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村的《诗八首》展示了基督信仰的向往、感动、苦难、赞美、弃绝、救赎、平安、前行的八个历程,在一个无法抒情的时代,抒发了一种真挚的信仰和情感。对基督信仰的真实体会使得北村赋予了《诗八首》非凡的内涵和超越的向度以及心灵的幸福和灵魂的大美。《诗八首》导引了一种生命,即人心的纯正与美好。北村把信仰生命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诗八首》是信仰中被释放的心灵的成熟、自由之歌,是重生的心灵在湛蓝的天空诞生出的精致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从《雷雨》到《北京人》,曹禺以戏剧来探索人生的轨迹中,显露出一条基督因素渐行渐远,但始终若隐若现的线索。曹禺对现实人生关注力度的加大及其对现世幸福的执著,决定了其对基督思想的远离趋向,而其童年记忆及其对形而上探索的坚持,却使他难以斩断与圣经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西风颂》中充斥着大量的圣经意象。雪莱大量借用圣经意象的目的并非宣扬基督教义,而是创新性地为其自身抒发情感所用。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发端,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呈现符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宗教构建着一个民族的独特身份。"林中空地"是一处独特的空间,以其特殊的宗教仪式构建着一个黑人族群的宗教身份。白人集团——"空间表征"的构想者和书写者——以基督大爱的名义,介入黑人的空间,规训社会空间的秩序。于是,基督大爱完成了《宠儿》中黑人们的宗教身份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希腊当代作家卡赞扎基斯呕心沥心写就的《基督的最后诱惑》展现了人类尤其是作家自己在爱与斧、拯救世界与俗世欢乐之间惊心动魄的冲突.相比《新约》不受诱惑、没有罪过的神子耶稣,卡赞扎基斯的耶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要的代表作,宗教思想浓厚。在作者塑造的形形色色人物形象中,基督徒人物形象梅希金公爵尤以其耶稣式的受难和拯救行为而熠熠夺目。从梅希金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恪守的那种对抗理性、疗救人性的基督精神。  相似文献   

7.
《圣殿》中运用了"洁净圣殿"的圣经原型故事。与原型故事中圣殿成为贼窝相对应的是被败坏的美国南方社会到处充斥着淫欲与强暴、怯懦与自私;与原型故事中耶稣洁净圣殿相对应的是霍拉斯一面洁净自己的内心,一面与强暴、自私等进行斗争;与原型故事中受难基督形象相对应的是鲁碧与那个没有名字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据社会学及心理学的观点从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巴特尔比:一名书写员》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对其人物、情节的分析来揭示现代社会“非人格化”现象这一主题。在美国,基督的救世精神如同“死信”无人传递。小说主人公巴特尔比恰似迷途羔羊一去不返自绝于“坟墓”——人世间。  相似文献   

9.
沈红梅  计琦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55-56,59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源流。从圣经文学的视角解读加拿大著名作家鲁迪.威伯的代表作《大熊的诱惑》,认为主人公、印地安土著人"大熊"是"基督式"的圣经原型人物。他有着《旧约》中神、祭司、先知的身份和《新约》中耶稣.基督面对的三重诱惑、受难、永生的经历。红种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精神是对贪婪的白人殖民者伪善的殖民思想和文化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在徐志摩的诗中,常会有《圣经》中的语汇出现,诸如:上帝,耶稣,天使等。此外还有直接以《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为其创作题材的作品,和诗中弥漫着的基督精神,这一切使我们不禁要问徐志摩与基督教的“情缘”究竟何在?其实,作为理想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的徐志摩,他所认同的并非是基督教神奇迷离的宗教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他所关注更多的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并为他的社会理想寻找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堇斋诗话》以“意”为论诗主旨,并把“意”展开为“情”、“景”两要素。“势”作为“意”的下属形态,与“情”、“景”一样构成了“意”的丰富内涵。这一切,皆源自先儒所揣摩出的心性“中扣”之度对从生活到做诗各种活动的生动性把握。  相似文献   

12.
五月诗社是粤北新时期新诗创作的中坚,作为二十多年来稳定凝聚的新诗社团,已经形成了粤北“五月诗社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土化整体艺术风格:从民间对主流现实主义作新诗追求,它政治上自觉主张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思想上坚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人文理想;艺术创作上坚持多元化现实主义传统;实践活动上重视社会关注现实,与本土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诗人修养上讲道德操守,讲责任感使命感。而诗社活动整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具有突出的泛新诗大诗歌活动的运作现象特征。  相似文献   

13.
行卷诗是科举制衍生而出的“行卷”活动风尚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独特的创作特色。唐代是科举制成熟定型和行卷最为盛行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故而其行卷诗在各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形成了选材自由、内容新奇、风格多样及表达技巧高超等特色,并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许氏翻译理论虽在学界见仁见智,但却毫无疑问地已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许氏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以许渊冲先生“三美”“三化”“去粗存精”及再创论和优化论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江城子·记梦》的英译本进行鉴赏和辨析。与此同时,结合诗词翻译的特殊性,就其“粗”与“精”的判断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有时难免为了追求押韵而因韵害意及过度“深化”的问题,即对翻译的技术处理的细节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改良译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山水题画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与山水画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诗歌艺术。本文从美学的视角,宏观上论述山水画与题画诗在形式上的相似点与艺术表现上的不同点。从而揭示了它们融合的必然性以及由此达到的审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将比较批评方法广泛运用到《唐诗评选》中,《唐诗评选》对唐诗在诗体、诗风、作品方面的分析都运用了比较批评,这有助于展示船山先生对唐代诗体的演进过程、诗风的时期变革、文人风格的异同以及诗作的语言、格调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于赓虞是一位被忽视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短短十年创作诗集达七部之多,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生命诗学,艺术诗学,诗与灵感及修改,诗与科学,诗的静境,诗的读者鉴赏以及理论自身的遮蔽性七大内容构成了其诗学理论的主体。它经历了萌芽、自觉化、系统化与科学化以及修正与完善四大阶段,最终发展形成为理论体系。于赓虞的诗学理论对当时中国诗学观进行了有力的补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目前对后村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爱国时政词,对其词风则基本定性为豪放排宕。通过对刘克庄花卉鸟兽词咏物词中“物”、“我”关系以及“我”的感情的分析,说明后村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背景史料的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曹操二人之间的交游活动。蔡邕比曹操年长22岁,而曹丕曾声称"家父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为后来的著名历史事件"文姬归汉"的动因做出了部分注解。二人或因共同的好友乔玄而相知,由对诗文、音乐等的相同爱好到性情相投,同时,从蔡邕善于知人、乐于奖掖后进的性格来看,他对当时尚无名气的曹操应有一定的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20.
应制诗的装饰美学效果通过“添饰”和“秩序感”来实现。色彩、空间词本身具有装饰性和图案效果,添饰主体后突出和映衬了主体的特征;本身不具备图案性的名词、数量词添加到主体名词前,很好地衬托了主体,起到极佳的装饰效果。装饰美和秩序感有紧密的联系,“秩序”是营造装饰美的重要手段。应制诗人通过对诗歌结构的精心安排、时间和空间的合理配置及诗歌内在感情的逐层递进,形成充满节奏的秩序感,召唤读者对秩序感的本能审美需要,形成富有装饰意味的心理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