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藻类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综述了用分光光度法,荧光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类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方法.分别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设备,程序,计算公式及特点.此外,还介绍了藻类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文按测定方法分为六个部分:(1)叶绿素a,b和c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色法);(2)叶绿素a的荧光检测法;(3)存在脱镁叶绿素a时叶绿素a的分光光度法测定;(4)存在脱镁叶绿素a时叶绿素a的荧光法测定;(5)高效液相色谱(HPIG)测定藻类的叶绿素及它们的降解产物;(6)HPLC测定藻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2.
旨在建立一种实验室快速、简便地测定天麻素的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在220 nm波长下进行天麻素的紫外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的结果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说明在220 nm波长下进行天麻素的紫外检测是一种简便、快捷且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藻粉中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两种传统测定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藻粉中的维生素E含量准确可靠,据此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测定盐藻粉中维生素E含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3种水中头孢曲松钠检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褪色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头孢曲松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得到3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是0.13、0.028和0.004 7mg·L~(-1),回收率分别达到78%~81%、92%~96%和99%~101%.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Waters~XBridge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和0.02 mol·L~(-1)三乙胺水溶液(体积比为27∶73),检测波长254nm.实验结果表明,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出限不低于0.03mg·L~(-1)的情况下,紫外分光光度法由于所需仪器价格低廉,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方法,尤其在厂矿企业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快速测定日化产品中三氯生含量的方法,进行了工作曲线、精密度、回收率等实验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并与配方值相符。由于三氯生具有良好稳定性,前者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宜大批样品测定。后者的实验方法样品分离效果好,干扰小,精密度好和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氧自由基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主要包括电子自旋共振、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和电化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加替沙星的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囊中加替沙星含量. 在0.04 mol·L-1 HAc-NaAc缓冲溶液(pH=4.3)中直接根据加替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测定;于0.04 mol·L-1 HAc-NaAc缓冲溶液(pH=4.3)和0.014 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体系中,以330 nm作为激发波长,在484 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以VP-ODS为色谱柱(150 mm×4.6 mm, 5.0 μm), 柱温为35 ℃,流动相为V(CH3OH)∶V(H2O)=45∶55 (用醋酸调节pH至3.5), 流速为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292 nm,建立了测定加替沙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3种方法对胶囊中加替沙星含量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98%,96%,102%, RSD分别为2.5%,2.7%,1.9%, 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加替沙星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水体污染物中表面活性剂的仪器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环境水体污染物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各种仪器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仪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两种“益心酮”粉针剂含量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测定其有效成分,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靛酚滴定法[1]、肼比色法[2]、分光光度法[3]、荧光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5]等.滴定法和肼比色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使用昂贵的仪器,运行成本高,选择性欠佳.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VC与BT的反应条件.利用在碱性条件(pH=10.5),温度85℃时,VC将BT还原成蓝色化合物,其雖ax=609.9 nm.建立了测定VC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应用于黄瓜、番茄中VC的测定,结果与碘量法测定值对照,两者一致.  相似文献   

11.
粉虱座壳孢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生真菌粉虱座壳孢能有效地防治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这两种世界性害虫。本文通过四因子三水平正交实验筛选出有利于粉虱座壳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维生素。结果表明,最有利于其萌发的营养因素分别是葡萄糖、牛肉浸膏、Cu2 和VC,最能促进生长的分别是蔗糖、牛肉浸膏、Zn2 和VB2,最有助于产孢的分别是葡萄糖、酵母浸粉、Mn2 和VB1。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无机氮源NH4Cl和不同有机氮源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24/pMX45核黄素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H4Cl作为基础氮源对菌体生长和核黄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有机氮源进行核黄素发酵,以酵母粉为氮源时发酵单位最高,而蛋白胨为氮源时核黄素发酵单位最低.  相似文献   

13.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发根农杆菌生物波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16(4^5)正交设计考察了牛肉浸膏、酵母浸出汁、蛋白胨、蔗糖及琼脂5种VEB细菌培养基成分对发根农杆菌A4的生物波形成的影响,主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对菌落直径的影响都极显著,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琼脂,蛋白胨,蔗糖,牛肉浸膏,酵母梁出汁,各因子对生物波成环数的影响也都极显著,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蔗糖,牛肉浸膏,蛋白胨,酵母浸出讦,琼脂,筛选出的最佳波动波动培养基为2.0g/L牛肉浸膏+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前期实验中获得的一株产原果胶酶菌株X4进行了鉴定. 为了提高菌株X4所产的原果胶酶量,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菌株X4的培养基组分. 结果显示, 菌株X4为Bacillus polyfermenticus, 其主要生长影响因子为淀粉、酵母提取物、胰蛋白胨. 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淀粉3.45 g/L, 酵母提取物3.29 g/L, 胰蛋白胨5.68 g/L, 所产原果胶酶的酶活最高为51.35 U/mL, 是优化前的2.74倍.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维生素E结构复杂 ,异构体种类多 ,分析测定困难 ,现存的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亟需找到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标准测定方法 ,便于实际应用 文中综述了测定维生素E常用的分光光度分析法、荧光分析法、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双波电压分析法、示波极谱分析法等几种主要方法的原理 ,样品前处理的程序和方法 ,各种方法所能检测到的维生素E异构体种类 ,检测极限、灵敏度 讨论了上述几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适用的样品种类 ,提出了各方法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9201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分析了在乳清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酵母粉(0~20g/L)对该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添加酵母粉与否,KLDS 1.9201的增殖速率和产酸速率均成正比例递增关系。随着酵母粉质量浓度提高到10g/L,KLDS 1.9201生长偶联期的持续时间由6 h缩短至4h,最高生长速率达到1.28g/L·h,在3h减速期内产生的乳酸量几乎占总产量的39%。但酵母粉添加量超过20g/L时对菌体生长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碳源氮源对白腐真菌漆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本实验室保藏的菌种中筛选到一株高漆酶合成的白腐真菌,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碳源和氮源的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其漆酶合成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出汁.碳氮源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10g/L,酵母浸出汁7g/L.  相似文献   

18.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培养基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合细菌中的紫色非硫细菌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其对碳源、氮源、酵母膏和复合无机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乙酸钠和酵母膏对紫色非硫细菌的生长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优化培养基为每升中含乙酸钠3 g、氯化铵3 g、酵母膏0.1 g,复合无机盐溶液1 mL,这为快速培养高活性光合细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酵母胞外槐糖脂产生条件优化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筛选得到的1株未见报道的产胞外槐糖脂的酵母菌Y2A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最适产槐糖脂培养基配方为:质量分数6.0%葡萄糖、体积分数8.0%菜子油、质量分数0.2%酵母粉;优化后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0、接种量体积分数2.5%、发酵时间120h,在此条件下,槐糖脂产量达到39.4g/L,然后发酵液经分离纯化并制备,得到纯品槐糖脂,将槐糖脂进行抑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对某些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