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SDTP1)产胞外多糖粗品为材料,经木瓜蛋白酶-Sevag法除蛋白、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水溶性的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纯品(TPP-0),并研究了其单糖组成.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法对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具有多糖特征性的紫外和红外吸收峰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的峰值分子量为1.8×10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构成比例,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主要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等3种单糖组成,含有葡萄糖醛酸,并计算出3种单糖的摩尔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2.
一个分解纤维素的真菌菌株的筛选与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兔大肠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纤维分解真菌,经鉴定为康氏木霉,与木霉3.3032比较,滤纸糖酶活力高17%,对蔗渣的分解能力强22%,是一个处理纤维废弃物、具有应用价值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死木中真菌和细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几个疫区的松材线虫(PWN)病病死木的木质部中分离出111个真菌菌株,经鉴定种类为木霉(Trichoderma spp.)、轮枝霉(Verticillium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镰孢霉(Fusar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茎点菌(Phoma spp.)、短梗单孢霉(Dicocc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这些真菌约占分离真菌总数的60%;在43%的未鉴定菌中,除3个菌株为有孢菌外,其余均是无孢菌。可以分离出真菌的病死木占56.42%,从病死木中可分离出细菌的比例达86%,可同时分离到真菌和细菌的比例为43.6%。  相似文献   

4.
康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降解稻草提供工艺参数,以康氏木霉(T.koningii)N18为菌株,进行了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康氏木霉(T.koningii)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稻草:麸皮的最佳比例为6:2,最佳氮源为(NH)SO,碳氮比为6:1,含水量为200%,最适产酶pH为6.0,最佳产酶温度为28℃,最佳产酶时间为7d,康氏木霉(T.koningii)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321.64U.mL,滤纸分解酶活力为59.58U.mL。4 2 4-1-1  相似文献   

5.
康氏木霉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5凝胶色谱脱盐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从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发酵液中分离出木聚糖酶,纯化后的木聚糖酶经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5208.所得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pH值为6.0.该酶稳定性较好,在30—60℃下放置2h能保持83%以上的酶活;在3.0-10.0的pH值范围内能保持85%以上的酶活.研究表明:金属离子Ba^2+,Pb^2+,Fe^2+,Fe^2+,Al^3+和高浓度(12mmol/L)的Cu^2+对木聚糖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Ca^2+,Zn^2+和4mmol/L的Cu^2+对该酶反应有促进作用.该木聚糖酶作用于Birchwood木聚糖的米氏常数为5.37g/L,最大反应速率为0.94μmol/min.  相似文献   

6.
木霉(Trichoderma spp)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枯枝落叶及各种发酵物上。人类起初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后由于它对一些真菌有拮抗和寄生作用,人类又研究利用它作为生防材料,用于防治一些真菌病害。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木霉对蘑菇、香菇的危害日益突出。并已成为食用菌的重要致病菌。70年代中期起,世界各国开始把它作为病原真菌进行研究,至今仍  相似文献   

7.
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拟康氏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用葡萄糖(梯度浓度)纤维素双层平板选育,在含葡萄糖(4%)纤维素双层平板上获得一株葡萄糖浓度高达10%仍能产生纤维素水解透明圈的突变株UVⅢ,培养6d,干曲的CMC酶活,FP酶法和β酶活分别可达1145.7u/g,55.64u/g和24u/g,分别是出发株的2.4倍,3.4倍和12.6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THSM选择性培养基,从西藏、山东和云南等地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木霉菌株Z19、CX58-4 和CY358-5。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和TEF-1α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复合种,分别是非洲哈茨木霉(T. afroharzianum)、深褐木霉(T. atrobrunneum)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均为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绿色木霉菌LTR-2产生的真菌柴油——烃类物质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培养基和麸皮培养基培养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LTR-2,以二氯甲烷浸提法提取培养物中的代谢产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PDA培养物中共检测到39种化学成分:其中链烃类物质有17种,相对含量为20.62%;脂环烃有1种,相对含量为0.80%;芳香烃有5种,相对含量为19.94%;烃类衍生物有13种,包括醛、酮、醇、酯等,相对含量为56.07%;其它成分有3种,相对含量为2.29%。从麸皮培养物中共检测到57种化学成分,其中链烃类物质有32种,相对含量为39.06%;脂环烃有3种,相对含量为1.29%;芳香烃有2种,相对含量为1.56%;烃类衍生物有15种,包括酮、酸、醇、烯、酯等,相对含量为55.40%;其它成分有5种,相对含量为2.37%。绿色木霉菌LTR-2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的烃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均不相同,这些代谢产物大多与化石柴油的主要成分相同。该结果表明,利用绿色木霉生产真菌柴油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0 -2011年从福建省蝴蝶兰腐烂根部及周围介质中分离鉴定出8个属12种真菌,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孢F.oxyspor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康氏木霉Trichderma koningii:、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哈茨木霉T.harzianum、盘多毛孢Pestalotia sp.、多主枝孢霉Cladosporium,herbarum、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拟青霉Penicilomyces sp.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立枯丝核菌、茄病镰孢和尖孢镰孢为优势菌,分别占分离物总株数的26.19%、15.71%和10.95%.伤口接种实验表明,3种优势真菌均能侵染蝴蝶兰根系引起腐烂.  相似文献   

