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宏观产状和显微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田的三套含矿地层主要有硅岩、灰岩、板岩三种岩石类型.其中,硅岩包括了泥晶硅岩、变晶硅岩、硅化(交代)硅岩、钙化硅岩;其成因有两类,产于泥质板岩夹层中的薄层状硅岩是生物化学沉积形成的,而以不规则透镜状产于灰岩层内及其上、下部的硅岩则属于灰岩受后期硅化交代而成.灰岩包括砂质细晶灰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三种;砂质细晶灰岩系混积陆棚环境的产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系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泥晶灰岩经硅化而成.板岩包括泥质板岩、砂板岩、千枚状板岩三类,系陆棚环境细碎屑岩经区域变质而成.三类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反映出若尔盖铀成矿区早志留世为陆棚环境,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环境在内陆棚与外陆棚之间变换.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泥板岩(泥晶灰岩)-页岩-硅岩的韵律性叠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断裂带的发育的构造岩石类型及动力变质作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认识,为深入探讨该断裂带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秦岭商丹断裂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构成和长期的演化历史。文章选取了商丹断裂带的2条横剖面,综合运用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分析、岩石有限应变测量、断层岩的变形温度估测及EBSD石英光轴组构测量分析等方法对商丹断裂带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商丹断裂带两侧岩片相对倾斜,呈正花状;东段线理保留得比西段好,南北两盘线理差异明显,南盘以倾向线理为主,北盘以水平线理为主;商丹断裂带岩石均受到压扁作用,东段岩石比西段岩石所受的压扁作用更强;商丹带断层岩变形温度多集中于(500±30)℃范围内,东段温度比西段高,北盘温度比南盘高,由断裂带向两侧温度逐渐下降。EBSD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中石英主要以中低温菱面〈a〉组构和低温底面〈a〉组构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三个实例,讨论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指出: 1) 在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地区,中—高级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构成“三位一体”的岩石共生组合。它们均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在形态上呈带状分布。 2) 混合岩本身分带不明显,未见同心分带现象。 3) 断裂变质带具有双变质带的特征,一般规律是下盘具有挤压特点,出现兰晶石、十字石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上盘具拉张性特征,出现红柱石、硅线石等低压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及混合岩;变质岩类的递增分带性不清楚。空间上双变质带彼此平行,且与断裂方向一致。形成时间上,二者同时,或略有先后,一般是先压后张,但仍隶属同一变质幕之内。 4) 由断裂构造作用所导致的双变质带,可以出现于大陆板块内部,也见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
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及其周围区域变质岩石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慈竹英云闪长岩体位于江西弋阳县南,岩体在平面上呈哑铃状,面积约45平方公里。利用钾氩法测定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477×10~6 年,形成时代属加里东早期。岩体附近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石,按变质程度可划分出三个变质带: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带,红柱石二云母片岩带,碳质板岩与石英岩带。英云闪长岩体主要位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从硅线石和红柱石的出现,本区区域变质岩石属于比较典型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岩体内部可见到围岩的包体,岩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边部具形状奇特的塑性流动构造,岩体周围发育条带状混合岩、褶皱状混合岩和肠状混合岩。岩体分相不清楚,边部具片麻状构造,而内部为致密块状。英云闪长岩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在矿物组合方面非常相似.区别在于矿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二者的副矿物成分也相同,均属锆石磷灰石型。镜下观察,组成英云闪长岩的矿物,结晶有一定顺序,交代结构不明显。根据以上特征,初步认为英云闪长岩的形成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背景上,在变质程度最深部位由泥质、粉砂质岩石发生深熔作用的结果,开始阶段产生少量的花岗质熔体,当温度进一步升高,终于导致英云闪长质熔体形成,后者向上侵入,但位移的幅度不大。综合各方面证据得到的结论是: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属于深熔作用产生的半原地型具流化特征的同褶皱岩体。  相似文献   

6.
