习性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生境以林中为主;分布格局上,有毒植物垂直分布数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水平分布丰富度湘西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地理成分从科级到属级再到种级的分化逐步变大,其中科级水平以世界分布居多,属级水平以北温带分布居多,种级水平以东亚成分(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占优势;有毒植物部位以全株有毒为主,毒性以小毒为主,毒理作用以神经系统毒、黏膜刺激性毒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民族药翠云草的基源、药用历史及疗效记载等进行本草考证,为对其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利用本草学以及植物形态学、植物生态学等知识进行研究考证.结果:古代本草记载的翠云草与今用翠云草(卷柏科)物种一致.该品早期主要用于治疗喉痈、吐血等症,可解火毒,现代尤其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治疗黄疸、痢疾、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及多种出血等症.结论:古今药用的翠云草均来源于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干燥全草,其药用历史至少近400年,研究结果将为翠云草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古籍《千金翼方》、《本草拾遗》、《食物本草会纂》等记载:茶叶、泽泻、丹参等有久服利人、延年轻身、去人脂之功.  相似文献   

15.
5.唐慎徽和《证类本草》(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历唐朝以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动乱,至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又恢复了一统天下,经济再度繁荣,本草学的考证和修订在官方和民间都得到较大发展。从官办来看:宋开宝年(公元973年)道士兼御医马志等奉宋太祖之命修撰的《开宝新详定本草》问世,并由皇帝亲书序文;次年又令李昉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否有官修<大元本草>?薄树人认为没有此事[1].笔者却发现<元史>、<新元史>对<大元本草>有多处交代,另有数则史料也涉及此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历代本草记载情况和历史文献对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L.进行了查阅,结果表明:入药最早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中;民国以前的本草均无记载,建国后才有一些应用,属于南部一些省区的地方药材;因其别名较多,常与白花藤、菊科植物千里及(千里光)SenecioscandensBuc.–Han.、苦郎树ClerodendruminermeL.相混淆.  相似文献   

18.
陈皮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并且结合近现代文献对陈皮名称源流、品种、道地性、功效主治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版中国药典均以陈皮为正名具有文献依据;2010版药典将陈皮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正品收载使用具有一定道理;本草记载的陈皮以广东新会为胜,这与现在陈皮的道地产区相吻合;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从古至今对陈皮是否存放;若需存放,存放时间这一问题多有争议。本研究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陈皮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本草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笔者参与李迪主编《蒙古学百科全书·科技卷》编撰工作,其中有“大元本草”一词条,遂搜寻相关史料文章,并曾向牛亚华寻求帮助,得以完成条目.2010年国庆节后,在研究院资料室得见《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年第3期彭少辉《元代官修<大元本草>确有其事》[1](下简称“彭文”)一文,彭文对《大元本草》的研究,确有新进.  相似文献   

20.
蒙药材块根糙苏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蒙药材块根糙苏建立生药鉴定体系.方法:本草考证、原植物鉴定及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法.结果:本草文献所载块根糙苏(别名鲁格木日)为唇形科植物块根糙苏Phlomis tuberoda L.或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块根.结论:本研究对蒙药材块根糙苏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