11.
南澳大利亚麦田茄丝核菌抑病土中木霉菌的特性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抑制Rhizoctonia solani的麦田土中分离到木霉菌,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arceramosum,T longibrachianum和T.harzianum。取样土壤为灰质砂壤土,pH8.4(H2O),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埃文。研究了与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相关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重复寄生能力。T。pseudokoningii生长速度快但是产分生孢子少,但是T.parceramosum产分生孢子多。与其他种类相比,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分离频率高,在盆载条件下对小麦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以及全蚀病防治效果高,对R.solani的重复寄生能力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问的重复寄生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在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别。依据平板抑菌能力,可将木霉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但没有发现特别能适应碱性条件而快速生长的菌株,虽然这些菌株都分离自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制剂对禾谷全蚀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霉菌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作用的拮抗体,包括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Pythium spp.,Rhizoctonia solani以及Fusarium spp.木霉菌能产生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与活力的抗菌物质,是理想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为农民提供低风险而又灵活的病害防治措施,特别是在需要减缓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本文综合介绍了在南澳大利亚田间进行的利用康宁木霉菌(T.koningii)防治禾谷类根部病害的结果,并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在商品化开发方面的工作进展。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康宁木霉菌可降低小麦全蚀病和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分别达2,4%和48%。小麦产量增加7%,也能降低大麦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达59%。康宁木霉菌也能够防治由Ceratocystis paradoxa引起的甘蔗凤梨病。  相似文献   

13.
以仙客来叶圆片方法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Clonostachys rosea和Trichoderma koningii抑制B. cinerea的效果达94%~100%,其效果优于所测试的从仙客来上分离的真菌和细菌的多数菌株。用整株仙客来测试生防菌效果表明,C.rosea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效果分别达96%、58%、53%、77%;而Trichoderma koningii的效果分别达100%、42%、100%、 90%。 以析因试验设计对B.cinerea和C.rosea或T.koningii施用浓度在生防效果上的交互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C.rosea的接种浓度是病原菌浓度的10倍或10倍以上时,其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的效果分别达73%~100%、52%~86%、100%、54%~68%;当T.koningii的接种浓度为106个/mL或以上时,其抑制B.cinerea在仙客来(接种浓度为103~106个/mL时)各部分发生的效果分别为:叶片100%、叶柄62%~100%、花瓣38%~96%、花梗 56%~100%。C.rosea在叶龄为2、3、5、6 周的叶片上的生防效果更好,而在叶龄为4 周的叶片上效果差些,在叶龄为1 周的叶片上无效果。T.koningii在叶龄为1~6 周的叶片上均可有效地抑制B.cinerea的发生,抑制效果达89%~100%。C.rosea和T.koningii均是在温室内防治仙客来灰霉菌B.cinerea的具潜力的有效生防菌,但T.koningii的防治效果显著地优于C.ros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将玉米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皮状丝孢酵母利用可发酵糖生产微生物油脂。采用正交试验,分别通过检测发酵物中还原糖含量和油脂产量,确定微生物油脂生产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处理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15%,康宁木霉接种量为10%,处理温度为26℃,处理时间为6 d的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含量为4.852 g/L的玉米秸秆降解物。利用皮状丝孢和酵母发酵玉米秸秆降解物生产微生物油脂,在皮状丝孢酵母接种量为9%,培养温度为26℃,培养时间为7 d的条件下,每100 g发酵产物中,可获得微生物油脂3.321 g。  相似文献   

