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英语课文的教学在我国具有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各项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与课文教学的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文章论述了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及观点,探讨如何运用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进行精读教学并进一步提出和阐述整体教学“五步法”的主要过程和步骤,意在有效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理解(Readingcomprehension)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其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勤奋的练习,从而逐渐形成能力。在现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有课文,课文内容多样,体例各异。教师应该抓住讲授课文的好机会,加强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力体现在对课本内容、思想感情与结构布局“三维”的整体把握。指导学生阅读,要全面深刻理解“整体感知”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整体感知、演绎分析和概括归纳”等三个步骤组织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比较阅读就是考察两篇或两篇以上文章的异同,它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获得新知识的推动力,使其成为钻研新课文的本源、开启新知识的钥匙,用理解透的、感受过的事理来谁知陌生的、未知的事理,获得新的发现,探求新的知识,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辨析意识,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拓。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一、相得益彰对读法即引导学生凭借已学过的课本知识来阅读新的课文,来发现新课文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把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明确化、条理化。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可针对…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观念的提出和实践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从它破土而出的那一天起,它就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经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它的合理性和良好效果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证明。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从而把课文整体教学以教学法规的形式肯定下来。课文整体教学的核心是:整体地接受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情节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地熟悉和理解课文,学习并消化其中的语言知识,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笔者对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实际含义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我认为课文整体教学一般可按三个步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常用教学方法“阅读、写作”是否可以引入中学数学教学。作者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并对“阅读、写作”引入中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阅读方法和写作方式进行思考总结,说明数学的“阅读和写作”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相似文献   

7.
李君地 《科技信息》2012,(1):444-444,458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它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是帮助学生循文章的脉络而进,是引导学生完整而顺畅地感知全文。而传统的课文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谈不上对阅读速度的训练。所以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摒弃传统课文教学法的不足,运用交际法设计阅读课的程序和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方法,闯出一条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新路子,达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摒弃“读、讲、考”的课文教学模式。不能仅靠补充课外材料来“强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而应充分利用新教材(SEFC),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书文 《科技信息》2013,(23):150-150,189
<正>在大学日语教学过程中,公共日语课的教学历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一直深受重视。可以说,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公共日语课的教学是学生获得外语知识,形成外语技能的主要途径。公共日语课教学是通过对课文进行全面的语言分析和操练,使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基本语法,全面发展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在公共日语课上教师讲解词汇、惯用型、句型、语法,通过语言分析达到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即在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因此,有的教学法家也称这种教学为分析性阅读。由于公共日语课着眼于通过句子分析达到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就阅读教学整体而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奇闻怪事》2006,(1):42-42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林水泳 《科技资讯》2009,(22):237-23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有书香气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工程之一,它一直是语文教改的难点。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的整体优化,摆脱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局面,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基本思路,有助于整体阅读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力是检验中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各种阅读技能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信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了解作者对事物的态度等。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阅读障碍,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如下“五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中英语第三册(SEFC BOOKⅢ)课文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是学生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技巧的关键在于,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正确的阅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的和应有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达到真正地理解、掌握和熟练地使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的本质是创建“有意义的语篇”,高中英语阅读对中学生的语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语篇分析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新手段。文章通过归纳各种文体的语篇结构分析模式,论述了语篇结构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并通过实例说明篇章分析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证实语篇分析模式对英语阅读和整体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底所在,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好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获得心灵的涤荡,智慧的启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大课题。如何让阅读成为作者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让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绿色通道”?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如下体会,可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薇 《科技信息》2011,(26):261-262
8B Unit6 A charity walk Reading的第一课时,根据教材编者的设计理念,Reading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语篇整体阅读的习惯,同时培养阅读的各种微技能,如快速阅读及根据问题寻找信息的能力,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认知课文组织结构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