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麻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大麻药Dolichos falcata Klein的化学成分.大麻药用70%酒精进行提取,然后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从大麻药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stig-mast-7,22-dien-3β-ol(Ⅰ),stigmast-7,24-dien-3β-ol-3-O-β-D-glucoside(Ⅱ),大麻药苷A(Ⅲ),十六碳酸(Ⅳ),二十五碳酸(Ⅴ),尿囊素(Ⅵ)及β-胡萝卜苷(Ⅶ).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甲醇提取,石油醚、氯仿-甲醇(V/V为1:1)、甲醇-水(V/V为1:1)溶剂划段,多种分离材料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其氯仿-甲醇(V/V为1:1)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3-甲氧基-5,7-二羟基-黄酮醇(Ⅰ)、10-乙酰基鸡屎藤甙(Ⅱ)、车叶草甙(Ⅲ)、5,7,4′-三羟基-黄酮醇(Ⅳ)、熊果酸(Ⅴ)、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化合物Ⅰ,Ⅱ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对剑叶木姜子(Litsea lanc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异喹啉生物碱:lit-seglutine A(1),phanostenine(2),juziphin(3);同时还得到(E)-6-hydroxy-4,6-dimethyl-3-heptene-2-one(4),香草醛(vanillin,5),香草酸(vanillic acid,6),β-谷甾醇(7)及β-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产于德钦的云南兔耳草(Lagotis yunnanensis W.W.Smi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di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4’,5,7-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4’,5,7-trihydroxy-3’-methoxyflavone),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肉桂酸(cinnamicacid),3,4-二甲氧基肉桂酸(3,4-dimethoxycinnamicacid),香草醛(vanillin),胡萝卜苷(daucosterol).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棒柄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个三萜类化合物,2个维生素,2个芳香族化合物以及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6.
 首次对土官村乌头(Aconitum tuguancunense Q.E.Yang)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中分离纯化得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包括3个二萜生物碱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7.
二蕊荷莲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竹科植物二蕊荷莲豆(Drymaria diandra B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光谱解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乙酸酯、荷莲豆碱、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芽大戟(Knoxia corymbos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2个黄酮苷,1个香豆素和苯甲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单体,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7-氧基-β-胡萝卜苷,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鸡嗉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鸡嗉子叶(Dendrobenthamia capitata(Wall.)Hut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itin,1);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2);astragalin(3);杨梅素(myricetin,4);槲皮苷(quercitrin,5);金丝桃苷(hyperin,6);epigallocatehin(7);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8);2个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9);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0);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其中化合物2,3,4,5,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以赤霉素GA_3为起始物,经十步,合成了赤霉素的环氧衍生物ent-13-乙酰氧基-1α,10α-环氧基-3β-羟基-1-甲基-20-去甲赤霉素-16-烯-7,19-二酸-7,19-二甲酯,这是一个新化合物.与此同时,还合成了其他三个新化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分析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硅胶柱、TLC和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Hemsl.) Greenm根部分离得到了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akkenolide A(1),phthalic acid isodibutyl ester(2),dibutyl phthalate(3),eremophila-7 (11),9-dien-8-one(4),6β,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5),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β-olide(6)和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7).其中,化合物1、2、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个从离舌橐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螺环骨架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与化合物7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采用MTT法对所有化合物针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HGC-27)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抑制活性,其IC50为31.10 μg·mL-1.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等多种方法对中药香附(Cyperus-rotundus L.)95%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为倍半萜类化合物10个,分别为isonardoeudesmol C(1)、(...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从丽江产华丽牛肝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麦角甾-ergosta-7,22-二烯-3β,5α,6β-triol(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5,7,22-三烯醇-3β-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D-阿洛醇(5),大黄素(6),大黄素甲醚(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丽牛肝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柱层析方法结合波谱分析方法首次对采自北极的2种高等真菌Lepista multiformis和Russula sp.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 (1)、(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 (2)、阿洛糖醇(3)、α,α-海藻糖(4)、丙氨酸(5)和 3β-O-glucopyranosyl-5α,α-epidioxiergosta-(22E,24R)-ergosta-6,22-diene (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根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腺花素(2)、乌索酸(3)、β-谷甾醇(4)、7α-羟基豆甾醇(5)、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获得,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在细胞毒试验结果指导下,同步对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全株的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学结构,分别是: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对映-15-当归酰氧基-16-贝壳杉烯-19-酸(2);对映-15-当归酰氧基-16,17-环氧-19-贝壳杉烷酸(3);豆甾醇(4);α-菠甾醇(5);α-菠甾醇硬脂酸酯(6);β-谷甾醇(7).同时,细胞毒试验表明,牛膝菊的氯仿及乙酸乙酯提取物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8.5,10.5μg/mL.  相似文献   

18.
对滇产红皮木姜子(Litsea pedunculata)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异喹啉生物碱:actinodaphnine(1),cassythicine(2),litseglutine A(3),boldine(4),norboldine(5),juziphin(6),reticuline(7);同时还得到(+)-8,8′-epiaristo-ligone(8),山奈酚(kaempferol,9)及 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十雄角果木树皮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并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十雄角果木树皮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8(14)-海松烯-15R,16-二醇(1)、18-羟基-8,11,13-松香三烯-7-酮(2)、ent-8(14)-海松烯-15R,16-二醇-3-酮(3)、儿茶素(4).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青天葵具抗肿瘤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筛选确定青天葵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及其石油醚萃取部位为抗肿瘤活性部位.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并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其结构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1);豆甾醇(2);谷甾醇(3);熊果酸(4);aurantiamide acetate(5);(20S,22E,24R)-ergosta-7,22-dien-3β,5a,6β-triol(6);6-methoxy-cerevisteml(7);和β-胡萝卜苷(8).其中,化合物3、5、6、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