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创新方面,郑杭生先生的贡献最为系统、全面,从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角度来看,这种理论贡献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的。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郑杭生先生尝试开拓一种新的社会学认识论传统,发展出完备的社会学元理论,构建了多个中国化的社会学本理论。他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学界乃至整个思想界的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2.
郑杭生教授的社会学学术之路可分为早期(1981~1993)思想的成熟期,创建了社会运行学派;中期(1994~2006)思想的发展期,创立了"五论"社会学理论,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和实践结构论;晚期(2007~2014)思想的深邃期,提倡社会学界要追求"理论自觉",掌握"学术话语权",致力于创立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社会学尤其是社会学定义,社会运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富有创见,引人注目。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2014年11月9日21点,中国社会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在北京仙逝,享年79岁。消息传来,学界震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同仁怀着沉痛的心情及时联系、组织编发了"缅怀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的文章和图片,藉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激励后辈学人奋发之志。  相似文献   

5.
城市历史社会学是历史社会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城市科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其中历史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历史学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综合性的城市学构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城市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侧重于城市功能、城市历史和城市社会三方面,具有较强的历史透视作用,已经成为寻求历史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历史资源与当前发展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18~20世纪西方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研究范式倾向性变化,史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取向,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历史取向。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这种变化是基于彼此研究思维模式的弊端囿限。通过学科借鉴,社会学研究强化了其历史性维度,史学研究加强了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两学科间的畛域突破为彼此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促进了两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郑杭生先生从2002年起就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结下不解之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以"走向第36届世界社会学"为主打栏目,郑杭生先生担任主持人和封面学者,发表了系列文章。同时,他还是人类学高级论坛、旅游高峰论坛的顾问,这不仅体现了郑先生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关照,对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关注,更体现了郑先生对人类学学科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社会学逐渐将其理论和方法延伸至旅游研究的各个领域,从国外研究到国内研究,从特色项目到特色课题,都能发现社会学的旅游研究话语权。但是,社会学对各个旅游项目的研究和关注表现出了明显的冷热不均。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学科意识和理论自觉,紧扣中国旅游大发展的现实背景,立足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以社会学的视野关注中国旅游,推动旅游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重共赢。  相似文献   

9.
云南社会学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社会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云南社会学发展面临着身份混淆与理论前提缺失的困境。云南社会学在本土化进程中应回顾历史,发扬传统;立足本土,抓住优势;加强学习、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0.
空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受着三种学术源泉的滋润: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齐美尔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帕森斯的结构化理论。在这些学术影响下,空间社会学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阶段,并最终在列斐伏尔手中成为一门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学科。对空间社会学理论起源的挖掘将有助于我们对空间社会学的深入理解,并有助于我们从经典理论中吸收更多思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本土化理论是从新的视角 ,通过社会学本土化从地区性向世界性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及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经历的本土化过程的更为开阔的眼界 ,对社会学中国化所作的新的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和目的、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社会学本土化与社会学西方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关系等等 ,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 ,这就是“建构本土特色”与“超越本土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30年代孔德创立社会学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却忽视了社会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恰恰是这种思想性和理论性才是社会学的真正魅力所在。因而把握社会学理论是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好理论是关键。通过探讨这种三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解决社会学理论教学中的某些困境。  相似文献   

13.
安全社会学:社会学中层理论的一种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问题尤其是安全稳定问题的观察,提出创立“安全社会学”思想。安全社会学学科体系应该探讨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和性质;理论来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现实中的安全稳定类型;安全稳定问题的社会控制体制和方式;安全稳定问题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后果分析;安全的社会指标体系;安全的社会性别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国山 《科技资讯》2006,(9):167-167
在教育管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普通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现在教育管理既是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正确处理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仅可以使教育管理学科理论不断发展,同时也会给教育实践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代性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上的社会学理论形态———工业化社会的社会学、民主社会与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现代性遭遇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学———进行了分析 ,对社会学理论范域的多变形态进行了探讨。这些讨论所包含的蕴意在于 ,“现代”是个人和社会经历巨大裂峡的时代 ,也是个人和社会的共生互构的时代。当代社会学应当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新的时期,要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三者都面临着理论自觉的重任。实现理论自觉,要求这三门学科都要对当今世界性的“人类困境”和本土性的“六大挑战”进行理论探索,同时也需要各学科“开风气、育人才”,以促进学科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及各自的学派。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之间有着相互分工和密切合作的优良传统,继续加深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贯通,对促进三门学科进一步发展及理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运行理论是郑杭生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需要正视这些变化并进行分析。该文从社会运行视角考察和分析了这些新变化,并探讨了社会学的本土化,并分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对于中国社会运行的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社会学研究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学本土化的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本土化是社会学这门外来学科与本土社会的现实的结合。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学本土化可以划分为“运动型”与“非运动型”等多种不同的具体类型。具有起点上的反思性、功能上的整合性、空间上的世界性和内容上的多方面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外体育社会学的学科进展等方面全面的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从中汲取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适合我国特点的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我国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文藻先生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这一主张,并围绕这一主张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主要体现在建立一套适合研究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理论构架,提出中国化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社区研究,以及培养中国化的社会学人才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