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与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土壤及其相应的对照光滩0~20cm、20~40cm和40~60cm3个层次土壤好氧异养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3类微生物数量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茄林与白骨壤林土壤及其相应的对照光滩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和微生物总数在3个土壤层次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显著;两个红树林及其对照光滩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位于夏冬两季之间,或高或低,但差值不大;红树林土壤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多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光滩;秋茄林土壤各类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白骨壤林土壤.土壤微生物数量与主要理化因子间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两个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全氮和全磷而不是有机质,这可能与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对氮和磷有着相对重要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生长使当地潮间带的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着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群中占优势的组分发生了变化.在互花米草盐沼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群较光滩中数量多,利用氮源的微生物功能群在2月份数量均少与光滩,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光滩.总体上外来种互花米草在滨海潮间带的大面积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该处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碳源,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  相似文献   

3.
分别测定了天津郭村蔬菜地土样(主要施用农家肥)和小麦地土样(主要施用化学肥料)的pH、含水率、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蔬菜地土样除全氮含量比小麦地土样低33.23%外,其余所测指标均比小麦地土样高——含水率高18.46%,速效磷高0.0172g/kg,速效钾高0.054g/kg,有机质高30.89%;蔬菜地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溶磷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都高于小麦地,说明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溶磷细菌、固氮菌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辽河口湿地天然芦苇沼泽地、人工栽植芦苇斑块及无芦苇生长光滩地3种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了退化芦苇湿地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光滩区相比,植物修复后芦苇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微生物数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细菌占绝对优势,同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但与天然芦苇沼泽地相比,土壤养分(有机质、总氮、总磷)仍不足,湿地微生物的数量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解析表明,3种生境土壤中多为不可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5.
宁夏盐池沙地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以宁夏盐池退化沙地种植不同密度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法对3种不同密度柠条林及对照(封育沙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随着人工柠条林密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样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柠条林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665丛/hm^2,2490丛/hm^2,3330丛/hm^2,封育沙地,且4种类型的微生物群落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总钾的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总氯的质量含量极显著相关.可为在退化沙地改良过程中大面积营造柠条灌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及其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营造防护林的林地,其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平均比对照滩涂高出100余倍,比农田高出20余倍,其中刺槐林、竹林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高于水杉林;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体,放线菌为次,真菌最少(细菌在每克干土中约900 ̄8000万,放线菌为200 ̄2400万,真菌为0.8 ̄1.7万);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随着土层深度而递减,以0 ̄20cm范围内居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春季略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恢复年限对沙棘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聚鑫龙煤矿复垦区不同恢复年限(3a、4a、5a、6a、7a)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撂荒草地为对照,对研究区土样进行采集,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样细菌群落测序,使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检测到细菌29门、91纲、193目、305科和438属,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属分类水平上无优势类群,常见类群为不动杆菌属、类诺卡氏菌属。(2)与草地相比,沙棘人工林的建植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H和全磷变化不明显。(3)沙棘林土壤中的不动杆菌属、类诺卡氏菌属相对丰度整体高于草地;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栖热菌属和奇球菌属相对丰度随恢复年限延长逐渐降低,CL500-29 marine group、链霉菌属相对丰度则逐渐增加。土壤pH和速效钾是影响研究区沙棘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4)研究区沙棘林和草地土壤细菌主要包含5个一级功能和35个子功能。细菌代谢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在沙棘林中的代谢潜力高于草地。沙棘林的建植有利于细菌代谢水平和土壤养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土壤微生物,以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以番茄大田和温室土壤为材料,采用4种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不同培养基获得细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在细菌数量方面,2种土样分别在各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数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培养基间细菌数量差异较大,LB培养基分离的细菌数量...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人工模拟凋落叶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凋落叶有利于土壤异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数量明显增多;从而加速了凋落叶的分解作用,引起凋落叶分解的异养微生物,从数量看,细菌占绝对优势,它是落叶分解起先蜂和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丝状真菌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放线菌似乎被抑制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沙土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从取自新疆罗布泊沙漠西北部四种不同生境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初步探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情况.罗布泊沙土中,细菌数量和类型最多,固定沙地土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多于其他土样.除放线菌数量为丘间盐碱滩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外,其他菌类及微生物总量均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丘间盐碱滩地>流动半流动沙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水解圈法对酒鬼酒制曲车间空气的细菌进行产淀粉酶活性筛选,运用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法对高酶活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5株受试菌株中,有24.6%的菌株(16株)淀粉水解酶活性呈阳性,其中有4株(JSM 2145008,JSM 2155001,JSM 2155017,JSM 2175012)产淀粉水解酶能力较强.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4个菌株分别属于细菌域3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中3个科的3个属.