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AgNO3、Na2SeO3或单质硒为反应物,制备了金属硫族化合物Ag2Se纳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分别对Ag2Se纳米晶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交晶系的Ag2Se纳米晶,主要形貌为不规则的纳米颗粒;同时采用不同硒源及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2.
以抗坏血酸为稳定剂,通过原位还原络合于壳聚糖表面的铜离子,制备了平均粒径(2.57±0.5)nm的高稳定的纳米铜/壳聚糖复合物.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物的合成过程及其稳定性,同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C)定量表征了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稳定结合于壳聚糖表面的纳米铜具备高效的广谱抗菌性能,特别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色葡萄球菌以及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纳米铜/壳聚糖复合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4μg m L-1,该数值优于已报道的其他纳米铜材料.常温常压存放90天后,纳米铜/壳聚糖复合物仍具备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三聚氯氰(TCT)为中间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接枝到N-(2-羟丙基-3-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上,制备胍基壳聚糖季铵盐(HCP).研究制备HCP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抗菌性能.得到HC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HTCC和TCT的摩尔比1.0∶2.5,HTCC和PHMB的质量比1.0∶1.2,缚酸剂为三乙胺,TCT一取代的反应时间8 h,二取代的反应时间14 h,反应温度40℃.结果表明:制得的HCP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20,0.005 mg·mL-1;质量浓度为1.0 mg·mL-1的HCP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为89.8%和100.0%,高于相同质量浓度下HTCC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18.2%和18.7%.  相似文献   

4.
将铜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依次与龙岩改性蒙脱土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季铵盐-铜-蒙脱土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和季铵阳离子已插入到蒙脱土层间。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0和125μg·mL-1。  相似文献   

5.
在油胺中合成Cu1.94S/ZnS,并将其分散到乙醇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下与金纳米粒子复合,制备了Au/Cu1.94S/ZnS三元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在可见光下Au/Cu1.94S/ZnS纳米复合物对染料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质.结果显示:Au/Cu1.94S/ZnS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醛甲酸法合成N,N,N-三甲基壳聚糖(TMC),然后与三氯均三嗪进行反应,合成带有纤维反应性基团的水溶性O-一氯均三嗪-N,N,N-三甲基壳聚糖(MCT-TMC).将产物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分析整理剂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测试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将TMC和MCT-TMC用于棉织物抗菌整理的最佳整理用量(质量分数)为4%;经TMC整理的织物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95.8%和96.0%;经MCT-TMC整理的织物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96.3%和96.6%,整理后织物强力有所提升,但白度略有下降;MCT-TMC整理棉织物的耐洗涤性能较TMC整理有显著提高,洗涤后抑菌率仍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合成的ZnSe纳米粒子溶液中,在超声作用下形成石墨烯/ZnSe纳米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形貌、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所得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复合物电化学发光性质的因素,探讨了复合物分析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沉积法直接将纳米银颗粒负载到BiOCl上,合成Ag/BiOCl二元复合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多种表征方法对纳米复合物的组成、形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 研究其在可见光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的杀菌活性,并探讨杀菌机理. 结果发现,BiOCl负载纳米银后,由于银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将BiOCl对光的吸收范围从紫外光区拓展到可见光区. 在可见光下Ag/BiOCl能将浓度为1×106 cfu·mL-1的S. aureus在6 h内完全杀灭,优于单纯的BiOCl以及纳米Ag在可见光下对S. aureus的杀菌效果. 通过荧光光谱和电化学阻抗对BiOCl和Ag/BiOCl内电子的激发、迁移与消耗过程进行分析,发现Ag/BiOCl二元复合材料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低于单纯的BiOCl. 通过捕获剂实验初步确定杀菌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是电子、空穴和H2O2.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Ag/BiOCl在可见光下对S. aureus的光催化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具有抗菌性和抗腐蚀性的医用不锈钢,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在镀有TiN薄膜的医用不锈钢317L上注入银离子,用振荡平板法测试了其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il)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检测了薄膜在Hank's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离子注入剂量接近饱和注入剂量时,样品的抗菌性能最强,但其抗腐蚀性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9):1428-1432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修饰纳米纤维素(PDDA-CNCs)为载体,采用原位还原法在PDDA-CNCs载体上原位沉积Pt纳米粒子制备Pt/PDDA-CNCs复合物.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Zeta电位、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样品的表面性质、形貌及晶型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DDA成功修饰到CNCs表明,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一且在PDDA-CNCs载体上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制备邻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OPC)、间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MPC)、对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PPC)、3,5-二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DPC)、3,4,5-三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TPC)、O-(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QACS)和O-(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对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QAPPC)7种壳聚糖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产物的结构,并测试产物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产物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排序为PPC>OPC>MPC;质量浓度为0.5 mg·mL-1的PPC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为78.2%,100.0%,质量浓度为2.5 mg·mL-1的PPC对E.coli,S.aureus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清除率分别为75.3%,87.7%;将对羟基苯甲酸接枝到QACS的氨基上,制备的QAPPC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均优于QACS和PPC,酚基和季铵盐具有协同抗菌效果;质量浓度为0.5 mg·mL-1的QAPPC对E....  相似文献   

