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行为方式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师的行为方式将发生如何的转变,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是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定向的指导,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数学抽象性、逻辑性强,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我们可以解决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特点间的矛盾,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刚进人初中学习的学生,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实践证明,好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由于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分析起来学生“厌数”的原因有两条是不可忽视的:(1)认为数学知识太难懂,学不好也考不了高分,故而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2)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太乏味、太枯燥,故而对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实际上这两条原因是交互作用的,为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震新 《科技知识动漫》2009,(7):114-115,124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情景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解决问题为途径,贯穿实践性。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应该与主题紧密吻合,它并不是用来举例子说明观点的,而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材料和环境的。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  相似文献   

5.
方裕 《科技信息》2006,(3):137-138
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问题,历来是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用发展性的眼光看数学成绩的评价,应该更加着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它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评价纳入学习活动中,并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是为了及时反馈和调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检查。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结合本校的专业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尝试对大一数学课程进行算法教学的实践探索。结果显示,适合的算法教学模式可弱化数学中繁杂的计算和证明;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并促进专业课的理解;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练习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数学学习要以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前提;另一方面,数学学习又能大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春 《奇闻怪事》2007,(5):81-82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文学语言的描绘,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环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有创见性的学习学风,做到以情导知、知而生情、知情相促融汇,促进学生素质主动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促进主动发展,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惠源 《科技信息》2013,(13):321-32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封闭式教学的弊端 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方法不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教学中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使学生明白数学也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这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激情;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更体现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新课标的核心要领。  相似文献   

14.
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通过实施新课程改革效果凸显。抽象、单调的数学概念教学,转化为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趣味性活动。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无穷的创新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教学是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二是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探究式教学的重心是促进学生发展,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因此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学习上,把探究学习作为教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课程实施的重点。可以预见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和根本转变,才能使学生主动地适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自主探究”法是我们当前数学学习的最佳方式。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主动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主动的学,切实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我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一直存在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是个人学习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