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峡》诗被多种三峡诗文集妄诬为明代文学家宋濂所作。宋濂被贬茂州途径三峡时已染病在身,一代文宗死于奉节,当时的心境和行程与《入峡》诗内容完全不符。作者考证认为,该诗的真正作者乃明代诗人宋濂门下弟子王绅。  相似文献   

2.
许世荣先生《杜诗〈黄草〉系年考》将杜甫《黄草》诗系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并认定此诗非夔州诗而是作于涪洲.针对许文,本文从三个方面辨析了其论之误.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涪洲之"赤甲戌"并非夔州之"赤甲山";从史料角度,说明《黄草》诗应作于大历元年秋杜甫客居夔州时,而不可能作于永泰元年五月杜甫途径涪洲时;从文学创作角度,说明诗人把不同时空人事捏和在一起的合理性.由此得出了杜甫《黄草》诗确实是大历元年秋作于夔州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王魁,据宋周密《王魁传》载,名俊民,字康侯,宋代山东省菜州掖县人。生于景祐丙子(1036)。弟定民与苏轼兄弟游,有名于世。俊民为嘉祐辛丑(1061)状元,签徐州判官。嗣充南京发解官。因狂疾服金虎碧霞丹而卒,时为嘉祐癸卯(1063),年仅二十七,其人刚峭笃学,洁身自好,有“爱自如冰玉”之称,了无负心之事。可是,他在戏曲中却成了负心汉的曲型。  相似文献   

4.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5.
彭维新的《墨香阁集》中有3题8首诗记载了他与著名诗人赵执信的交往.彭维新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冬至雍正元年(1723)秋曾任山东学政,《墨香阁集》中关涉赵执信的诗作应作于彭氏任职山东学政期间.笺释、考证彭维新的8首诗,可以补正前人在赵执信生平研究上的失误和不足.赵执信《饴山堂集》中之所以对彭维新只字未提,可能与彭维新后来获罪以及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应酬之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两首中外悼亡诗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探讨了二者在深层意蕴、社会文化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唐代诗人李远的故乡,从其自称的祖籍地陇西开始,直至以后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论者或语颇寥寥,或并无实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李远三首乡愁题材诗《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长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较多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其为夔州云安人。  相似文献   

9.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赵翼晚年创作了一系列纪实性的忧民诗。对此研究可以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以《书所见》为个案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与自觉的诗史意识,而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所谓乾隆盛世的子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透过该诗可以明晰地倾听到盛世之音下的凄凉之声。  相似文献   

11.
论郑樵     
郑樵(1104-1162).号渔促,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北宋之交的学者。他是宋代反传统学者中最大胆的一位,他研究《诗经》时,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彻底把(诗序)的说法加以推拥,对汉代的(毛传}、(郑实),则作彻底的剧创。郑标的说法,在南来时代起了革命性的影响。首先朱子接受他的观点,把以前进从传序)而作的(诗集传》全部废弃.另作反《诗序)的(诗集传}和《诗序辨说),形成来人的反《诗序)运动。郑檐的说法为朱子派学者所吸收,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对地提高。他的…  相似文献   

12.
《洗兵马》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关于杜甫《洗兵马》诗系年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即乾元元年(758)春说和乾元二年(759)春说。地理、官职、典故等因素是解决此诗系年问题的关键。梳理文本,比较各种说法之偏颇得失,可以判断乾元元年春说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伍振 《科技潮》2007,(9):34-35
提起湖北蕲州,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李时珍、吴承恩……可能几乎无人不晓。蕲州,大明医圣李时珍故里,也是《本草纲目》和《西游记》的成书地。  相似文献   

14.
翁方纲“苏学盛于北”之语,主要指金代.但元代也适用。元代的文学创作颇受苏轼影响,其“影响”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一是苏轼的为人,为学,理论,创作,时元代文学的影响;二是元人对苏轼的推崇。  相似文献   

15.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一曲《念娇奴》已使苏轼不朽.诚如其言,历史的风涛公正而无情,大浪淘尽泥沙,历史选择了自己的伟人在文学的领地上,豪杰毕出,各领风骚,时至北宋,中国文学有了苏轼,凭添了几多内涵、才情与风韵!于诗于文于词,成就卓著.单论词,“词至东坡,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①今人袁行霈先生说:“苏轼一个人为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相当于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对唐诗的贡献”②因了苏轼非凡的创造力,词成为有宋一代三百余年间的代表文学,自此中国文学诗、文、词鼎足而立 苏轼以自己的词作开创了一代词风,于词史上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自然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式样也深刻地反映了苏轼的“内在宇宙”.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笔者试从其词中觅其心路历程,看其人生境界,他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流放”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试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分黄州以前词、黄州词,惠州儋耳词三段述之.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苏轼欣赏秦观《踏莎行》最后两句“尤为皮相”,这不是单纯地品评具体词句,而是先生在文学独立性模糊的特殊时期对文学审美理想和本体的捍卫。  相似文献   

17.
镇江英才录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1):F0004-F0004
许浑(?-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人。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卵桥村舍闲居,自将一生中所写的500多首诗编成诗集,名曰《丁卯集》。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感伤诗代表作,也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白居易因此而有“《长恨歌》主”之称。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一直存有较大争议。笔者从“情与中国文化”的哲学视野出发,认为《长恨歌》在形式上属于代笔悼亡诗,在主题上则带有明显的追思与怀念性质。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南山诗》用杜甫的《北征》之体而"张大"之,而韩学杜却独辟生面,所以《南山》和《南山诗》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不同点,历来多有文人墨客对其进行比较,评分优劣。因个人审美趣味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其优劣反映了评论者的审美倾向,同时也容易变得片面。若从比较两诗的风格之异同入手,便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奇闻怪事》2006,(4):26-26,23
课前我再次收集了许多李白的诗来品味。我意外的在网上发现,写庐山瀑布的诗人举不胜举。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乃千古绝唱。虽后人有很多写此瀑布,都无人赛过这位诗仙。其中一位名叫徐凝的诗人也曾冒胆写过一首《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然而他遭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洗刷”。为此,苏轼还写了一首《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