广东庞西垌断裂带发育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控制该区域银金矿床的重要构造,也是钦杭结合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分析了庞西垌断裂带中心发育的糜棱岩及其内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分形特征及主要流变参数。研究显示,庞西垌断裂带糜棱岩中可以观察到典型的S-C组构。σ型旋转碎斑系指示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剪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矿物颗粒表现出波状消光、核幔构造、亚晶粒化、动态重结晶、单晶拉长及石英晶条带等现象。石英颗粒的动态重结晶作用十分普遍。单个石英晶粒表现为拉长状、锯齿状、港湾状等不规则状边界形态。整体上石英晶粒表现出微弱的定向趋势。根据分形法估算得到的变形温度,结合显微镜下观察的矿物特征,推断庞西垌断裂带内岩石韧性变形温度在600℃左右,相当于低角闪岩相。石英的"重结晶颗粒粒径压力计"估算得到古差异应力下限在9.1~10.7 MPa之间。石英岩的实验高温流变率显示,应变速率应低于10-13.8S-1。这些流变参数可以利用来加深对断裂带韧性变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西北部星子地区穿过变质核杂岩的3种杂岩组合(侵入杂岩、构造杂岩和变质杂岩)系统采样测试和质量平衡分析,发现微量同常量元素一样,离子半径小、比重大和电位高的在断层岩中形成聚集系列,反之则为离散系列.稀土元素中∑REE,HREE相对集中,以及配分曲线上扬和Eu亏损等特点.仅在韧性断裂上盘存在某些与一般规律相悖的现象,其总体均受岩石流变分异、力学化学耦合和构造体制反转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以深部三种不同的蚀变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真三轴加载系统和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岩样进行加载试验和声发射监测试验,对三种蚀变岩的变形、强度、破裂演化过程及微观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受动力变质作用和蚀变作用影响,三种蚀变岩的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异.蚀变后产生方解石含量高的岩样脆性大,破坏过程最剧烈,弹性能释放最快;遭受严重动力变质作用和发生碳酸盐化蚀变都会降低蚀变岩的强度,且其抵抗和容纳变形的能力较弱,岩石容易破坏;蚀变产物中白云石含量高会导致蚀变岩主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岩石节理特征对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滚刀破岩的影响,提高滚刀破岩效率.方法利用ABAQUS对含有不同节理特征的岩石进行建模仿真,模拟TBM滚刀切割含有不同节理特征岩石的过程,并观察分析其破碎效果.结果节理岩石破碎后的塑性应变在节理面处向岩石内部延伸;岩石的节理间距越大,岩石的破碎量越小;在节理间距相同的条件下,节理倾角为60°时,岩石破碎效率最高,而在节理倾角为90°时,岩石破碎效率最低.结论岩石的节理倾角对节理岩石裂纹的扩展有影响,而节理间距为150 mm时对其裂纹的扩展基本没有影响;当节理间距在80~100 mm范围内变化时,节理间距对岩石破碎效率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滚刀破岩机理,优化滚刀布置和提高掘进机刀具破岩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 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11.
考虑地震荷载特征及隧道特点,运用多点同时激振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采用结构面单元与实体单元组合模拟断层带的方法,研究了某穿越断层破碎带铁路隧道在未支护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了沿隧道横向、纵向和竖向激振地震动工况下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部位所产生的位移差、加速度放大倍率和屈服单元等。结果表明:结构面单元与实体单元组合合理模拟了断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性;地震运动引起断层破碎带接触部位产生明显的位移差,横向输入地震动时位移差值最大,达到51.8 mm,而沿纵向和竖向输入时,位移差值仅为横向输入的44.3%和23.1%;同一高程处断裂带的加速度放大倍率明显大于混合花岗岩;断裂带与混合花岗岩过渡段出现明显的剪切屈服区域,且横向、竖向输入地震动时尤其突出;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影响显著,穿越断裂带隧道的断裂带部位与过渡段为抗震设计控制性区域,应深入加强抗震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biomarks between Cambrian oil and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il. In this stuty, the authors analyzed 40 oils found in Lunnan area by GC-MS and calculated the content of Cambrian oil in the 40 oils according to the steroid indexes of typical oil mixture and match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general phenomenon in Ordovician reservoir that the oil deriv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 mixed with the oil deriv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in Lunnan area, the mixture degree of the two oils is lower in Carboniferous reservoir than in Ordovician reservoir, and the oils kept in Triassic reservoir have single sourc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The mixture oils mainly composed of Cambrian oil (>50%) distributed in Sangtamu fault zone, and the oils found in Lunnan fault zone ar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il. This distribution of oils in Lunnan area is owing to that Lunnan fault zone is located in anticline axis part, Lunnan fault zone underwent serious erosion, and the oils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 accumulated in Lunnan fault zone were degraded completely during Caledonian-Hercynian movement. But the Cambrian oil accumulated in Sangtamu fault zone was not degraded completely and some of them were left for the location of Sangtamu fault zone is lower than Lunnan fault zone. Later, the oil deriv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mixed with the remained Cambrian oil, and the mixture oil formed in Sangtamu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3.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15.
