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人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3例老年进展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27例)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另联合巴曲酶予以治疗(首次以1ml剂量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h以上,隔天再以0.5ml静脉滴注,共3次).对照组(26例)予以同样剂量巴曲酶治疗.两组均14d为1疗程,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疗效评定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人进展型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70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hs CRP,NO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与常规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14 d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NO较常规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 CR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397,P=0.001);治疗前NO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06).结论血浆hs 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 CRP水平,升高NO水平,瑞舒伐他汀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人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3例老年进展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27例)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另联合巴曲酶予以治疗(首次以lml剂量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h以上,隔天再以0.5ml静脉滴注,共3次)。对照组(26例)予以同样剂量巴曲酶治疗。两组均14d为1疗程,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疗效评定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人进展型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这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72 h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共60例,其中,30例用常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共2周,为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ESS评分,以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ESS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第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ESS评分分别为67.3±14.47,72.39±16.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2.3±15.4,76.9±15.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3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5.9±14.7,81.8±14.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方便实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应用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对症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纤溶酶静点,治疗10~15 d,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水平、FMA评分升高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粉防己碱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 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 ,3次/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均在梗死后7 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7 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氯芬酯诊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例共计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0.4g静滴,1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甲氯芬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有效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作用。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经兰州军区总医院治疗的96例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尿激酶溶栓,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d、10d、15d、20d相比研究组NDS降低更为显著(P0.05)。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更优,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