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人体的运动舒适性,测量了常规女子沙滩排球服装的压力分布,研究了沙滩排球运动生物力学.结合款式和面料,根据各部位不同压力,设计了新款女子沙滩排球服装.采用基于Lah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压力测量系统进行人体着装实验,分析了改进后服装的压力舒适性.穿着改进后的服装时,人体各测量部位压力大小顺序为肩部<背部<腋下<腹部<胸部<臀部<胯部.新款女子沙滩排球服的压力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部位压力均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遥 《科技资讯》2012,(32):199-199
本文结合人体工效学、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等知识,针对目前公路作业服的不足,通过对公路作业人员总结出的十个基本动作进行分析、实验,在传统作业服的基础上改进。此次功能服装的开发主要表现在结构与款式设计上,分为标准型、防护加强型、功能加强型三种,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作业人员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动作疲劳,有针对性的提高服装的防护和缓解疲劳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其功能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附加相变材料层的热防护服装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高温环境中,作业人员穿着防护服装可有效减小热压并提高着装舒适性.本文构建了模拟火灾环境下含相变材料的多层火灾安全防护服的传热模型,并利用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利用模型结果研究了防护性能与相变材料的熔点及相变层在服装层中的配置关系.研究发现与一般多层消防服相比,含相变材料层消防服在高温火灾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所选PCM的热物理属性,尤其是含PCM织物层在多层服装各层中的布置对服装防护人体皮肤烧伤性能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服装结构设计是影响防护服装着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国内外防护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别从服装衣下间隙、开口特征、部位结构设计以及防护服整体结构优化设计等4个方面分析了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总结了防护服装着装舒适性的评价方法,提出采用"并行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叶峰  赵玉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4,(5):208-208,210
最近媒体报道环卫工人作业时被撞亨故须发,由于他们工作地点的特珠性。不是街道就是大马路,车辆繁多,尤其是大城市。环卫工人被撞事故引起很多人关注,矛头不容王说是机动车司机。另外有媒体也报道三伏碚暑天环卫工人晕饲事件,从另一角度来考虑—下'为7尽量减少事故发生,该文从环卫工人服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面来做下探讨,使其服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能满足作业环境的需求,以提高环卫工人作业时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
以18~29岁A体型女性人群为例,根据基本外套松量分布特点,制作试验用样衣,并通过TC2扫描着装与裸体人台,获得人体上半身距离松量,运用选取的型值点坐标,建立松量模型矩阵,利用逆向工程模块,实现松量人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最后,在松量人台上制作样衣,进行样衣试穿试验,得到了较好的服装试穿效果.此松量人台可提高立体裁剪的效率与合体性,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制衣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际着装实验,得出10种不同材质睡衣在睡衣舒适性能上的主观评分,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在Matlab程序中编程实现算法,最终将10种不同材质的睡衣按照舒适性等级等分类,不仅为日常着装及睡衣设计选材提供指导意义,而且为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着装温度舒适性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里讨论环境的噪音对着装温度舒适性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计算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在噪音环境中的变化量。在人工气候箱内设计噪音环境,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试者在不同噪音分贝条件下的温度舒适性和整体舒适感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在噪音环境中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值和人体生理量会产生变化,并且得出变化值为以后在噪音环境中测量着装温度舒适性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冰莹 《科技信息》2007,(23):42-42
服装穿着舒适性体现在服装与人发生关系时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能与人体活动相适应,从而赋予人们以舒服适应感觉的那些特性。服装的穿着舒适性,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属性,还取决于穿着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人体活动运动幅度以及姿态变化,并与着装者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构造三维着装人体模型对计算过程复杂度的影响及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并以着装状态下服装热、湿舒适性分析预测为例,通过模拟"人体-服装-环境"之间的动态热湿交换来预测系统内相关温度与湿度的动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查访谈的方法,了解到国内篮球服装存在的问题及运动专业人士对舒适性篮球服的要求.通过对篮球运动特点的分析,认为比赛服装的舒适性要素为透气散热、排汗速干、轻便柔软及适于运动等.基于此,提出改进结构设计及色彩面料选择的建议,同时设计一款具有散热功能的比赛服装.  相似文献   

12.
