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净化学术环境,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倡导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本刊特开设“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读者如发现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论文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均可向我刊提供证据举报。一经查实,我刊将刊登举报内容、反馈信息和读者反映。本刊承诺为举报者保密。凡证据缺乏、证据不详或无法查实的举报行为,本刊一律不予受理。本刊同时欢迎读者对《科技导报》评刊,凡有价值的读者来信,本刊均将摘要刊登。举报信箱和读者来信信箱均为:hjy@cast.org.cn。举报一: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陈允旺…  相似文献   

2.
“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以净化学术环境为宗旨,以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倡导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为根本目的。自2006年第3期开设以来.本栏目已核正刊登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息几十条,为进一步净化我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以净化学术环境为宗旨,以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倡导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为根本目的。自2006年第3期开设以来,本栏目已核正刊登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息几十务,为进一步净化我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以净化学术环境为宗旨,以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倡导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为根本目的。自2006年第3期开设以来,本栏目已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16):41-41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河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赵晓艳,贵刊2007年第2期"学术不端行为举报"栏目中,有读者反映我和其他合作者  相似文献   

6.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出版秩序,败坏学术风气.随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及,编造、作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隐蔽.给出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含义,并分析了其具体表现类型,结合实践及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人工鉴别方法,以期提高所刊稿件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及其内涵,研究了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要根源,阐述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提出了编辑在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上的几点应对策略,为出版媒介在日常编辑活动中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撤销两篇与哈尓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合作的文章而被指学术不端,引发热议;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石元春院士被实名举报学术腐败,双方各执一词,激烈对峙。处理学术不端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是,到底该由谁来评断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期刊学术质量。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加强科研道德宣传、提高编辑学术修养、利用网络和专业软件检测、加强与同类期刊联络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及措施,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净化科技期刊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学术尊严遭到践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入手,强化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并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同时,学术期刊应严格把关,加大审稿力度,以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自律"与"他律",逐步形成诚实科研、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以维护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11.
从学术不端概念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成因以及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四个方面对国外有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梳理和分析,指出目前国外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出现,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我国未来科研人才的主要渠道,反而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会阻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形成,影响了研究生学术品质。因此,笔者浅谈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当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况及其原因、影响因素,为该校建立制约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对策,为促进该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防范、处理决策提供一套系统化地、完整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看作是道德建设问题,这种看法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识,是一种自主的道德行为;但是根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整个建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科学社团、学校、研究者、媒体等6个因素。它们都可能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触发因素,但是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抓住主导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06,24(5):93-93
●贵刊今年第1期推出的“2005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在第12页中有一项是“完成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讯实验”。这里的“最远距离”是不符合事实的。德、英科学家在2002年已完成23.4km的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发表在英国Nature第419卷上。因为报导不准确误导了媒体,这项成果最后被评为重大科学进展。科学在于求真,希望给予纠正,否则会造成不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实验室郭光灿院士●贵刊开创的“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对整治学术不正之风与科学腐败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国内首创。本人建议:(1)举报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严肃处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6.
陆道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重点学科首席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2009年1月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然而他的昔日恩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却举报他存在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集体声讨。一直以来,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林林总总,但一般来说,学界对此有“学术不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三个概念,并且认为抄袭、剽窃、伪造是其主要类型。为反学术不端,学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更是在众多期刊编辑部中广泛应用。而期刊编辑,作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屏障”,除了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外,还要坚持匿名审稿制度,合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时和作者沟通等。此外,建立科学的防范体系也是反学术不端的一大保证。  相似文献   

18.
浅析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在科技论文中的主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学术不端行为中3个概念的界定作出了解释,分析了科技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些主要表现,指出了在判定科技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莒菲 《天津科技》2016,(4):88-90
在科技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广泛迅速传播的今天,科技期刊也不断收到很多经各种渠道抄袭、代写、剽窃等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投稿稿件。学术不端行为是期刊稿件初审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列举了《天津化工》期刊在近年来发现的抄袭、代写代发、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对其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根据《天津化工》编辑部的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层出不穷,因此治理学术不端,除了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学术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之外,建立有效的防治学术不端的监督机制尤为重要。期刊编辑在学术不端监督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撑下学术不端监督的特点,研究了期刊编辑与学术不端监督的关系、期刊编辑监督的义务以及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