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修订后的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定罪及处罚原则、具体犯罪类型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刑事诉讼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具体诉讼程序却未涉及。立法上的这一空白导致了单位犯罪案件适用程序上的混乱,不利于我国打击单位犯罪,实现刑法的目的。文章将针对单位犯罪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点,探讨关于单位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主要立案材料来源以及单位犯罪案件立案的具体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严格责任制度为英美刑事立法所认可。其制度价值在于预防犯罪,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严格责任,理论界的认识并不一致。笔对此持肯定态度,并列举了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条款。同时认为我国刑法中关于严格责任的犯罪法定刑相对较重,有必要加以调整,并在刑事诉讼法中作出相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进行了规定。但修改后的刑诉法并没有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程序进行具体的规定,导致当前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程序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侦查程序,对未成年人设立专门的侦查程序,以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法第306条专门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碍证据罪。本罪的主要特征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于一般主体的犯罪。同时,从我国刑法第306条这一专门刑事条款违背公正性原则,构成对律师职业的歧视,破坏司法平衡,恶化控辩双方关系,在实践中不利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对此罪名进行了质疑,主张此罪名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时代刑事审判的需要,我国以刑法修正案方式八次对现行刑法予以修正,但是刑事诉讼法依然未予修改。基层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当适应刑事实体法的修改与时俱进进行修改,如对刑诉法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简易、普通程序的适用以及检察机关的诉讼权限、抗诉、再审程序的规定等应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时虽然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单位犯罪的一系列制度,如时效制度、累犯制度、自首和立功制度立法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削弱了刑法的科学性,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直接导致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彭程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2):130-133
为了避免死刑制度的滥用,贯彻我国刑法的少杀、慎杀原则,我国设置了死刑复核程序.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作出了部分修改,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以新《刑事诉讼法》为前提,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其不足并寻求完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福蕊  李南 《科技信息》2012,(12):55-55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法人犯罪进行处罚的原则是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对犯罪的单位科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但我国的法人犯罪的处罚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在法人犯罪的处罚原则上采取了混合制,有悖于法人处罚体系的统一;同时,在法人犯罪的处罚方法上刑种过于单一,对犯罪单位统一采用了罚金刑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法人犯罪的刑罚处罚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犯罪日益猖獗,而我国刑法虽然简单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学界、司法界对单位犯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都存在分歧。本文力图通过厘清单位犯罪的各要件而使法律能更有效地防治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单位问题,是研究犯罪与刑罚关系的基础。本文运用比较法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犯罪单位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英美刑法理论中的证明单位在定罪中的运作,并由此对中国的罪数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单位成为贷款诈骗罪主体的立法疏漏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于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刑法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已成为独立的经济犯罪类型。而刑法的立法调整是预防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根本途径。商业秘密的界定对研究侵犯商业秘密罪至关重要,更是刑事立法调整的主要依据。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了刑法的方法保护商业秘密,我国刑法也在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法律适用、司法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参照和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洗钱犯罪刑事立法上,德国刑法和我国刑法在立法步伐的早晚、“洗钱罪”范围的界定、洗钱记录构成要件的规定以及洗钱犯罪的处罚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立法技术、立法体系成熟度的差异与利弊。  相似文献   

14.
蔡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84-89
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二犯罪主体说和一犯罪主体说的争论,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处罚的形式根据是刑法规定,而深层次原因在于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在人格上具有双重性。同样,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也有不同认识,但均有失偏颇,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应该是指有资格代表单位,并在其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以单位名义组织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盗窃罪与其他犯罪之间存在想象竞合犯的问题.而且,对此问题如何认定和处理一直是个难点,本文结合刑法理论和司法解释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刑事司法实践正确认定处理盗窃罪的想像竞合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合犯在大陆刑法中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在将此概念引入我国刑法理论时,却与我国的共犯理论产生了冲突。因此,有必要跳出我国刑法中的共犯理论体系,将包括对合犯在内的具有对合关系的一类特殊的犯罪即对合犯罪单独归类进行探讨。在犯罪构成上,对合犯罪具有犯罪客体同一性、客观对合性、主体依存性及主观对应性等特征。对合行为在我国刑法中主要表现为买卖行为、渎职、失职行为与一定违法行为间的对合行为及其他对合行为。对于对舍犯罪的处罚主要有对合双方行为都是犯罪和仅对合一方行为构成犯罪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立 《科技信息》2008,(2):162-163
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典在刑法分则的第三章第五节单列"金融诈骗罪",有人认为这一节的设立明显违背刑法分则以犯罪客体为犯罪分类标准,在刑法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质疑,从而开始重新探讨我国犯罪的立法分类标准。本文从"金融诈骗罪"这一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刑法典的犯罪的分类标准,并对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诺维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5):91-93,9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故意自陷麻醉状态的行为方式层出不穷,因为该行为在犯罪时丧失了行为的辨认能力或者控制力,导致目前司法界对这一特殊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众说纷纭。笔者从法律规定、刑法理论等方面展开探讨,阐述了自陷麻醉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具有可罚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因为其在诉讼过程中激烈的诉辩、审辩对抗,成为各地各界检验刑事诉讼法运行的一大试金石。辩护律师滥用程序性权利与法官及公诉人对抗造成的法庭秩序失控、督查督办模式下异地用警、异地用检的合法性、撤回起诉及其后续处理、强制措施的合法使用等问题,引起了司法实务部门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辩。对于这些在司法实践中发现的焦点问题,从刑事诉讼法律沿革和刑事诉讼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剖析,提出对策,有助于为检察机关更好地执行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