15.
植病生防木霉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不同植物根际的38株木霉菌菌株(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康宁木霉菌和绿木霉菌)进行了棉花立枯病盆栽防治试验以及用290条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38株木霉菌都能够降低病害严重度,按照防治效果的高低,38个菌株可以分为6个组。共有59条引物产生多态性扩增条带,根据UFGMA聚类分析,其中9条引物(S1,S42,S60,S122,S146,S147,S171,S180,S181)在防效最高的菌株中产生相近的与其他菌株不同的扩增条带,表明这RAPD技术可以用于本霉菌类生防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态发酵的方式利用黑曲霉、康宁木霉、里氏木霉、绿色木霉、宇佐美曲霉5种真菌对稻草进行降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降解产物中多种糖的种类与数量进行测定,为这些糖的继续利用提供参考价值。研究表明,稻草的降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和纤维二糖,其中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法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真菌数量影响不大,但对真菌群落结构和种群构成却有显著的影响,翻耕0-10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含有20种真菌,其中以Chrysosporium merdarium为优势种,Acremonium butyri为亚优势种;翻耕20-20cm土层含有17种真菌,以Sterile blackA为优势种,Stachyborys chartarum为亚优势种;翻耕20-30cm土层含有10种真菌,其中以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为优势种,Sterile blackA为亚优势种,铁茬0-10cm含16种真菌,其中Sterile blackA是优势种,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为亚优势种;铁茬10-20cm土层含有126种真菌,优势种为Sterile blackA,亚优势种为Talaromyces flavus,铁茬20-30cm含有14种真菌,其中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为优势种,Talaromyces flavus为亚优势种,免耕0-10cm土层由23种真菌构成,Trichoderma viride和T.koningii为优势种,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为亚优势种;免耕10-20cm土层由14个种类构成,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为群优势种,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为亚优势种;免耕10-30cm土壤由9种真菌组成,其中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对黄瓜内源水杨酸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25mg/mL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TPeps-2)处理黄瓜幼苗,处理叶(第1片真叶)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水杨酸的含量均上升.其中游离态水杨酸(SA)含量在第2天开始显著增高,第3天到达峰值,比对照增加了近1.4倍(138.46%),结合态水杨酸(SAG)含量第3天达到峰值,比对照增加了1.7倍多(172.39%).SAG的峰值(240.09ng/g FW)要大于SA的峰值(196.73ng/g FW),峰值后SAG的含量均高于SA的含量.系统叶(第2片真叶)中SA和SAG含量同处理叶中的趋势呈正相关,但系统叶中SA和SAG的含量均低于处理叶的同期相应值,说明直接处理的诱导作用更明显.实验表明TPeps-2具有诱导子功能.  相似文献   

19.
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拟康氏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用葡萄糖( 梯度浓度) 纤维素双层平板选育,在含葡萄糖(4% ) 纤维素双层平板上获得一株葡萄糖浓度高达10% 仍能产生纤维素水解透明圈的突变株UVⅢ.培养6 d ,干曲的CMC 酶活、FP 酶活和βG 酶活分别可达1145 .7 u/g 、55 .6 u/g 和24 u/g .分别是出发株的2 .4 倍、3.4 倍和12 .6 倍.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诱变康宁木霉提高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康宁木霉菌种的诱变、筛选和固体发酵培养,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诱变时间及pH值对诱变菌所产酶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康宁木霉经诱变5min,在pH为6.0的玉米秸PDA培养基上培养72h,产生的C1酶和Cx酶的酶活力较高,C1酶的酶活力由73u/g提高到176u/g,增加了2.41倍,Cx酶的酶活力由798u/g提高到2069u/g,增加了2.5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