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1.
突发性灾变尤其巨灾形成一种特定场景氛围,往往常规制度表现为一定的失灵状态,从而一定程度地引发社会成员安全自保的自觉自发应急行动。基于国家—关系的理论视角,文章着重探索公民社会的高强度、共识性的社会自我动员,以及这类社会动员付诸的实际行动,包括应急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社会心理、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区域、社会政策、社会文化、协同治理等具体内容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按照行动—结构—系统的社会学逻辑链条,构建起应急社会学的初步理论体系,并对之比照了基于国家动员层面的应急管理学的差异,同时认为它是相关联的灾害社会学的聚焦化、安全社会学的具体化和特定化,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以来,矿难死亡人数总量和事故起数大大多于改革前,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事故发生的潜在动因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煤矿系统"国家(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及关联的"权力—资本—劳动"三者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安全结构失衡),即呈现出"强市场—弱制度—弱社会"、"强权力—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因此全面遏制矿难,就需要调整安全结构,加强安全建设,即推进安全法治、安全民主、安全公正和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方兴未艾,在专业领域、行业、地域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尤其在关涉安全问题的理念上有了重大突破,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转到了安全理念的创建.国内外在安全文化研究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我国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起步比较晚,但也有所成就和发展.华北科技学院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高校,需要有所作为,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公共安全问题的社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结构是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变迁的“钥匙”,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对公共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研究公共安全需要研究社会结构;学界关于社会结构的定义和认识很多,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即把社会结构分解为十大类型对转型期主要公共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及存在的不合理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社会性根源;因此需要调整安全结构,加强安全建设,推进安全法治、安全民主、安全公正,最终促进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全社会学(safety security-sociology)体系作为初步探索,需要对其理论依据进行考察。沃特斯社会学视角是当代社会学界一个比较好的视角,它包括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观点,涉及行动、理性、结构、系统理论四个支点,由此可以衍生出安全社会学的安全行动、安全理性、安全结构、安全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安全社会学:社会学中层理论的一种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问题尤其是安全稳定问题的观察,提出创立“安全社会学”思想。安全社会学学科体系应该探讨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和性质;理论来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现实中的安全稳定类型;安全稳定问题的社会控制体制和方式;安全稳定问题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后果分析;安全的社会指标体系;安全的社会性别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安全伦理关乎行动者既要考虑自身安全也应该考虑他者安全的基本行动要义(或义务或功利或兼而有之)。从伦理学所谓价值具有"金律"(超义务性)、"银律"(义务性)、"铜律"(非义务性)、"铁律"(反义务性)四层次角度,思考安全伦理的基本要义(排列组合)及其价值层次时会发现:一方面,在理念上,"不伤害(不威胁)他者"与"不被他者伤害(威胁)"究竟何种更容易实现,同样显示了安全伦理的四层价值;另一方面,在理念上,安全行动者在保护自我安全与维护他者安全之间如何权衡实现,则更显示出安全伦理的四个价值层次。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现代化是工业社会中人类关于安全生产的理性化活动和动态过程,根本上是为了保障从业者安全健康。其体系包含安全生产经济现代化、安全生产社会现代化、安全生产政治现代化、安全生产文化现代化几大子系统,且具有社会变迁的阶段性特征。目前中国安全生产现代化处于从初级向中级水平迈进的阶段。中国安全生产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系统性大课题,需要科学设计指标体系、组建团队、开展调研、出版报告等,以加强安全建设、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最终形成全社会的"安全文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