菌株JSM 2145008属于放线菌门微球菌科,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氧化节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8%,且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一个稳定的亚分支;菌株JSM 2155001和JSM 2175012属于异常球菌——栖热菌群异常球菌科的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分别与该属的大琼异常球菌和云威异常球菌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和99.9%);菌株JSM 2155017属于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科,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同温层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序列相似性为100%),它们以极高的自展值支持(boostrap value,100%)在系统进化树上聚在一起.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酒鬼酒制曲车间空气源细菌中存在较高比例的产淀粉酶菌株,且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类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克拉玛依油田土壤分离纯化出3株石油降解菌,经鉴定DM-1和DM-3为芽孢杆菌属细菌,DM-2为假单孢菌属细菌,菌株DM-1,DM-2和DM-3降解率分别达到59.02%,62.02%和73.51%.排油实验、表面张力和油水乳化稳定性测定表明3株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具有较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实验证明菌株DM-1,DM-2和DM-3产脂肽、脂蛋白类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为生长相关型,在对数生长期产表面活性剂,48小时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8g/L,2.15g/L和2.75g/L.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南阳宝天曼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细菌,以对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杀灭作用为筛选模型,从128株细菌中共筛选到3株杀线虫活性较高的细菌,编号分别为B、C、D。当作用于线虫24h后,它们对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20%、25%、97%。然而发现当B和C共同作用于线虫时,致死率大为提高(约为90%),说明二者在杀线虫方面有协同作用。通过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提取各菌种基因组,扩增16Sr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这三株菌的鉴定结果为:菌株B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xfchu2的同源性较高,为96.46%,菌株C与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train QT24的同源性较高,为92.75%。菌株D与荧光假单胞菌属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硝基苯好氧降解菌的驯化和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选用东北制药总厂深井曝气池中活性污泥作为菌源,以硝基苯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驯化筛选,成功地分离出了6株对硝基苯有较强耐受力的优势菌株,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短小杆菌属(Breribacterium),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它们对硝基苯有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西沙群岛野生诺尼叶片中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利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测定真菌核糖体基因翻译间隔序列(ITS序列)和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结合系统发育研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共分离到32株内生菌,分为19种。其中2种霉菌,共2株,分别属于炭层菌属(Nemania sp.)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细菌17种,共30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等7个已知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绝对优势属,共20株,11种。  相似文献   

16.
宋超  巫冷蝉  李斌  周浩郎  梁文 《广西科学》2020,27(3):319-325
通过对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英罗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Zn、Cu、Pb、Cd的分析,探讨重金属在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规律。本文发现英罗港红树林林内表层沉积物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高于光滩,并且林内沉积物Zn、Cu、Pb、Cd含量均高于光滩。表层沉积物中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符合重金属的粒度效应。英罗港表层沉积物Zn、Cu、Pb、Cd平均含量低于国内其他主要红树林生长区域,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小。英罗港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表明该区域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较小。红树林林内沉积物非残渣态可氧化态重金属所占比例较高,这与红树林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有关。光滩沉积物可还原态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光滩沉积物的砂质较多,通气性好,呈现氧化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际氢氧化细菌种属分布。方法利用持续通H2的气体循环培养体系分离纯化细菌。通过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试验和氧化H2能力测定筛选含有氢化酶的菌株。根据其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菌株鉴定。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氧化氢能力最强的优势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筛选出6株菌初步确定为氢氧化细菌,并划分为4个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其中菌株FS2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084156)与芽孢杆菌属相似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同一分支,因此将菌株FS2归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说明氢氧化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并为分析氢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特征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抑制植物主要病害病原菌和内生防病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标准,从蔬菜作物体内分离筛选植物内生细菌资源。从苦瓜、丝瓜、空心菜、大豆等10种蔬菜体内分离到101株细菌,发现内生细菌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丝瓜叶上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多,洋葱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少。运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了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荔枝霜疫霉病菌等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获得对以上4种病菌均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有41株,占总株数的40.6%。对101株细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表明,同时具有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2株,占总菌数的31.7%。从中选出1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经初步鉴定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筛选获得的同时对以上4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且具有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13号、14号、59号和82号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4个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酚酸类成分对林下连作参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未栽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林地土壤(1#样品)、连作未发病土壤(2#样品)和连作发病土壤(3#样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样品和3#样品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与1#样品相比分别下降61.37%和68.24%;可培养细菌分别下降61.36%和68.18%;可培养放线菌分别下降72.97%和75.68%;可培养真菌分别为1#样品的1.40倍和0.47倍。3种样品共分离到193株细菌,分属于4门6纲13目19科39属96种。3种样品中最优势菌纲均为芽孢杆菌纲Bacilli(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51.67%、64.00%、48.28%),1#样品、2#样品最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15.00%、21.33%),3#样品最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