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氯化锌-软锰矿活化法制备核桃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软锰矿的投加量占原料的5%、氯化锌浓度为3 mol/L、剂料比为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0min是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亚甲基蓝脱色力是123mL/g,碘吸附值945mg/g。在18℃、pH=2条件下,0.5g核桃壳活性炭对50mL的50mg/L苯酚溶液吸附240min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效果优于市煤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活性炭对模拟烟气汞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氯化锌作为活化剂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在不同的氯化锌质量分数、活化时间、活化温度条件下,对不同的生物质原料进行活化、碳化,以制备所得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利用吸附性能较好的生物质活性炭,对其进行汞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活性炭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氯化锌质量分数50%,活化时间1.5h,活化温度600℃.在此条件下,毛豆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量为0.15mg/g,对汞4h的吸附量为0.015mg,穿透率为5.30%.由此得出,受原料、活化剂质量分数、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等影响,各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率都不同,毛豆杆活性炭对模拟烟气中汞的吸附效果最好,这与其微孔极发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梧桐树皮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梧桐树皮活性炭。考察浸渍比、活化剂氯化锌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活性炭表面微观结构、形貌特征及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梧桐树皮活性炭较为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浸渍比为2、氯化锌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得率可达52.4%,碘吸附值可达1 272.82 mg·g~(-1),超过国家水处理用活性炭一级品标准。经表征发现活性炭表面孔形状多样,孔隙结构发达,碳结构晶型排列较为整齐,表面可能存在羧基、酚基、醇羟基、醚基及胺基等几种官能团。  相似文献   

4.
氯化锌活化棉杆制备活性炭及孔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氯化锌加入率、浸渍时间、微波功率及活化时间对产品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棉秆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氯化锌与棉秆比例以1.6:1,浸渍时间24h,微波功率为560W,微波辐射时间为9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活性炭的亚甲基兰吸附值、碘吸附值、产率分别为1002.92mg/g,12.8mL/0.1g和38.92%;通过电镜扫描和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794.84m^2/g,属中孔发达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秸秆、马铃薯废渣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活性炭,并对其进行了BET、TG/DTG、SEM等表征.研究了原料、浸渍比对活性炭样品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Freundlich、Toth吸附等温模型对亚甲基蓝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废渣与玉米秸秆干重比为1∶1,浸渍比为150%,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所得活性炭吸附性能最优,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383.0mg·g-1,为国家一级品标准的2.84倍.  相似文献   

6.
对以桐籽壳为原料、用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质量比1∶2.0、氯化锌质量分数为5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温度为60 ℃.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986.35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78.23 mg/g,表观密度为0.423 6 g/mL.  相似文献   

7.
核桃壳真空化学活化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化学活化法,以核桃壳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探讨体系压力、活化温度、浸渍比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碘值和亚甲基蓝值以及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 kPa时制备的活性炭其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比常压条件时分别提高了27%和25%;在低压条件下有利于微孔的形成,在高浸渍比的条件下有利于中孔的形成。在体系压力为30 kPa,活化温度为450℃,浸渍比为2.0时,所得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1 800 m2/g,总孔体积为1.176 cm3/g,等电点为9.15,碘吸附量为1 050 mg/g,亚甲基蓝吸附量为315 mg/g。  相似文献   

8.
以黄芪废渣(AS)为原料,用KOH为活化剂制备黄芪废渣活性炭(ASC)并用于对水溶液中Cu~(2+)和Cd~(2+)的吸附.考察了KOH质量浓度、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浸渍比(活化剂体积(mL):黄芪废渣质量(g))等因素对黄芪废渣活性炭碘吸附值和得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定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黄芪废渣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KOH质量浓度为20%,浸渍比3∶1,温度为600℃,活化炭化时间为80 min时,制备的黄芪废渣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519.53 m~2·g~(-1),对重金属离子Cu~(2+)和Cd~(2+)在20℃,pH分别为5.0和6.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98和1.04 mmol·g~(-1).  相似文献   

9.
利用玉米秸秆做吸附剂,通过批次实验对废水中Cr(Ⅵ)进行吸附研究,并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讨论了体系pH值、玉米秸秆加入量、温度、废水中Cr(Ⅵ)的浓度、时间等条件对其吸附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实验还对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向50 mg·L~(-1)Cr(Ⅵ)的溶液中加入14 g·L~(-1)的玉米秸秆粉,在pH为1、吸附温度为30℃的条件下恒温搅拌3 h,其吸附效率达到最佳,去除率为92.91%.经吸附热力学分析在最佳条件下其吸附过程的△G0、△H0、△S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经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看出其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反应吸附过程特征,且其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903 3 mg·g~(-1).  相似文献   