储广山花岗岩体受郯庐断裂系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带控制,区内塘湾断裂及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带发育,构成有利的成矿构造结,其中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的铀矿田和铀矿床,其铀矿化受多因素控制,以构造、围岩和岩浆-热液活动为主,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独特的展布规律,通过对该矿床的岩石、构造、矿体和围岩蚀变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围岩蚀变与铀矿成矿的关系,为同类地区的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岩体裂隙及断层破碎带等地质结构面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断层破碎带与洞轴线的相对空间位置是一关键因素.以西南某水电站导流洞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来研究断层走向及倾角对隧洞围岩稳定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断层走向越小,倾角越大,洞周围岩的稳定性越好;应加强断层附近洞顶和洞底的支护措施.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布置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的铀矿体主要赋存在6009号硅化断裂带及其上盘次级构造带内,铀矿化以硅化带型为主,铀矿体产状陡倾;由钻探工程揭露,新发现的缓倾斜铀矿体位于6009号硅化断裂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带的交汇区域,且具有较好的连续性,铀矿体产状缓倾,产状55°~ 65°NW∠17°~25°,矿体严格受平缓断裂控制,呈多层状分...  相似文献   

18.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糜棱岩的塑性变形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糜棱叶理产状多较陡倾,a线理近水平,表明为走滑断裂。大量不对称旋转构造指示该剪切带早期为左行剪切,后期在不同地段又叠加上程度不同的右行剪切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施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何种断层形态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以绵九高速公路五里坡隧道不同断层形态为例,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数值模拟正交试验对围岩敏感性分析。此外,为避免隧道开挖至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发生较大变形及破坏,保证隧道施工过程安全,对断层的响应特性进行概括,需对断层段围岩注浆加固提高其稳定性。最后,对注浆加固圈厚度分别为:0m、1m、2m、3m的断层段隧道施工过程进行FLAC 3D三维模拟,采用位移控制率均值K对隧道断层及前后段整个区段的围岩控制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断层倾向在各水平条件下变化时,拱顶沉降和边墙位移基本不发生改变,其余两因素对隧道拱顶沉降和边墙位移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断层厚度>断层倾角、断层倾角>断层厚度。2)注浆加固圈厚度由0m递增至3m时,隧道轴向位移和塑性区面积依次减少,但注浆加固效果也明显下降。3)通过围岩控制率k定量分析注浆加固对位移的控制效果,断层前后段的位移控制率均小于断层处。可见,在既能保证工程安全,又能减少注浆的使用,加固圈为2m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节理发育,为维护破碎带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突水风险,常对其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淮南潘二煤矿F1断层为例,提出采用钻孔光纤及电法测试技术,对巷道掘进过程中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根据巷道掘进速度,定期采集钻孔应变和电阻率数据,分析了应变及电阻率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场源变化特征与正常岩层区段具有明显差异性,表明注浆加固将有效改善破碎区段岩层物性。根据光缆应变分布及电阻率分布特征,结合巷道围岩地质属性,认为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断层活化变形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