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实验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实验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生产活动,具有知识价值,而且还通过渗入、内化、拓展等方式对技术和人类的文化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它还具有技术和人文方面的价值。从多维的视角审视,科学实验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就是其价值实现在各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技术理性化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发展着的历史过程,技术理性化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据和合理性.同时,技术理性化渗透和展现在现代文化当中,从多层面暴露出其不合理性.但是,技术理性内在地包含价值之维,是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又高于二者的发展理性,当代文化为技术理性的合理化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直接作用于“人”自身,使人从“自然人”逐渐转向“技术人”,从而引发人类对其产生深度的人文主义焦虑。道家生命文化将“生命”与对“道”的追求关联起来,并更注重对生命的人文价值的追寻,因而可以为人类增强技术提供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指引。在目的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养生”“心斋”等概念为HET在人类物质与人文层面提供了“目的校正”;在认识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真知”“物化”等范畴引导HET消解“是非之争”,打破“成心”;在方法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以“道”为宗,以“以明”和“因是”为HET提供了方法论规范。总体上,从道家生命文化对HET进行人文主义审视,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从道家生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可以得出,对于HET,并不在于一味地摒弃此类技术,而是“人文地”引导技术服务于人类最为“本真”的需求,服务于人类自身成长尤其是人文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医学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在论述了医学人文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医学的文化价值、的概念,它包括真、善、美三个方面,指出不应把医学作为一门纯自然科学来发展,医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在于它的文化价值,然后讨论了医学的文化价值医学道德建设及医学中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规定了技术的使用限度,社会属性蕴含着人类越过技术使用限度的可能。技术使用处于限度之内,技术是为人的;越过其限度,技术将面临伦理困境。现代技术的伦理困境是一个理性悖论:工具理性的技术,作为人类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手段与初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逐步走向其对立面。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要超越现代技术的伦理困境,人类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的使用限度,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和人性化技术,重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怀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93-96,F0004
科技文化作为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既提升了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又增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气息,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科技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水平,是国家文化力构成中的核心要素,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先导,在全社会弘扬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动物解放/权利论的天赋价值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解放/权利论对天赋价值的论证逻辑包括价值观的变化、由人及物、求同存异和终极证明等四个环节。天赋价值具有价值和事实双重内涵,动物解放/权利论具有伦理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品性,它存在着将事实价值化的思路,其存在论基础是近代哲学的二元论。人与动物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不是一个客观事实,它在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为人和动物确立的一种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人类的超越与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在三个向度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人类自我意识与责任向全球空间的扩展,对狭隘的地域性、民族性“人类自我”的超越;是人类自我意识晌度的觉醒与延伸,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终极眷注与关切;是人类自我向人之本源和本根的追寻,对“工具自然”价值理念的超越;是对人之完美形象,生存之理想境界的时空设定与展现。  相似文献   

9.
论技术导引下的人类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技术进步与人类自由的历史和逻辑关联中,讨论了人对自然界的自由,人对社会组织的自由以及人对社会文化的自由,从而阐明技术是人类走向是高自由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技术接受模型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将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视为技术接受的两个决定要素,但技术接受作为一种实践,对其的分析应当深入到人的类本质的维度进行分析才能予以充分揭示。因为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更是人类本质性的彰显。因此,需要以接受主体即人为基点,从价值选择的视域,对现有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源头、决定要素及模型演变的历程等展开进一步的哲学分析,以拓宽并充实关于技术接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众在技术场域中是重要的参与力量。公众通过技术人工物的转用规约人工物蕴含的技术价值观;公众在解释边界物中主张自身的技术价值取向,影响其他主体认识理解边界物;公众通过信息传输渠道了解技术知识,抉择技术应用方向,借助丰富的科技信息发展个体与群体的技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的价值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观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观,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引和规约下进行的。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创新主体在解决创新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关注的是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从而陷入了空前的价值困境。要走出价值误区,技术创新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摄下进行价值重构。“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人性化技术创新”的提出,就恰恰体现了对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叛逆,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有着两方面的作用:其积极因素起着参与、建构、修复、导向和启示作用。其消极方面会产生阻碍和制约作用。科学精神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具有破坏断裂效应、诱导重建效应和平衡融合效应。要吸收优秀传统,摈弃消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71-75,87
马克思哲学批判所蕴含的对技术事物的思考和分析,不仅是方法论逐渐取向现实的产物,同时也是与其不断关注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它的影响和意义密切相关,技术因素表现在工业生产、劳动以及机器运用方式中的性质,是与马克思阐述工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也使他的技术思想具有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先生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向西方圆家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西方科技文明观很深邃,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采看,它今天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其中危害最大、威胁最广泛的风险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发明的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因此,探讨和研究技术风险及其制造者的伦理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工程师、现代技术和技术风险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推理、论证了工程师是技术风险的制造者。由于人类的技术性生存方式不但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而且还要依赖现存的技术。为了防范这些技术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伦理规约。所以,工程师作为技术风险制造者只有承担"不制造致毁性风险的新技术"和"减轻现存技术风险"这二种伦理责任,才能减少技术风险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害,降低、防范甚至化解技术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对物和人统治的背后必然有其非技术的思想根源,那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把解决技术时代危险的途径指向了"沉思之思"."沉思之思"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生活在技术时代的人冷静地审视其行为的可能后果,但它却无助于技术异化现实问题的解决,所以,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仍然充满着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2):34-36,82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技术;技术本身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第二,马克思在对社会和技术及其变迁的研究中,始终坚持辩证的方法。这与技术决定论的非辩证思维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研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维度。本文引入社会学习概念,阐释了社会学习的技术适应观。对技术创新实践中新技术的再创新、驯化和调控这三方面的社会学习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地方多重异质性行动者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拓展了此前关于技术创新地方性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03-107,110
当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需要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曲解和贬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思想迷雾及其对国内理论界的影响,在把握恩格斯逝世后百余年来世界科技和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重新解读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融入人类历史活动及其价值判断的辩证自然观、凸显主体能动性和反对狭隘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认识论、社会文化开阔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依然是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哲学潮流奔腾不息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