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山东政府主席韩复渠曾利用“乡村建设”派首领梁漱溟在山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其时,菏泽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实验县”之一。通过对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历史的剖析,对人们认识、了解山东的乡村建设运动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很有探讨的必要。 一、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产生的背景 “乡村建设”理论是由广西桂林人梁漱溟创立的。1928年,他在广州创办“乡治讲习所”,自此即开始提出了他的“乡治”主张。“乡治”也就是后来的“村治”或“乡村建设”。梁漱溟也就自然成了“乡村建设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极力反对当时翻天覆地的农村土地革命运动,维护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基于此韩复渠自1930年9月5日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直到1938年1月,统治山东七年多的时间里,便利用  相似文献   

2.
王东槐初论     
王东槐是封建社会末期清朝统治阶层的一位典型代表 ,他为人正直质朴 ,为官清廉忠耿。他政治上主张法制 ,严明吏治 ,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其诗文有考据派影响 ,但也不乏清灵之作 ,诗风平易朴实  相似文献   

3.
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探索和实验活动,是现阶段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的重要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及陈翰笙等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的思想以及实践,经过了革命和风暴时期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初步实践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新兴起等几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和社会实践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是我们总结、归纳和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渊源和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广大军民艰苦抗战的同时,在乡村政权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创造出“三三制”这一既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它改变了传统以乡绅地主为主体的乡村社会权力格局,国家政治权力在两千多年来首次以现代政党组织的形式对乡村社会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种乡村管理体制是新中国乡村社会管理模式的雏形,也为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它独有的组织方法和政治力量,深入动员乡村社会中的革命阶级,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政党体系中,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改造或重建乡村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与组织,摧毁原有的传统政治权威,克服存在的各种危机,使得政党权威在乡村社会逐渐建立起来,成为获得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重要依据。由政治动员和土地革命相互作用所推动的乡村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变迁,为实现政党扎根于乡村社会,取得权威式地认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乡村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资本,它们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振兴,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方面面,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的振兴,其中生态振兴就是现阶段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需要建立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梳理了广西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境,并分析其困境产生的原因,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冯桂芬     
冯桂芬(1800—1874年),是我国近代地主阶级新经世派的代表。他不拘泥于“古圣先贤”之道,主张研究西学,吸取“诸国富强之术”,补救中国之不足;并针砭时局,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与建议。本文将就冯桂芬在思想、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观点作些探索。一冯桂芬,江苏...  相似文献   

9.
自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来,其学术命脉还是内圣外王之道,何心隐作为该学派的三传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泰州学派的思想推向了较高的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就是继孔孟之道,建立以师友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行完全平等的理想主义,这些反映了以何心隐为代表的明代的平民思想家要求改变社会现状,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时代的特点和战国策派学人认识的局限性,战国策派学人的政治选择与他们的政治理念有其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世人大多认为战国策派的政治理念是主张集权政治,认为战国策派学人是典型的权威主义者。文章以史为据,解读了其政治理念,认为传统的观点是不尽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1.
陶希圣创立的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应有重要地位.本文指出食货派的史学地位体现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揭橥“搜集史料”的旗帜,为时代酿造了搜集中国社会经济史料的激情;重视史料但绝不忽视理论的治史思想于史学转向的意义;开辟了诸多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新领域;开启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合作之风;提出了某些积极的治史主张.食货派不仅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还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也奠定了食货派在中国史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乡村民主政治实践在国民革命时期经历了从乡村自治向农会专政的嬗变。国民革命兴起后,由作为社会职业团体的农民协会和作为民选政府的乡村自治政权组成的乡村政治模式,意味着乡村现代民主政治的蓝图初步形成。然而,这时期乡村政治民主化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制度融合和政治妥协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方面,农民协会的阶级斗争色彩和乡村自治的平民民权性质,遭到了以民团、宗族为代表的传统体制和势力的激烈对抗;另一方面,地主乡绅与农民农会之间,国共两党之间,都不能达成实质和制度性的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民主,国民革命中的民主自治思想在革命的血雨腥风中演变为民主专政思想。而这后来又被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5月举行的伊朗第七届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的温和开明派候选人穆罕默德·哈塔米受到了以现总统拉夫桑贾尼为首的务实派以及妇女、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得到了占伊朗人口一半的年轻人的支持。那么,哈塔米的当选说明了伊朗社会的什么要求呢?主张政治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当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派人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掀起新文学运动以后,章士钊从文学的形式到文学的内容都对新文学运动的主张提出了激烈的批评。章士钊与新文化派在文学思想上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双方的社会变革思想不同而引起的。新文化派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进型,主张彻底改造现实和与传统决裂;章士钊的社会变化思想属于渐进型,主张新旧调和,反对除旧布新。由于章士钊的新旧调和论具有鲜明的保守色彩,所以章士钊在批评新文学运动过程中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基本上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在上世纪30年代以其乡村建设理论指导开展了一场当时轰动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并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山东邹平、济宁开辟乡村建设实验区,历时7年,进行了乡村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当时的农村改革、社会改革起了一定作用。虽然囿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这场改革运动失败了,但其思路和措施仍不失历史的进步意义,对当前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也不乏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征,国家对乡村社会拥有无所不在的统治权。从1980年代开始推行的村民选举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和村民选举的实践,逐渐实现了农民的有限自治。村民选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促进了乡村公共领域的形成,增强了农民的契约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精神,进而使乡村政治文化在结构上做出新的调整。在新的乡村政治环境下,民意成为乡村政治的精神基础,协商成为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诚信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中与普通村民相区别的一个特殊群体。村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受当地乡村精英的影响很大,乡村精英对村民起着示范和影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对乡村精英进行社会动员和必要的政治培训,把他们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口,从而带动全体村民最终实现村民自治,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真理的本质和属性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真理观的唯物论色彩和辩证法精神:邓小平真理观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主张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坚持真理的具体性,主张根据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真理的全面性,主张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主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以陆荣廷、桂系为代表的武力派,在1918年军政府改组问题上,与国会政派的政治较量,既彼此冲突,又时有合作,体现了中国由专制向民主过渡的转型时期,武力派与国会政派各有优势,宗旨利害交互作用,彼此牵制,以及武力政治与政党政治交织渗透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小康社会”主张都是代表贵族利益的。由于中西方文化本源性的差异 ,柏拉图比孔子更激进。生逢乱世 ,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把大济苍生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政治主张落后于时代 ,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几乎都是失败者。政治上失意之余皆通过传道授业的方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两位巨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