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检测AL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探讨AL患者血清VEGF含量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关系。使用ELISA法检测42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对25例初治AL患者治疗前后、10例复发AL患者复发前后、7例难治AL患者及AL患者各亚型VEGF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对VEGF水平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细胞数及其它临床化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1)初治A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109.60±36.8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45±20.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完全缓解CR组VEGF水平(78.87±17.66)p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AL患者C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01.09±32.44)pg/mL,未完全缓解N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31.48±40.76)pg/mL,NR组高于CR组,但差异不显著(t=1.96,P〉0.05);2)复发AL患者完全缓解及复发后VEGF水平分别为(98.84±24.47)pg/mL和(133.48±60.96)pg/mL,差异不显著(t=1.82,P〉0.05);3)难治AL组VEGF水平(125.16±54.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初治组CR期AL患者(P〈0.01);4)VEGF水平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数正相关(r=0.52,P〈0.01),与患者的年龄、FAB分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无相关。初治A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恢复至接近正常,复发时再次升高,难治者VEGF水平比初治者明显增高。外周血VEGF水平与白血病治疗疗效相关,检测VEGF对AL患者判断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增生患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血清VEGF-C乳腺癌组为227.95±18.21pg/mL,良性病变组176.97±11.2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含量均值为277.95±18.21pg/mL,术后1个月VEGF-C含量均值为212.45±12.8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C含量与原发肿瘤分期相关,与有无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无关;4)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乳腺癌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00%)明显高于非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VEGF-C含量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强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826,P〈0.05)。上述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姜醇提取物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兔18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C组,n=6);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n=6);生姜醇提取物干预组(ZGB组,n=6)(1.4g/kg)。检测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ALT、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P〈0.05),GSH—Px活力则降低(P〈0.05);生姜醇提取物干预组ALT,MDA含量均明显低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而GSH—Px活力高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光镜下生姜醇提取物干预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轻。结论:生姜醇提取物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P53、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53和CyclinE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P53和CyclinE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性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0.01;χ^2=40.96,P〈0.01),P53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P〈0.01)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CyclinE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Ⅰ、Ⅱ、Ⅲ级三组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这显示突变型p53的表达和Cy-clinE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L-8和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择结肠癌住院患者6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用ELISA法测定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与健康者血清中IL-8和VEGF含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ukes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A,B期(P〈0.05);肿瘤根治术后血清IL-8和VEGF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IL-8和VEGF含量对于结肠癌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AA组)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3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LAA组CRP含量高于LCI组,LCI组高于对照组(P〈0.05);IAA组中,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对10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AZF微缺失筛查、精浆生化指标和血清生殖激素定量检测.10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6例,异常率15.53%,其中Klinefelter综合征8例,占异常总数的50.00%,其它性染色体异常5例,占异常总数的31.25%;AZF微缺失18例,缺失率17.48%,其中AZFc区缺失11例,占缺失总数的61.11%;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精浆锌浓度与染色体正常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果糖浓度与染色体正常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果糖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FSH、LH均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T浓度则低于染色体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E2浓度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灌喂牡蛎提取物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大鼠运动能力与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及LA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牡蛎+运动组(牡蛎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其余两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天,共9周.9周后检测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及LA含量.