针对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问题,联合改进的25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和服装热湿耦合模型,模拟了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瞬态热、湿传递过程.人体模型中考虑了汗水积聚的影响;服装模型中考虑了水蒸汽扩散、液汗毛细传递和蒸发/凝结、纤维湿吸附/解析;针对不同厚度和孔隙率的服装比较了人体的热响应及服装温、湿度变化.数值分析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穿厚度大、孔隙率小的服装较穿厚度小、孔隙率大的服装,皮肤温度、皮肤表面出汗率高,干热损失少.模拟结果可以为服装热、湿舒适性定量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夏季高温环境给户外作业人员带来了热危害,服装作为高温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为找到夏季户外作业服的高温防护方法,从户外高温的定义、表征方法以及人体热平衡机理出发,总结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基于防护服的一般设计模式,分析了目前服装中常用的高温防护措施;提出了"通过主动降温促进内热传递、利用被动隔热抑制外热传递"的作业服热防护机理,可为该类服装的热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19件合体插角连身袖试验样衣的动态舒适性和静态美观性综合效果进行了优劣排序,找出了动态舒适性和静态美观性效果俱佳的试验样衣,获得了动态舒适性和静态美观性综合效果最佳的插角结构设计参数.模糊综合评价不仅降低了合体插角连身袖的结构设计难度,同时也为合体插角连身袖的样板制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购服装无法进行合体性试穿体验,导致消费者线上购买产生的退换货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虚拟试衣中人体着装合体性问题,提出虚拟试衣下人体着装合体性评估方法。借助CLO3D虚拟试衣技术,以女式衬衫为研究对象,研究着装状态下,女式衬衫对人体关键部位的压力点值,提取压力参数,建立压力参数与主观合体性间的数值关系。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人体着装合体性评估模型,实现着装合体性评估。该方法将主客观数据相结合,以此来评判服装试穿效果,判断服装是否合体,可为服装合体性评价等个性化定制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人体与环境间不断进行热湿能量交换,在这种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人体感到既不冷又不热,既不闷又不湿的舒适满意的一种性能。服装在热湿能量交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服装调节作用的进行,经过物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相互复杂作用,使人体处在感到舒适满意的热湿平衡中。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各种器官才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服装热湿舒适性是人、服装、环境之间的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是环境气候条件、人体活动水平、服装款式和服装材料性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协调。其中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服装材料的热湿传递特性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人体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人体生理——服装功能——环境气候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形成机理,并就服装材料的热湿传递特性及其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智能散热儿童上装为出发点,研究如何在普通童装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处理和智能化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散热功能.采取主、客观两种实验,客观性实验采用LD-1型服装保温及冷感性能测试仪对11种服装试样类型进行热阻测试,主观性实验则是对儿童在11种试样着装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通过对主客观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智能儿童上装的设计可采用后背或侧缝设置开口或开孔、双层侧面或双层过肩设计、局部相变材料、降温剂和风扇的使用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14,(3):56-57
<正>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于2011年11月经浙江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设。工程中心主任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邹奉元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苏州大学刘国联教授担任。主要研究方向为:①数字化服装工程:研究三维人体测量、人体建模、服装面料仿真、三维服装虚拟展示、MTM(单量单裁)技术和服装CAD等;②人体工学与服装舒适性:研究服装热湿舒适性、暖体假人技术、服装压力舒适性和形态舒适性的测试和评价,功能和智能服装的研制等。③服装设计与技术:研究服装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装备和服装可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服装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江苏省和韩国首尔地区20~25岁青年女性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就中韩两国青年女性对服装造型及不同款式搭配、适体性与长短款变化等款式形态偏爱程度和着装习惯等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分析、均值比较、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中韩两国青年女性着装意愿和着装行为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韩国女性对于紧身凸显体型和身体暴露面积大的服装偏爱度高于中国,中韩两国女性对于宽松型服装的穿着频率都高,这些结论为中韩两国服装行业的产品设计和贸易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近研制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依据服装舒适性理论,运用先进的假人试验技术,对细旦丙纶试验服的湿热传递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不同丙纶针织物湿舒适性的差异性进行了归纳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