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绿洲与沙漠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简化的绿洲与沙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式和绿洲系统与沙漠环境的熵平衡方程,从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绿洲与沙漠的相互作用特征,揭示了绿洲蒸发率对绿洲湿度和绿洲尺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绿洲尺度和绿洲湿度是"冷岛效应”的两个重要控制因子;绿洲的维持与发展存在一个最小临界尺度.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主要考虑畜牧业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根据数学物理原理,在前人所提出的沙漠扩散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该模型,证明了模型在第一象限内无闭轨及平衡解的稳定性。通过对模型的定性分析可知:该模型的稳定性较强,畜牧业是否会引起绿洲沙漠交错带沙漠的扩散,沙漠化与超载的畜牧数量有关。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超过了系统超载阀值时,便出现沙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沙漠一绿洲区域中药资源的数学模型.利用Fick定律、守恒原理和生物数学方法,得到了关于一般中药种群的单种群模型和关于寄生中药种群的n种群模型,它们是系数允许间断的反应扩散方程模型.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还得到了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而只有沙漠或者只有绿洲区域的对应中药资源模型是本模型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沙漠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虽然有关沙尘运动和沙纹形成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有关沙漠扩散过程定量描述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沙漠面积较大,气候环境较复杂的地区进行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尝试从沙漠一绿洲之间的作用关系入手,分析交错带沙漠化的特征,对沙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相应的微分模型,并给出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除少部分资源性工业外,绿洲地区大多为干旱农业区,目前绿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以节水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开发;现实证明,节水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放缓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原有总量和速度;处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关键时期,实行治沙、旅游、生态、绿洲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可节约大量的农业耕种水资源,且沙漠旅游和绿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特色沙漠旅游消费、拉动沙产业不断发展,这是西北沙漠绿洲地区进行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期待能成为"一带一路"陆上经济带的新增长点,以促进沙漠绿洲地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1/3。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然而,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反之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局地环境的改变。在我国现有的沙漠中,有不少的古代城镇及水利设施的遗迹。这些遗迹的废弃原因,大多与河流的改道和断流以及战争相关,有的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新疆内流型绿洲的最大特点是绿洲分布在山前至沙漠的倾斜平原上,形成沙漠与绿洲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冬季处于地势低洼的沙漠沉积冷空气最多,绿洲则随着高度上升而冷空气逐渐减少,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影响作物布局及有关农业技术。石河子地区夏季沙漠的增温效应直接影响绿洲不同部位的气温,形成距离沙漠越远,温度越低,呈负相关关系(r=-0.8813*);冬季沙漠与绿洲由于沉积冷空气多少的差异,也形成距离与温度的弱正相关关系(r=0.8489);在春、秋季沙漠与绿洲间的温度则无相关关系(r=-0.4218及0.5524)。以上共同构成石河子绿洲农业的热量特征。  相似文献   

9.
沙漠向导     
正一只黄羊误入沙漠深处,面对风沙四起的大漠,黄羊急得乱跑,当它停下时才发现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不行,得找个向导,到不了绿洲,性命可就难保了。"黄羊惴惴不安地环顾四周,终于在沙漠上发现了骆驼的足迹。"迷路的朋友,难道慢吞吞的骆驼能救你吗?"天上飘下了"呱呱"的声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从阿尔及利亚的地中海海边,越过狭窄的平原和峻峭的山区,便进入了南部地区的莽莽荒原——撒哈拉大沙漠。阿尔及利亚的沙漠地区占全国总面积84%,达20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里却有一些绿洲和谷地散落其中,给沙漠带来生活的气息。姆扎布谷地便是其中的一个。这个谷地距离首都阿尔及尔  相似文献   

