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女性主义文论与德里达等人狭义的解构批评关系进行了辨析,讨论了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或共同点,指出女性主义与解构批评最本质的差异,以及解构批评对女性主义文论的长远影响,并重点考察了集女性主义文论、后殖民话语及解构批评为一身的斯皮瓦克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简·爱》的不同解读方式意味着不同的批评理论视野。历代批 评家的诸种解读方式包括传记式、心理学式、社会学式、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式、神 话原型批评式、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等,可以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分列为两个 系列──立足于作者自觉的意识层而的解读及关注作者不自觉的或文本所潜含的 无意识长面的解读系列。远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发掘揭示《简·爱》中所隐含的 意义矩形,不仅能对《简·爱》的意蕴做出新的阐释,同时也能尝试诸种批评方式相 互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西蒙·德·波伏娃的理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阐述了伊莱恩·肖沃尔特所划分的西方女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 1882—1941)1929年在《自己的一间屋》里首次提出双性同体这一女权主义批评的重要概念,其强调对话、多元、异质,让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在同一平面上交流互动,从而改善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点,对文艺批评思维与写作的启示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随着各种西方艺理论思潮蜂拥进入中国,中国的学批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传统的学批评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先锋派批评正在反思和调整,而学院式批评将主导未来学批评风尚。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传媒手段不断地产生和不停地升级换代,加速了信息交流的速度.传媒批评是指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进行的一种大众化的文艺批评方式.我们应正确对待这种新生的文艺批评方式,协调好它与传统批评的关系,推进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显帅 《科技信息》2011,(13):102-104
文学的独立性和个性,在沈从文的批评世界里是其的研究最高范畴,他的大量批评篇什相对应地注重文学本体和创作主体的估衡。通过创作的深刻体验来议论创作,在他的某些确有偏见的批评中,包含着合理的成分,为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树立了一则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职业文学批评家来说,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点比较散,碎,但难得的是他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来谈,这就使得他的研究接近作者、接近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本意。同时,他的研究体会也给中国现在的文学批评界一些启示:一是要尊重文学感受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二是引导人们重新认识点评等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的文学批评领域精神缺失、乱象纷呈。批评者迷失了应有的身份与职责,在功利目的驱使下,批评标准日益模糊。对创作和接受的精神超越与引领能力严重不足,建构弘扬正面价值的能力缺失。导致文学接受日趋媚俗并反过来影响创作,陷入恶性循环。文艺批评标准的理解偏差和对文艺的载道功能的认知偏至是造成当下批评精神缺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分析了六朝文论在批评态度与批评方法两方面与当下文学批评的不同,指出运用六朝文论进行作家作品评论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模式,也是性别批评中的一个分支。它影响了时代的女性,给女性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因此它的发展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结合女权运动来剖析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阶段它的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女性主义批评自从它诞生起就从未消泯过,在现代它仍然引领着女性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穿着各式各样的外衣在世界各处漂泊,撒播着它的种子。本文将从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主义批评,把它的外衣层层脱去。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他的藏书为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他的小说、戏曲批评理论研究拓宽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领域;他所提倡并实践的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文坛,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的批评话语的衰败有目共睹,种种原因当中,缺乏应有的文化效益首当其冲.而分析起来,这个问题的症结很大程度上又同批评家主体对文学批评的功能维度缺乏自觉有相当关系.概括地来看,文学批评的基本维度有两大方面审美品质的鉴定与艺术品牌的辨识.这两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文学批评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呈现出“大众化”和“学院化”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成因,大众化批评和学院化批评应相互取长补短,以促进文学批评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批评存在的趋于平庸、品位不高乃至失语失范的滑坡现象,期待着批评本身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当代化视野的背景上对学批评进行本体追问,阐明批评的一般化存在,并揭示批评本体的主要内蕴关系,将有助于探讨学批评对于当今社会、当代化及公民个人的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3年达州文艺评论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模仿与框定,机制创新带来文艺繁荣;守望与拓展提升达州文艺评论形象三步曲。文艺评论的地域特色鲜明,学术成果丰厚,地域特色体现在国内三个绝无仅有:1是文学创作承包责任制及人员聘用制;2是雪米莉现象;3是远古文化,红军文化,当代文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众声喧哗之中却有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文化研究热,而在文化研究热之中却又聚集于大众文化批评:"身体美学"、"美丽产业"、"日常生活美学化"等理论呈一时之盛,这就导致了发端于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一如其他理论进入中国后的情形相似,发生了变异.怎样反思这类现象?怎样建设我们自己的、能够真正面向问题的文学批评?是我们力图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对竟陵派的文艺批评体现他一贯的文艺批评观:着眼于文艺批评的实际问题,求普天下共同的“诗心、文心”。钱先生文艺批评观的立足点:从丰富的文艺现象出发,以感性和智性兼胜的气质,去理解感受作家作品;反对文艺批评中存有的脱离文本、主观臆说批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