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画家风格的作家,以擅写短篇小说见长。因篇幅以及作家个人追求等方面的原因,他的小说多具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境界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汪曾祺在小说中对绘画中"留白"手法的成功植入。本文试从语言、情节结构和感情内涵等方面入手分析汪曾祺小说中留白手法的运用,以及这种运用所达到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在作品中他描写了故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乡土情结"是他创作的支点,理解了他的"乡土观"就可以更好地解读作家本人及其作品.福克纳的乡土观包括"根"的观念、南方社区观念和和谐乡土的观念等.他的乡土观的形成源于美国南方的文化传统及南北战争南方失败的经历.作家以乡土观为武器来批判了北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他对传统的态度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为新时期河南作家群中的佼佼者乔典运深谙此理。他的成功除了擅长描写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喜剧外 ,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善于运用各种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手段去写人叙事 ,营造出具有个性美的语言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创作领域,艾咯特强调传统的存在,主张归附传统的"非个人化"创作.他认为作家的创造力来自文学体系自身源远流长的传统,创作活动实则就是创作主体有意识地逃避自我个性回归传统的"非个人化"创作过程.同时,艾略特还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理论层面的创作"传统"观.他的诗歌不仅引经据典显示出其回归传统的努力,而且还大胆创新传统诗歌技法,成功地把发源于法国的象征主义引进英语世界国家并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实践.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作家,由于自己的经历、素养、艺术旨趣以及生活地域的不同,在使用语言时总是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留下自身的特征的,成就越是突出的作家,他使用语言的习惯、他的语言风格就越是与众不同.这就为我们辨别一个作家名下的真作赝品,甚至同一作品里的真笔假墨提供了可能性.庚辰本二十二回只到惜春的灯谜为止.回末总评上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晚期的本子补齐了.按理说,添补者是会全力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使不致露出破绽来的,但事实证明,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添补的几百字的段落中,就较多地带有与庚辰本不同的文字.突出的是对“适才”这个词的选用.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他是一个犹太人,但对基督教思想却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亲和性;他是一个接受德语教育并用德语写作的作家,但他在德语中却始终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渴望在犹太语中找到自己的家,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卡夫卡由于如此深刻地体悟了语言的冲突和困境,因此,他对文化冲突的描述和表现总是和语言问题连在一起,而这又使得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郁达夫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作家之一。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具有矛盾而坎坷的一生,也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毁誉集于一身: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新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同时也招致了无数的误解与诋毁,几乎成了文坛的"异类";他与王映霞之间轰轰烈烈的婚恋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知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的"习性"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就作家而言,他的种种生活经历无疑都会参与其"习性"建构之中.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虽立足高雅,但在其"习性"的调节和建构下,又对通俗文化进行不同程度认同.首先是对影视通俗文化中人物形象的模仿,同时在叙事安排上也呼应了所处年代的"遏止"思维.由此可以看出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断同大众心理商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长日留痕》是被誉为英国"后殖民三雄"之一的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获得1989年"布克奖"的作品。在旅居英国的移民作家中,石黑一雄可谓独树一帜。他虽受英、美两种文化的,陶,但对两者都有一种疏离感。他的小说也因此具有了多种解读性。本文旨在通过细读文本,揭示出小说所蕴含的对后殖民语境下"文化碰撞"、"自我"、"话语权"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夏君 《科技信息》2010,(20):136-136
爱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一位作家.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他的 恐怖小说.充满现代主义元素.本文将关注其恐怖小说中具有现代主叉元素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章节的标题语言的特色、叙述语言的特色和人物语言的特色几个方面选取典型的语言实例,对《湖光山色》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努力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本的审美特色,从语言角度研究《湖光山色》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多地少,土地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地区,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一影响同样也波及了这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映到诗歌园地中来说,佛教在该时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朱晋存 《太原科技》2007,164(9):24-25,27
从太原市森林公园绿地环境中山体、林地、草坪、水体、园路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多年来建园时选择树种的经验.找出了适宜森林公园绿地造景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美国长篇小说《飘》中,女性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女性是自然细心的保护神,而自然又是女性的避难所和力量之源,她们相互慰藉,又互相依赖。小说通过对斯嘉丽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出女性在困境中的觉醒与奋起以及她们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体现出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长篇小说《弦歌》的主题思想从人性与道德的层面进行深刻的分析,对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行独到的剖析;指出《弦歌》是一部深刻揭示学校弊端,切中时弊,独具一格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正如萨特在其著名的探讨时间的论文中所指出的“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时间哲学可以看作是20世纪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构思《喧哗与骚动》的哲学基础,而与时间哲学相对应的时间意识则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题与结构基础。无论是小说的结构和意识流写作技法,还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赋予了作者独特的时间意识。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时间意识,使这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痴人说梦式的喧哗与骚动,从而折射出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人性价值的失落及其深刻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作品中的梦幻感)来研究霍桑的《古宅传奇》,指出了这部作品的梦幻的特点是其魅力所在,揭示了其中的各项梦幻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从而探讨了霍桑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思潮。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要实施全纳教育最重要的是首先转变观念。近几年我国提出的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全纳教育思想的契合,为语文教学实践指出了一条更新颖、更具体的道路,更为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作为一种思潮,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要实施全纳教育最重要的是首先转变观念。近几年我国提出的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全纳教育思想的契合,为语文教学实践指出了一条更新颖、更具体的道路,更为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