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竣综合征的诊断、防治。结果 总结2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 25例病人经综合措施治疗后,21例患者10-15d恢复,4例患者术后因低蛋白血症,经空肠造瘘,支持治疗20d左右进食正常,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定期随访,恢复良好。结论 本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旦诊断确立,应耐心血病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应用空肠造瘘营养管为胃肠道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肠内营养,报告了5例应用两件式造口袋在空肠造瘘留置营养管病人的护理新方法,该方法具有保护置管周围皮肤、固定更加妥当、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减轻费用等优点,病人很乐意接受,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高龄食癌贲门癌 12 例, 均合并进行性营养不良和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切除+ 胃食管吻合 10 例(包括根治术和姑息手术) , 探查造瘘 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83.33%,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基本接近文献大宗病例报告.行切除术后病例随访均获得满意生存质量. 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得到积极的手术治疗,高龄不是手术禁忌症.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营养不良,应在术前得到积极治疗和改善,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食管癌、 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术后生存率, 更应重视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管介入治疗方法、适应症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995~2003年130例营养管介入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恢复营养支持,显效70%,有效26%,无效4%;死亡两例与本组无关。结论外科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病发生率,病人恢复快,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通过X线透视监视,经鼻将营养管置入肠内以建立营养通路,从而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结果6例治愈,成功率85.7%。本文介绍置管及营养补给方法及效果,指出本方法在营养支持治疗上更简便、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剂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前准备的疗效,并与传统方法对比。方法:按入组条件将40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组)20例,传统方法组(对照组)20例。EN组用免疫营养剂作术前肠道准备,不用禁食、灌肠及服用抗生素;传统方法组采用禁食、机械灌肠和口服抗生素。比较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血清IgG、IgM、IgA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肠道清洁度,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和腹腔内感染)。结果: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EN组为(28 4±5 8)h,对照组为(59 3±7 5)h,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 0001);EN组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 01),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肠内免疫营养剂作结直肠癌手术前准备可改善病人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保证肠道良好的清洁度,并能加快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2例患者,探查无法切除8例,治愈出院196例,术后死亡6例,2例术后死于心脏骤停,4例死于呼吸衰竭,近期吻合口瘘8例,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8例。结论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如围手术期给予很好、恰当的处理,大部分病人可恢复如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2例患者,探查无法切除8例,治愈出院196例,术后死亡6例,2例术后死于心脏骤停,4例死于呼吸衰竭,近期吻合口瘘8例,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8例。结论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如围手术期给予很好、恰当的处理,大部分病人可恢复如愿。  相似文献   

9.
周静 《甘肃科技》2016,(15):119-120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CD4、CD8、TNF-α、内毒素),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各种不适发生率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患者TNF-α和内毒素(P0.05),及术后各种不适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PD围手术期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调整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CD4、CD8、TNF-α、内毒素),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各种不适发生率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TNF-α和内毒素(P0.05),明显降低术后各种不适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PD围手术期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调整免疫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围手术期安全、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枸杞是传统常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枸杞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概述了其在肝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肝腹水癌、卵巢癌、大肠癌、食管癌、血癌、肺癌等方面的抗肿瘤作用并对其可能存在的机制如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细胞凋亡诱导机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抗氧化机制做了阐述,以期为枸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置鼻空肠管在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时解决肠内营养问题,防止食物返流、误吸,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减轻腐蚀性毒物中毒所致食道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手法盲插留置螺旋型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通过手法盲插留置螺旋型鼻空肠管,成功率较高,对病人损伤小。结论:通过留置鼻空肠管对各种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是临床具有实用性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致死率较高的癌症,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且提高治疗效果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经导管动脉栓塞(TAE)被认为是一种微创的、目的性强的且风险低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TAE治疗是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堵塞实体瘤的肝动脉,从而阻碍了肿瘤的氧气和营养的供给,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的好坏归因于栓塞材料,即栓塞材料的设计及使用.文章基于不同种类的栓塞材料展开综述,归纳了栓塞微球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开发新型的栓塞材料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波热消融技术是20 世纪70 年代现代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用于实体脏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小肝癌的治疗领域其疗效已可与外科手术媲美;在肺癌、肾癌等领域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甲状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等部分良性肿瘤患者也因该技术的发展而受益.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肿瘤治疗领域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睡眠呼吸系统综合症病人的视频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加图像采集卡的智能视频监测方法,该监测系统运用背景差分法提取出运动目标区域,然后采用运动历史图像(Motion History Image,MHI)实现对病人睡眠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提取分类,为进一步的了解病人病情及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是我国2002年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海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鱼类。本文在国内现有的对漠斑牙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特征进行了说明,从苗种的选择、优化,饵料,池塘养殖,痍病防治等方面对漠斑牙鲆的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另外还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对漠斑牙鲆的推广前景进行分析,意在为漠斑牙鲆在我国研究、养殖及推广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24 h内)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25例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