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映了其对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对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倡的"课程回归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努力挖掘"生活教育"的功能,使幼儿健康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辛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113-115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他的基本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其基本特点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并结生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掀起了生活教育运动。生活教育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战”。文章通过对生活教育的阐释,试图澄清人们对生活教育的许多误会。并探讨生活教育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借鉴作用,以期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  相似文献   

4.
脱离了"生活路线"是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焕生机,必须回归"生活路线",即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生活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珍 《科技信息》2013,(6):55-55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从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三部分来阐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指出生活对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春霞  房静 《科技信息》2010,(24):58-58
"两课"教育虽然已被列为各个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有效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时效性,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周亚红 《科技信息》2012,(10):179-179,181
"成人童话"在教育生活之中,特别是在学生群体所享有的影响力很大,即"成人童话"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范围。所以,关注"成人童话"本身的规定性、特征,理应是教育研究的应有题域。本文试图在揭露"成人童话"内在的伦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如何面对这种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斌 《科技资讯》2010,(17):188-189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我国的生物教育因而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生物教育亟待摆脱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小学科"的狭隘教学思想,而应将生物教育的中心任务定位在"育人"上。生物教育应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二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的影响。在教育研究中吸收现象学方法将有可能调节以往教育方法上的争论,改变传统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则有利于我们理解对"教育是什么"这类本质问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现代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全球化"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创新的理念以及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理念,即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质量评价观和素质教育观等。  相似文献   

11.
徐小兵 《科技信息》2011,(10):302-302,304
孝敬长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物质条件大大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孝敬长辈、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孝敬教育、勤俭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纪春林 《科技信息》2010,(30):I0072-I0072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教学的推广应用,各院校都加大了对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投资,但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人文",重"开发"轻"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本文论述了教育技术人文环境的内涵及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技术人文环境的构想和思路,以期待为我们大家提供一个好的教育技术人文环境,以便我们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其创造性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阐述了教育需要创新,并从"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参加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介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经典著作,该书集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通过梳理书中第五卷关于爱弥尔未婚妻苏菲教育的论述。我们发现,在《爱弥儿》中卢梭的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识教育"、"爱情教育"等方面,进而提出对当代女子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晶  任顺元 《甘肃科技》2011,27(4):182-184
约翰·杜威作为哲学家,他是"偏爱"教育的;作为教育家,他又有浓厚的哲学兴趣和深厚的哲学基础;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特点及三个重要命题的介绍,引发其对儿童教育的三点启示:一是教育应适应儿童生活;二是训练儿童本能的有效方法是"游戏"、"作工"、"做戏"、"工作";三是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丁社丛 《科技资讯》2010,(11):212-212
传统体育课程秉持的是"生物价值取向",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是"三维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但我们发现,在推行多年课程改革之后,许多老师关注的还仅仅是体育的健身功能,而体育课程的其它教育职能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再认识与探讨,以真正达成新课程的四大理念和三个层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主体。他们生活与成长的时代,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在这一时代背景影响下,他们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自我意识强,个性突出,善于接受新事物,注重社会实践。我们应在把握"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心理关怀,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袁慧玲 《科技信息》2010,(27):I0246-I0247
从总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高尚,但也不乏对"知耻感"的漠视和麻木,"知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耻"和"知耻感"的内涵及其道德价值和"知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继承、汲取我国传统"知耻教育"的精华,遵循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大力开展大学生"知耻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教育是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美国以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成功解决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多元文化社会的整合的难题,积累了许多价值观教育经验和教训,赢得了"民族熔炉"的美誉。面临着同样问题的中国也应当借鉴该国的价值观教育有益经验,为实现国民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强国强民强魂奠定坚实基础。总结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何飞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2):169-17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乡村教育思想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和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合理成分,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