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2.
欧阳志辉 《科技信息》2007,(35):205-206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从主体性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仅能够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地位,发掘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充分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是教育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认识必然受到教育中主客体认识影响。教育过程中关系性质认识的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化,导致教育评价走向主体间性教育评价。发展性、交互性、教育性成为主体间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特点,自我评价是主体间性教育评价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向导.它的实际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最优化,实现由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向,探讨主体间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地位和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寻找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理论创新,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支配力与权威性,是教育的唯一主体,教育对象只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对象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要求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主体,把教育资料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从而共同应对当今新信息时代迅速的变化与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契机,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互动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两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主体间性思想引入"两课"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关系,并把这种交往关系拓展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个人主体性向主体间性提升,还"两课"教学以本真。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走向。要改变在传统认识论的框架中对教育研究性质的认识,放弃主体性的研究视野,而转变为在主体间性的视野下,把教育的世界真正看作人与人的交流,成为人的意义世界,从而使之成为人文科学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探讨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3):155-158
主体性教学是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以承认受教育者为主体作前提,重点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教学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内容脱离学生,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市场化和社会不正风气的侵染,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教学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的呼唤。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体系两个方面,为顺利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信息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生成、流动、传播的方式、特征都发生着深刻巨变,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积极借鉴价值。传播学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可能在于这两种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兼容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视为一项以政治价值观为内容的传播活动。从研究主题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以各自视角指向对人的关注。从研究对象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传播活动具有结构同构性。从传播主体上看,传播学传播类型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类型存在契合。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具有如下理论价值: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信息环境研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特殊性研究、注重政治价值观传播过程研究、以及政治价值观的大众传播研究。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从"独白"走向"复调",在方法上从"灌输模式"走向"对话交流模式",在话语上从"主导性"走向"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概念化、形式化、理想化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是要发挥学生的参与精神,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唤起和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要,做好教育方式的三个转变,广泛开展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突现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主体性造成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人文关怀的缺失。还原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价值取向,必须保持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张力,倡导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保持人与自然的张力,倡导图书馆实践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趋势,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本”式话语是造成学生主体性缺失、师生关系异化和学生知行脱节的根本原因,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深层症结.构建“人本”式话语是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本”式话语困境的根本出路,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从“文本”式话语到“人本”式话语的转换的路径主要包括建立对话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强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以学为本”学风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深深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博强大的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期,期间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成效等方面回顾了5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培养西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人才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