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馈是将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按一定方式送回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来影响净输入量的一种信号控制方式.使放大器净输入量得到增强的反馈是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放大器中引入负反馈,用以改善放大器的一些重要性能,引入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引入交流负反馈可以提高增益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扩展通频带等.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代表输入量,代表x净输入量,xf代表反馈量,代表输出量.其中各量的关系为开环增益,反馈系数,闭环增益.在放大器中引入负反馈后,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放大器性能产…  相似文献   

2.
刘德进 《科技信息》2007,(16):136-139
负反馈放大器在电子电路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采用负反馈技术是改善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有效手段,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以后,除放大电路的增益有所下降之外,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和放大倍数,减少非线性失真,扩展频带以及改变输入、输出阻抗,从而改善放大器的性能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广泛应用,它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较大的影响。采用Multisim2001电路设计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直观地得出结果,在探讨发展性教育的今天,利用电路仿真技术的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方框图分析法,以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直接耦合差分——共射放大电路为例,讨论了反馈网络的变化对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反馈电阻减小,反馈系数和环路放大倍数提高,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增大,验证了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一些基本结论,说明了仿真分析在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Multisim8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ultisim8仿真软件,通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设计实例,进一步探讨Multisim8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而应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数量的不足,不受实验时间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进行电路的设计尝试,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Multisim8仿真软件,通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设计实例,进一步探讨Multisim8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而应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数量的不足,不受实验时间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进行电路的设计尝试,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EDA软件代表着电子系统设计的技术潮流,Multisim是其中较为突出的软件之一.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用Multisim7指导单级放大器的设计与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Multisim7也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7.
关于负反馈放大器实验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反馈网络的分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对考虑反馈网络负载作用后的基本放大器实验电路提出了简化方案,并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负反馈放大器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而负反馈放大器反馈类型的判断是分析反馈放大器的基础,也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初学者为此深感头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电路介绍一套分析和判断反馈类型的简便方法,以帮助初学者掌握这部分内容。且反国是否存在的判断判断一个放大器是否是反馈放大器,关键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输人端是否有联系,也就是有没有反馈网络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回输到输入端以改变放大器的性能。现以图1、图2、图及图4为例分别说明判断方法。这里首先需强调的是,负反馈放大…  相似文献   

9.
差分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若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其工作原理就进行实际电路的测试,实验效果难以保证。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测试实际电路之前让学生先对待测电路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将Multisim仿真技术引入差分放大电路实验,对其基本电路结构进行仿真和测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实践证明,Multisim仿真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数据的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multisim9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涛  张锐敏 《科技信息》2008,(18):62-63
主要介绍了Multisim9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与传统电路设计相比较的特点,以及使用Multisim9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的方法。以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模,数、数/模转换电路为例,阐述了使用虚拟电子实验平台进行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仿真分析的具体方法。并将结果与理论分析相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电子设计仿真技术方便、高效的特点。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将完全取代传统的电路设计分析方法.实现电子设计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介绍了Multisim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仿真技术不但可以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基于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弱磁传感器的性能,该文研究了Fe基非晶带在纵向激励下的GMI特性.建立和分析了传感器反馈模型,设计了反馈式GMI弱磁传感器.由CMOS集成反相器组成脉冲激励电路,由峰值检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及电压跟随器组成信号调理电路,由仪用放大器、低通滤波电路、电阻和电感组成负反馈电路.利用亥姆霍兹线圈和标准恒流电源组成标定系统,对该传感器进行了加反馈和不加反馈两种情况下的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磁场强度为-2.5~2.5Oe范围内,该反馈式GMI弱磁传感器较无反馈的GMI弱磁传感器的线性度指标提高了41%;传感器输出的漂移在不加反馈时为10~20 mV/h,加入负反馈后在无外加磁场时为2 mV/h,在外加磁场强度为2.5Oe时为3 mV/h;传感器的截止频率在未加反馈时约为2 kHz,加入负反馈后提高到了4 kHz以上.  相似文献   

13.
把负反馈放大器用方框图来处理,我们推导出有关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电流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的表达式,并着重指出,为了求解负反馈放大器上述四个量,关健是计算反馈环路的回归比T.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引入负反馈后,放大电路的性能得到了改善,负反馈放大器的闭环增益A_f与开环增益A之间的关系是:A_f=A/(1 AF),也就是说引入负反馈后,其增益(传输函数)值下降了,其中A_f=x_0/x_i,A=x_0/x_di,F=x_f/x_0,而x_i,x_di,x_0,x_f,分别为放大器的原输入信号,净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那么,在4种基本类型的负反馈放大器中,每种类型其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的求解是否有规律可循,怎样求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理解负反馈放大器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可以在保证差模信号放大倍数的前提下,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主要有两种负反馈形式:电阻负反馈和恒流源负反馈。文中从Multisim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负反馈电路对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从Multisim仿真结果可以得出: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受负反馈电阻值约束,电阻值越大,共模抑制比越高,但该电阻值的大小也会影响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恒流源负反馈电路的等效电阻趋于无穷大,因此其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趋于无穷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直接耦合方式下的差分-运放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根据多级放大器增益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进而得电流增益.另外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方法,得到了反馈放大器的电流增益,两者满足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基本关系.启用仿真软件EWB,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进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体实验教学的衔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对虚拟仿真技术在分析测试实验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该文以气相色谱测试技术为例,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能直观展现气相色谱的测试原理和实验过程,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EWB是专用于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的软件,该文通过两极负反馈放大器的静态调试、动态测量介绍了如何在EWB虚拟环境创建、调试和测试电路.EWB仿真技术不仅节省资源和时间,更主要的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潜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采用晶体管的广义h参数,对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做了定量分析。得到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一般表达式的使用条件,同时强调了反馈系数与信号源内阻及负载电阻无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电子技术“软实验“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子技术内容多、概念强,并引入工程分析观点的特点,开发出了一套“基于Multisim仿真技术的电子课程‘软实验’平台”。论文先对该平台的架构进行了整体介绍,然后阐述了“软实验”平台分别在课堂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