12.
以接枝全氟聚醚链聚乙烯吡啶与对甲苯磺酸银反应,原位沉降生成碘化银纳米粒子而获得一个多功能的复合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图(EDS)表征了该复合物各种形貌及成分.抑菌圈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双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在玻璃板表面形成的薄膜对水接触角范围为93°~115°,拒油等级可达7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BaTiO_3纳米颗粒,将不同质量的BaTiO_3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GO)进行复合,并在氩气保护下经过煅烧得到BaTiO_3/还原氧化石墨烯(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系统地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结构以及表面形貌,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试样品的微波吸收特性.当制备的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中BaTiO_3的质量分数为80.9%时,纳米复合物展现了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其厚度为2.0 mm时,在频率为10.48 GHz处的反射损耗达到-26.06 dB,且在9.32~11.54 GHz频段内反射损耗小于-10 dB.实验结果表明,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4.
3,5-二碘水杨醛缩乙醇胺的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杨醛为原料,经碘代反应合成了3,5-二碘水杨醛,在室温下与乙醇胺作用合成3,5-二碘水杨醛缩乙醇胺.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法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α=1.6026(5)nm,b=0.8693(1)nm,c=0.8406(3)nm;β=102.0010(10)°;F(000)=768,Z=4,V=1.145(6)nm3,Dc=2.418 g·cm-3,Mr=416.97.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379,Rw=0.0621;S=1.052.最终差值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54 nm-1和-646 nm-3.运用MTT法对标题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标题化合物对6种革兰氏菌(B.subtilis,S.aureus,S.faecalis,P.aeruginosa,E.coli和E.cloacae)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6.25,12.5,25,12.5,6.25,12.5μg·ml-1.  相似文献   

15.
改性二氧化钛(TiO_2)纳米颗粒通过在线和离线法分别负载到聚丙烯熔喷和聚乙烯/聚酯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上,再将两种材料复合后可制备成高效抗菌的室内空气过滤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来表征其微观形貌和组成成分,并利用自动滤料仪、电子织物强力仪以及振荡法分别测试复合滤材的滤效和压降、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TiO_2纳米颗粒被成功沉积在纤维表面,且不同TiO_2负载量会对纤维的形貌产生影响;复合滤材的纺黏层在强力拉伸中起主要作用;当纺黏材料和熔喷材料的TiO_2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5%时,复合滤材的综合空气过滤性能较好,其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高达99.07%和99.27%。  相似文献   

16.
硫化铋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BiCl3、Na2S2O3(或Na2S、硫脲)为反应物,制备了硫化铋(Bi2S3)纳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纳米粒度测定仪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交晶系的Bi2S3纳米晶,形貌主要为纳米棒;同时硫源、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会影响样品的粒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油水界面法合成纳米β-硅酸钙粉体,研究了钙源、硅源、表面活性剂、回流温度及时间、煅烧温度对合成纳米β-硅酸钙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粉体的物相、形貌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以氯化钙为钙源,硅酸钠为硅源,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75℃下回流2h,800℃下煅烧,获得的纳米β-硅酸钙粉末为空心球结构,该空心球直径为103~338nm,壁厚为9~18nm,且分散性良好.采用油水界面法合成的该空心球结构的纳米β-硅酸钙,有望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米ZnO填充单体浇铸(MC)尼龙的方法制得了MC尼龙/ZnO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吸水性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的表观形态、吸水性和结晶性能进行表征,并选用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的纳米ZnO在MC尼龙基体中分散性较好;随着纳米ZnO添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并且纳米ZnO未改变MC尼龙的结晶形态;纳米ZnO的加入同时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了良好的抗菌效果,其抗菌率可达92.4%。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形貌可控的球状Zn_xCd_(1-x)S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球状Zn_xCd_(1-x)S纳米晶对光降解亚甲基蓝(MB)水溶液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其中光催化效果最好的Zn0.5Cd0.5S样品,在120 min内,亚甲基蓝被有效降解率达到95%以上.Zn_xCd_(1-x)S纳米晶对可见光的吸附强于纯Zn S,导致Zn_xCd_(1-x)S在太阳光照射下,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高于纯Zn S.结果表明,球状Zn_xCd_(1-x)S纳米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利用熔融复合盐碱媒介法(SACM)合成了2种不同结构的硒化镍纳米材料,即NiSe_2八面体和Ni_(0.85)Se纳米片。探讨了反应时间和水添加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据此提出硒化镍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构转变的微观机制。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估算NiSe_2与Ni_(0.85)Se 2种硒化镍的能带带隙,分别约为1.47 eV和1.75 eV,带隙宽度对应的光波波长位于可见光范畴。NiSe_2与Ni_(0.85)Se均为典型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