结果:牡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延长力竭时间,与运动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牡蛎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和BLA含量均低于运动组,而骨骼肌LDH活性高于运动组,但LA也低于运动组(P〈0.05).对照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和LA含量与牡蛎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的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牡蛎组(P〈0.05);运动组大鼠血清LDH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牡蛎组,而骨骼肌LDH活性低于对照组和牡蛎组(P〈0.05).结论:灌喂牡蛎提取物能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安县结核病抗酸杆菌(AFB)痰涂片检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方法统计分析2005~2008年吉安县结核病AFB痰涂片检查资料。结果2005~2008年AFB痰涂片镜检共3762例,涂阳肺结核病例981例,总涂阳率为26.1%,涂阳率以15~64岁组最高(31.2%),0~14岁组最低(4.5%)(P〈0.01),男性涂阳率(27.1%)高于女性(23.6%)(χ^2=4.965,P〈0.05),县城与乡镇AFB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147,P〈0.05)。结论吉安县青壮年是AFB痰涂片镜检的重点人群,应加大结防经费的投入,确保乡镇查痰点的建立和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震荡损伤对大鼠海马区代谢物水平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PCS组(n=15),采用Marmarou改良法复制大鼠脑震荡损伤模型,对脑震荡24h大鼠及对照组大鼠进行1H-MRS扫描后处死,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的残存锥体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1H-MRS扫描结果显示,PCS组大鼠左侧海马区NAA/Cr水平(0.824±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99±0.12),P<0.01;PCS组大鼠右侧海马NAA/Cr水平(0.792±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87±0.18),P<0.01.PCS组大鼠海马CA1区小血管扩张淤血,锥体细胞呈代偿肥大与凋亡并存状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CS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细胞数量(176.17±26.92)较正常对照组(228.33±26.34)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CS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的数量(48.03±5.46)较正常对照组(35.49±7.75)明显增多,P<0.01.结论:脑震荡后大鼠双侧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代谢物水平均下降,海马CA1区残存锥体细胞数量减少和凋亡细胞增多,后者可能是代谢物水平变化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血脑屏障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EAE动物模型,随机分为EAE组、LA治疗组和佐剂组.LA治疗组免疫后(post-inoculation,p.i.)0-5d每日肌注LA(100mg/kg)一次.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中白蛋白含量比值(CSF to serum albumin quotient,QA),通过QA评定BBB的损害.观察各组症状评分、体重变化、发病率等临床指标.结果EAE组QA在p.i.8d达峰值(0.31±0.07),LA治疗组QA在P.i.14d达峰值(0.20±0.04),LA治疗组QA值幅度低且峰值出现时间延迟,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A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60±1.12)较EAE组(2.07±1.33)降低(P〈0.01);LA治疗组体重减轻(7.07±3.75)较EAE组(15.06±4.20)减少(P〈0.01);LA治疗组发病率(20%)较EAE组(73%)降低(P〈0.01).结论继早期BBB损伤高峰之后,EAE临床症状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LA通过保护BBB或促进BBB功能恢复缓解EA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在不同部位移植胚胎干细胞(ESC)的心肌组织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梗塞未治疗组(梗塞组)、梗塞中心移植组(中心组)、梗塞周边移植组(周边组)共4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梗塞后1周移植体外分化并经标记的ESCs,移植后4周分别检测组织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结果周边组移植细胞稳定存活,而中心组移植细胞未能存活。心功能及组织学检测表明中心组与梗塞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梗塞组比较,周边组梗塞面积显著小于梗塞组(P〈0.01),(21.0±1.3)%VS(40.7±2.2)%;左室重量小于梗塞组(P〈0.01),(702.0±24.0)nagVS(882.2±32.6)mg;反应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室内压均大于梗塞组(P〈0.01),分别为(7.9±0.7)X103mmHg/sVS(5.9±0.5)×103mmHg/s和(117.5±10.7)mmHgVS(89.24-8.1)mmHg;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均明显小于梗塞组(P〈0.01),(8.5±0.3)mmHgV8(13.6±1.2)mmI-Ig。结论梗塞周边区移植ESCs可以阻止心室重构、减少瘢痕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口暴露大剂量和小剂量高效氟吡甲禾灵90d后大鼠血液、尿液、脏器重、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方法: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其分别进行了为期90 d的毒性实验.结果:大剂量暴露组28 mg/kg以上剂量时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2周开始至实验结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小剂量暴露各剂量组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基本无差异.