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 《创新科技》2004,(9):44-46
<正>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体系,提高对人才兴企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人才战略是公司最基本的战略之一,主要包括人才的开发、培训和使用三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源不仅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利用好坏有两方面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2.
丁超勋 《创新科技》2015,(12):38-41
本文立足于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现状,选定影响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主要指标,对河南省及其他主要发达省份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行比较;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状况的演进示意图;提出了完善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芹 《甘肃科技》2007,23(6):248-250
人力资源较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相比是最具价值的资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必须在人力资源的作用下,才能创造出财富。作为领导者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抓好人才工作的观念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抓住人才开发的环节,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加大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深刻领会"人才是关键"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世英 《科技信息》2013,(10):114-11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如何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煤矿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的核心骨干作用,在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需要健全完善学习培训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实行高薪重奖;需要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高技能人才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对构建创新型高校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应根据科研创新人才的类别,提出和完善弥补型人才、知识创新型人才、领导型人才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科研团队创新人才遴选评价评分表,并对指标的赋分与权重进行评价和说明。有效的人才评价与遴选制度对科研团队的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乐  刘铭  苏帆 《广东科技》2014,(18):3-4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发展历经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加速阶段。广东省各时期的人才工作与人才建设敢于变革,通过引育并举、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前瞻性政策取得卓越成效。但在人才政策体系中仍存在弱法律化,人才培养力度小,政策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评估方法欠缺等问题,因此对完善人才法律体系、创新人才政策评估机制、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发现,在人才的集聚、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上海的创新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亟需完善和创新。在上一期的专栏中,我们谈到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面临要素创新和资源创新方面的问题,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下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人才资源。我们发现,在人才的集聚、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上海的创新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立国和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同时,他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因此,如何培养、引进以及用好人才,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能力发挥的科研环境和氛围,事关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而人才资助计划是其中一根主要的“指挥棒”。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研究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大意义,揭示了新时代的内涵:以创新为时代精神,包括从多种视角揭示的和平发展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政冶多极化时代,创意文化时代,改革开放时代;把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分为4类:一般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杰出创新人才,大师级创新人才;概括了新时代创新人才的5个基本特征:观念的时代性,素质的全面性,导向的先进性,研究的综合性,成果的创新性;总结了新时代创新人才的成才模式,阐述了研究新时代创新人才对高等教育创新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凯  刘文杰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2032-2037
人才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战略资源,各地政府频繁推出各类人才政策以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引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比较南昌、长沙、合肥三地政府出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以及针对其他类型人才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奖励(资助)政策、人才购(住)房补贴政策、子女入学政策、落户政策等。研究发现南昌在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在对大学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的激励上政策优惠面广、灵活性强,相对而言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南昌市人才政策也存在对于新引进人才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兼顾人才“激励”与“社会公平”等问题,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该文结合西北民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完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和创新氛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郭红球 《科技资讯》2007,(13):190-191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在造就创新型人才,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战略性基础地位的作用。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明智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支撑和推动创新的根本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全党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让人才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放彩,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成就人生,当然,也要让人才在付出的同时获得掌声、拥有待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掌握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因素的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人才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学校在人才引进中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要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人才引进质量;要转变观念,营造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优良环境;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要引进人才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奇瑞,人才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经过10余年的创新实践,奇瑞探索出了一条集聚、培养和激励人才的新路子,为打造民族汽车国际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纳跨国汽车公司人才,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惯性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过程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仿真检验.模型仿真结果显示:①学习惯性和经验惯性影响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②知识惯性对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有抑制作用;③知识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基于此,提升知识惯性下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应持续强化科技型人才跨学科交流和经验学习;积极破除科技型人才知识惯性;不断优化科技型人才知识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驱动力量。该文通过分析福建省在创新创业政策激励、物质条件、精神激励和环境激励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福建省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对区域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来自市场、区位优势、完善的制度体系、优越的创新环境氛围。探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不足的原因,对动力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径,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敏 《科技智囊》2006,(10):38-42
9月中旬,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国家主管部门政府官员、知名学府有关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高层管理者等近400多位与会者围绕“创新与科学发展——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政府创新、完善企业人才开发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企业提高竞  相似文献   

20.
完善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是持续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对基层科研人员应根据基础研究类、工程技术类、创新创业类技术人才分别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对青年科研人员应着眼于其成长性,注重创新潜力,推广完善已有经验,妥善运用评价结果,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