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状况,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提高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文通过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第2站暨世锦赛选拔赛的38名跳高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及损伤次数调查分析,发现在跳高运动中易于发生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体能不足、局部负荷过大和训练方案制定不合理。分析认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需通过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相应关节力量和柔韧素质的训练等手段为降低跳高运动员膝、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篮球运动员功能动作测试(FMS)与跳投命中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FMS测试与跳投命中率之间呈正相关,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1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跳投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投篮命中率的高低与FMS测试得分高低存在相互关系.2FMS测试可以准确查找运动员力量欠缺部位为有针对性体能训练、帮助运动员快速有效提高跳投命中率打下基础.3FMS测试实时监控运动员的身体状况,预防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和分析陕西省高校50名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易发生损伤的机率、部位、性质、原因等,探讨了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运动伤病的预防是避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力是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速测试和训练技术是一项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功能训练的有价值的技术,因此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等速测试系统不但可对肌肉功能进行定量和客观的评价,而且可以通过运用该系统进行力量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皖北地区参加省大学生运会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损伤的特点和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参赛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是100%.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动作存在缺点或错误、局部负荷量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参加比赛的经验等.结论:应用运动处方合理安排训练、加强训练场地的检修、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受伤部位训练等可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功能动作筛查(英文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简称FMS),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康复理疗及体能训练领域的测试筛查方法。通过对人体不正确的动作模式进行筛查排除,为体能训练提供制定训练计划基准,同时还将筛查出的一系列错误动作模式问题演化成简单标准的纠正性动作练习方案。该文在对该省田径女子铁饼运动员进行FMS筛查,通过对筛查结果的分析,探索FMS测试结果与铁饼项目特点的关系,以及专项训练对运动员基本功能动作的影响,从而为该项目的身体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5000多名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地市运动员的合格率与当地的人口数呈正相关,而与城市发展水平无关.对器材和场地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如撑杆跳高,只要条件具备容易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铁饼、标枪项目在山东不是很普及,其训练水平和训练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知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训练因素,如疲劳过渡、局部负荷过大、缺乏保护和运动损伤知识等。因此提高训练水平,提高运动损伤意识,重视对急性损伤的及时处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FMS功能测试是针对人在从事各种运动技能和掌握并形成基础动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代偿运动或损伤风险等问题进行筛查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7个功能动作模式的筛查和3个排除性测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身体的基本动作逐一排查,得出科学直观的理论数据,为纠正错误动作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提供有效依据.FMS功能测试在我国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主要运用于专业运动员群体.这种测试和筛查方法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和开展还在进一步探索中,需要根据不同人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测试方法,从而扩展其功能和价值,为人体运动损伤的恢复与再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梁飞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104-107
对韶关学院及其他院校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代表队111名运动员近两年来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受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发现运动损伤情况比较普遍,70.3%的运动员在这两年内的训练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发生,受伤人数是78人,累计受伤例次更是高达195例,人均受伤次数为1.76次,跳类和十项全能受伤比例最高,损伤率达到100%.总体上各部位受损率最高的是腰,其次为肩、腕、肘、膝、踝、脚背等部位.技术动作不规范是大学生田径训练创伤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过度疲劳、运动量过大.通过分析大学生田径训练运动损伤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自我损伤防范能力与损伤发生密切相关.对运动员开展自我损伤防范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为损伤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运动损伤防范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内容包括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知识、体育道德与行为、竞赛规则、训练原则、科学的训练方法与专项技术、运动损伤发生规律和营养对机体损伤与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超 《科技资讯》2011,(7):223-223
本文结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中的技术训练、训练方法、负荷安排和场地等,从多角度对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运动员的训练与发展,提出一些预防损伤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科技信息》2012,(28):323-323
本文对南京市跳高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运动员易受损伤的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和腰部;运动水平低的运动员受伤率较高;损伤在起跳与助跑阶段发生居多。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技术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榆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等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高原训练与自然环境的某些内在联系,对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理论依据,从而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蓉 《科技咨询导报》2011,(28):236-236
随着我国健美操运动的飞速发展,在健美操运动中发生损伤不可避免。其中运动损伤多以肌肉扭伤、韧带拉伤、关节损伤和皮肤损伤等情况为主,并且运动者对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常识缺乏。本文通过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运动者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方法对12名高水平女篮运动员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定量评估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FMS平均得分为1667±202分,高于损伤风险临界值14分;受试运动员的深蹲、跨栏步、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明显低于其他项目成绩;有417%的运动员存在不对称动作,167%的运动员存在疼痛,50%的运动员存在严重动作缺陷。说明受试运动员整体受伤风险不高,但其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以及双侧髋的对称性存在不足,需在日常专项体能训练中设计一系列的功能性进阶动作,同时,分阶段交替进行纠正训练与功能性动作筛查,以加强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能力,最大程度地消除损伤隐患。研究表明,在高水平女篮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应用FMS,能够发现运动员的动作缺陷及其限制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训练策略,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普通高校田径跳跃项目成绩,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针对运动成绩出现的“高原现象”,依据田径跳跃项目的训练特点,在训练中尝试了“三超”训练法,通过实验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是妨碍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对青少年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分布、损伤性质、损伤原因及损伤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寿命,运动损伤的康复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和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都很重要。等速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肌肉功能评价和训练技术,在运动创伤的肌肉功能评价和肌肉功能训练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and training)(简称等速技术)是一项新的肌肉功能评价和训练技术。大量研究表明,等速肌力测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等速肌力训练对临床上各种运动系统伤病的康复训练都有重要意叉,是增强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式。因此等速技术在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和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皮划艇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调查了宁波市水上运动基地的皮划艇运动员共40人。本文对在皮划艇比赛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从损伤部位,引起原因,性别差异,和季节等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而得出:皮划艇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损伤发生率较高,女性损伤发生率高于男性,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没有完全达到皮划艇项目的标准,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技术动作与人体解剖结构的冲突与不适应,及身体素质达不到皮划艇项目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难以进入训练比赛状态,训练比赛专注度差注意力分散和因疲劳而引起身体机能下降而导致运动损伤的现象也占有很大比例,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和合理的运动选材。场地器材及天气影响着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