大剂量暴露组28 mg/kg以上剂量组雄、雌性大鼠的食物消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雄性大鼠在大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水平都随剂量增加有下降;而小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 d后,仅rbc和h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雌性大鼠在大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后,wbc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 <0.05,p<0.01),各剂量组rbc及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小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后,各剂量组w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还是具有显著性的(p<0.05),hb在剂量达到1.78 mg/kg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剂量组r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雄性大鼠在大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后,各剂量组血清ALT水平显著升高(p <0.05,p<0.01),各剂量组血清ALP、TBIL、CH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TP、TG呈下降趋势,各剂量组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 <0.01);小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 d后,ALT、AST基本无变化,与大剂量暴露一样,ALP、CHE随剂量增高指标有所增高,TBIL、TP(p<0.05),TG的变化与大剂量暴露相似,也呈下降趋势.有意思的是,在小剂量暴露后雄性大鼠血糖,胆固醇呈下降趋势(P<0.05),大剂量暴露时GLU、CHOL指标则无此变化.雌性大鼠在大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 d后,各剂量组ALT、AST、AL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p <0.05,p<0.01),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血清ALB(p<0.01)、TP(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肾功能中BUN(p <0.01)、CREA(p <0.05)与对照比较呈下降,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大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后各剂量组极显著地影响了CHOL、TG水平(P<0.01);小剂量喂食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后,各剂量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显著降低了血CHOL和TG水平,其中血TG水平下降迭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暴露和小剂量暴露产生了不同的毒性效应,98%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对雄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1.78 mg/kg·bw·d、雌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7 mg/kg·bw·d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雄性大鼠靶器官是睾丸.对雄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0.18 mg/kg·bw·d、雌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1.78 mg/kg·bw ·d以下时,对大鼠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背部成对皮瓣扩张器埋置在活体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选用6只10~12kg重的广西巴马小型猪,每头猪分别在背部两侧共设计6个5cm×7cm100mL埋扩张器的手术区域,背部脊柱左侧术区埋置扩张器,脊柱右侧术区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扩张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皮瓣存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扩张皮瓣之间的存活率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部成对皮瓣埋置扩张器在小型猪模型中皮瓣存活率稳定,减少了个体差异,是用于扩张皮瓣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对我院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BV值均值为(4.61±1.48)ml/100g,正视眼为(7.72±1.92)ml/100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 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实验组的高水平标枪运动员进行12周的身体核心力量练习,验证核心力量练习对标枪成绩提高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5项专项力量素质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只有前后抛实心球发生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专项速度以及身体核心稳定性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呈现出明显差异(P<0.01).试验前后实验组受试者身体核心力量以及标枪成绩均出现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间标枪成绩差异显著性非常明显(P<0.01).说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受试者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募集速度、支配的准确度,增强受试者投掷标枪过程中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平衡性以及力量链动态传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进行不同运动方式对女大学生实验的研究,寻找能减少腹部脂肪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仰卧起坐和快走两种方式对超重的女大学生进行减肥实验,对减肥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不做任何运动的一组(A组),腹部脂肪率基本没变(P﹥0.05)。只做仰卧起坐的一组(B组),腹部脂肪率有一定的减少(从31.84±1.56减少到31.15±1.57),只快走的一组( C组),腹部脂肪率也有一定的减少(从32.83±1.88减少到31.16±2.12),但通过对B组与C组运动前后腹部脂肪率的差值比较后,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快走和仰卧起坐间隔进行的一组( D组),腹部脂肪率有明显的减少(从32.40±2.10减少到30.03±1.85),其减少量大于只快走或只做仰卧起坐的一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快走一类的有氧运动加上专门针对腹部的运动,可以明显减少腹部脂肪。  相似文献   

20.
以牛奶为原料,通过离心去除乳中脂肪,采用不同质量分数不同用量TCA沉淀乳中蛋白质,再浓缩乳糖,分离提取环腺苷酸(cAMP),选用最佳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牛奶中cAMP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TCA处理组之间比较,质量分数为10%TCA处理组cAM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不同用量TCA处理组之间比较,8 mL相同质量分数TCA处理组cAMP含量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选用TCA沉淀乳蛋白方法提取cAMP时最佳工艺是TCA质量分数为10%,用量为4 mL,cAMP质量浓度为(29.02±1.58)μg/mL.研究通过建立牛奶中cAMP的提取工艺,可从奶酪副产物、乳清、不合格原料奶中提取cAMP,在降低cAMP提取成本、废物利用、增加牛奶附加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