10.
氯化锌活化法制备长柄扁桃壳活性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深入研究长柄扁桃壳的利用价值。方法探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进行表征,并初步研究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90 min。此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44.76%,碘吸附值为883.7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5 mg/g。活性炭77 K氮气吸附等温线属(Ⅱ)型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为1633.08 m2/g,累计孔容积为2.53 mL/g,平均孔径为9.68 nm。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ZnNaMgKCaP,未检出Mn,Cd,As,Pb等有害元素。产品对自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9.57%。结论长柄扁桃壳是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套综合地质模型的精细建模方法、弹性波动方程叠前正演方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储层流体替换方法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与分析技术,该技术首先采用多次循环计算与分析的地质模型建模方法,建立目标地震剖面准确的地质模型和参数模型;然后采用流体替换方法计算储层在各种流体饱和状态下的等效参数;并采用新的参数模型进行地震波场数值模拟,获得各种流体饱和状态下储层的地震反射波场特征。渤海某地区应用实例的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准确的油藏模型;而且可以有效地获得油、水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有效地指导后续的储层与油水识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刻蚀Ti_3AlC_2前驱体制得少层Ti_3C_2T_x(DL-Ti_3C_2T_x),以二甲基亚砜为反应溶剂采用溶剂热法控制氧化DL-Ti_3C_2T_x制备了TiO_2/DL-Ti_3C_2T_x复合材料。借助XRD、SEM、TEM、Raman等对相关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罗丹明B的光降解实验评价了所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DL-Ti_3C_2T_x片层的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通过控制溶剂热温度能够调控复合材料中DL-Ti_3C_2T_x和TiO_2的相对含量,并且当溶剂热温度为100℃时,所制TiO_2/DL-Ti_3C_2T_x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It was found that C60Br24 transforms to C60 spontaneously in some solvents. The intermediate, C60Br8, can be separated in some cases. When the bromine trap, phenol, was added,p-bromophenol and other brominated product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The influences of time, the kind of solvent, etc were investigated. Possible mechanism was suggeste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Liu Ying: born in 1969, Ph. 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La0.7Ca0.3Mn1-xCuxO3(x=0~0.15)样品, 在77~300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铜掺杂后样品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在未引入铜杂质时, 低温铁磁相的电阻率满足T2.5关系, 顺磁相符合小极化子近邻跳跃模型; 在低掺杂下, 铁磁区可用T4.5关系解释; 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 在铁磁区和顺磁区, 任何单一模型均与实验不相符, 表明高掺杂样品的电输运性质存在未知模型.   相似文献   

15.
The system Al2O3-B2O3-Ce2O3, with Al/B ratio varying from 4.5 to 2 and Ce/(Al+B) = 0.02, has been prepared at the temperature from 1 200 to 1 400°C.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inescence and matrices in the system Al2O3-B2O3-Ce2O3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some changes of the matrices occurred with Al/B ratio varying from 4.5 to 2. These results lead to a great change i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indicating variation of Ce-surroundings of crystal fiel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atio from 3 to 2,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peaks shift to shorter wavelength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a new type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was obtained with appropriate Al/B ratio.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使用2种原料进行PbZr0.52Ti0.48O3的高压合成. 实验结果表明, 以PbO,ZrO2和TiO2(1:0.52∶0.48)为原料, 在1.5 GPa和3.6 GPa压力, 880~1 061 ℃条件下主要形成PbTiO3, ZrO2和Pb三相混合物, 仅在880 ℃附近有少量锆钛酸铅(PZT)相生成. 以Zr0.52Ti0.48O2为B位先驱体, 与PbO混合后进行高压高温合成, 在1.5 GPa, 710~812 ℃条件下形成PbZr0.52Ti0.48O3相, 未发现PbTiO3相. 对高压高温(1.5 GPa, 812 ℃)合成的PbZr0.52Ti0.48O3样品进行变温拉曼测量, 在245 ℃时, 未发生结构相变; 在420 ℃时, 拉曼谱只有177.5,257.7,517 cm-13个峰, 其结构由铁电相转变为立方顺电相, 因此高压合成的PbZr0.52Ti0.48O3居里温度在420 ℃以下.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表面包覆法制备了纳米Fe2O3-Al2 O3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物相、 粒度和形貌进行了研 究. 结果表明, α-Fe2O3掺杂降低了Al2O3相变温度, 在900 ℃可以得到稳定的α-Al2O3相.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7Sr0.3Co1-xCuxO3-δ系列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粉体.对其进行晶体结构表征,高温电导率和热膨胀曲线测试,并选取其中性能较好的样品进行了单电池实验.结果表明,Cu的掺杂降低了(La,Sr)CoO La3体系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在x=0.05时电导率略高于未掺Cu的样品.以La0.7Sr0.3Co0.95Cu 0.05O 3-δ为阴极、Ce0.8Sm0.2O1.9为电解质组成的SOFC单电池,在850℃最大短路电流密度达511mA/cm2,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为0.106W/cm2.  相似文献   

19.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二乙醇胺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溶胶,再用浸渍提拉法在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磁芯表面制备TiO_2涂层,研究了TiO_2封装对纳米晶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iO_2封装前相比,TiO_2封装后纳米晶磁芯的初始磁导率μ_i、最大磁导率μ_m、饱和磁感应强度B_s、电感L_s、品质因数Q和感应电动势E减小;剩磁B_r、磁滞损耗P_u和矫顽力H_c增大。  相似文献   

20.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 研究结果发现, 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