11.
1986-2009年高台县绿洲化荒漠化时空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6-2009年的8期Landsat TM/ETM+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高台县的绿洲和荒漠分布范围,并使用动态度模型、变化检测和重心模型分析了绿洲在时间序列上的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这24年高台县绿洲面积不断增加,荒漠面积不断减少,其中1999-2002年绿洲的扩张速度达到最大;绿洲的扩展区和退缩区虽然分布比较零碎,但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红崖子乡、西北部的盐池乡以及中部的宣化镇和东部的合黎乡和南华镇一带;绿洲重心向北迂回迁移了0.615 km,荒漠重心大致由南向北迁移了1.131km,绿洲重心的迁移范围主要在骆驼城和宣化乡林场之间,荒漠重心的迁移范围主要在黑泉乡一带.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PATRAN—NASTRAN,建立了无梁空心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给出了一些关键部位的荷载挠度曲线以及钢筋的应变曲线,最后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及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asis-desert interac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ased on a simplified dynamic model and the entropy balance equation, by describing the energy and moisture exchang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asis-desert interaction are studied dynamicallv and thermodynamically. The dependence of the oasis evaporation rate on the oasis wetness and the oasis scale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asis scale and oasis wetness are two key domin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cold island effect. A smallest critical oasis scale for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oasis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4.
参考前人对绿洲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人工绿洲、天然绿洲进行提取,分析生态输水前后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面积变化特征、转化过程、重心迁移情况以及扩张与退缩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5年,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总面积先下降、后上升,人工绿洲不断扩张,10 a平均增长量为46.78 km~2,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减,在2000年后有所上升。生态输水前(1990—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减少,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天然绿洲面积减少;生态输水后(2000—2015年),部分未利用土地得到了利用,变成河渠、水库、湖泊、灌木林和高覆盖度草地,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有所恢复。下游绿洲重心先往西北,再往南方,最后又往东南方向迁移。绿洲主要向西北和东南方向扩张,1990—2000年的扩张区域主要集中于英苏上游区域;2000—2010年期间,台特玛湖地区绿洲面积增加明显;绿洲缩减区域分布广而零星。  相似文献   

15.
以一个实际的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为例,分析了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并提出符合国情的一种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同时介绍针对该模式设计的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组成、技术路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伊犁绿洲是新疆非常独特,光热水土诸环境因子搭配最好的一片绿洲。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其形成演化过程与特点,划分出绿洲发展的四个阶段。本文认为,现今的伊犁绿洲正处于向现代绿洲演进的过渡阶段。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开发该绿洲的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件的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件的分析模型由对象模型,工作流模型和信息对象模型构成,讨论了他们的关系,以及组件与对象的映射关系。这是一种新的基于自制组件的系统分析方法,它能实现发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各阶段平滑过渡,减少跨阶段造成的各种误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 ①绿洲防护林内、外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绿洲防护林体系使大气温度降低0.2~1.6 ℃,地表温度降低0.10~5.49 ℃,相对湿度增加0.5%~18.6%,降水量增加0.5~100.7 mm,蒸发量降低18.4~1 282.8 mm,风速减小0.45~1.98 m/s;②绿洲防护林内、外的每10 a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7、0.32 ℃,地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8、0.36 ℃,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2.5 mm,相对湿度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1.3%,蒸发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5、-78.4 mm,风速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0.2 m/s;③绿洲防护林内和林外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为单峰曲线,而风速的年内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④绿洲防护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增长率均为林外高于林内;四季相对湿度均为林内高于林外,风速则相反;降水量春、夏季林内高于林外,秋、冬季为林内低于林外。【结论】 绿洲防护林体系具有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蒸发、降低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等生态功能,防护林及其内农作物生长季节尤为明显,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积极作用,进而改良土壤,并对维持绿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分析古代新疆经济文化区的划分及其属性,指出古代新疆的自然环境衍生出农耕-游牧的农牧二元经济区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立。绿洲民族的特性使其深受游牧民族的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属性。认为这对该地区的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绿洲水分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旱区绿洲——民勤绿洲1985—2007年的统计资料和相关试验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影响绿洲农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排序研究,指出灌水量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依据水分生产函数概念,建立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效益理论得出经济合理的灌溉定额为5 690.55 m3/hm2(379.37 m3/亩),对应的作物水分生产力为1.26 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