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住纽约市郊今年35岁的哈尔太太在前两个孩子分别上幼儿园之后,白天一个人在家时常常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于是她与丈夫商量想再要一个孩子。由于哈尔太太属大龄妇女,而且以前有过流产的病史,为保证怀孕成功,她接受了人工授精。但是不曾想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时,哈尔太太产下了  相似文献   

2.
25年前的7月,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因其是体外受孕的第一人而名扬四海。医生们从其母亲的卵巢内取出一枚卵子,将与放置在实验盘内的其父的精子结合在了一起,两天半后,又把这交配而成的八细胞的胚胎放回其母亲的子宫内直至问世。 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路易丝·布朗的问世看来是相当平常的;相比之下,纽约州弗劳尔汉姆派克的莉莉  相似文献   

3.
正从生物学上讲,不同性别的最重要差异是:雌性产生的卵子比雄性产生的精子个头大得多。卵子大是一个优势,因为它们为发育中的受精卵(接合子)提供更多资源。但卵子的个头大也意味着产生的数量少。因此另一个合理的进化策略是:制造大量个头较小和成本较低的精子。这些策略看来都比产生中等数量、中等大小的配子这一折中策略更有效。于是,进化过程推动卵子和精子朝不同方向发展。当不同性  相似文献   

4.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著名遗传学家赛克斯教授在接受路透社记者的采访时说;“我们人类可能都是夏娃33个女儿的后代,或许将来只需在你身上取一点DNA样品就可发现你最早的祖先究竟是哪一个。” 赛克斯教授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从基因的角度去研究我们人类到底来自哪里。 赛克斯教授解释说,我们人类的基因经历了十分漫长而神奇的旅途,而线粒体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遗传下来,因为它只在卵子中发现,而在精子中没有发现,因而可以从线粒体基因去追踪探索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从这种思路出发,赛克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从线粒体基因…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医生在妇女输卵管中发现了一种物质,给接受体外授精(IVF)的不孕夫妇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其分布在输卵管壁上,并可包被卵细胞和游向子宫的受精卵。他们相信,这种蛋白质可能对维持胚胎的活力起决定性作用,而有活力的胚胎则很可能会形成一个健康的胎儿。 IVF的成功率仅为20~30%。克朗威尔医院的Kamal Ahuja解释说,IVF是直接从妇女卵巢中取得卵细胞,然后再在实验室内进行授精,因而,该卵细胞和所生成的胚胎就根本没有与输卵管上的糖蛋白接触。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富含一种与葡萄糖或蔗糖代谢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6.
去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莫斯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无性繁殖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如今,这只取名“多莉”的小羊已长成了成年羊,看起来同其他绵羊没有什么不同,但它却是世界上第一只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绵羊,也是第一只没有父亲的哺乳动物。从遗传角度讲,“多莉”是它6岁母亲的复制品,和它的母亲完全一样。英国科学家在2月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这一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是这样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胚胎最后发育成成体动物。可见,哺乳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来,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  相似文献   

7.
就大多数物种而言,交配的目的在于受精,亦就是使精子与卵子结合,产生新个体.人类对精子、卵子的受精作用已研究了三百多年.人们发现尽管有难以计数的精子争先恐后地“想”进入卵子,但最终却  相似文献   

8.
我们小的时侯常会问自己的母亲:“妈妈,我从哪里来?” 长大后,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来的,是母亲的子宫赋予我们的生命,其他哺乳动物也是如此。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和天经地义;你很难想象出没有母亲人类如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从抗顶体反应后精子头的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一株单抗MSH27,在顶体反应后,抗原定位于精子与卵子质膜融合的起始位置--精子的赤道段和顶体后区;此抗体能够阻断精卵膜融合,但不影响精子与卵质膜的结合,这种阻断作用呈现抗体剂量依赖性,用含600μg/mLIgM型单抗MSH27处理精子,受精指数下降90%,免疫亲合层析分离纯化的抗原(分子量39ku)作用于卵子质膜,也可使精卵膜融合指  相似文献   

10.
龚静 《世界科学》1997,(6):33-35
“一石激起千重浪”.用来形容“多利”绵羊的问世在人们心中的各种反应真是一点都不过分,在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试管婴儿、人工授精,还是体外受精、代理母亲等一系列生殖技术的成果在世界上引起的反应,也许都稍逊于“克隆”。这或许是有理由的,试管婴儿也好.体外受精也好,代理母亲也好,它们当然会产生诸如“谁是父母(生育的还是养育的)”的问题,以及无节制使用这些生殖技术所带来的破坏家庭和社会稳定性等等一系列与伦理道德有关的问题。但是,人们似乎还是可以堪慰的,因为生命的产生毕竟还是基于精子和卵子…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科学通报》1995,40(17):1618-16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简称IVF)技术已经建立.但是,目前IVF技术主要适用于能够进行超排卵的病人,对于绝经期过早或卵巢发育不全及生殖障碍的妇女、经过放疗或化疗后的年轻妇女、对超排卵治疗长期无反应者、X-连锁遗传病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都需要卵子的捐献.成熟卵子的捐献来源还十分困难.学者们设想如果能把人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成熟状态从而建立卵子库,将具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性别取决于双亲生殖细胞的结合,即父亲的不同类型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的结合.而双亲的生殖细胞与性别分化有关的遗传物质(性染色体或基因)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畸变,从而导致性发育异常.为了预防或减少性发育异常患儿的出生,加强优生宣传,对已出生的患儿及早诊断,并给予必要的治疗,以减轻患者本人躯体上、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保障患者家庭幸福和睦,就成了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新的研究发现,有一个进化中的"漏洞"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物种的雄性都比雌性的寿命短. 这个漏洞就在线粒体中,也就是人体细胞中产生能量的部分.线粒体有自己的DNA,与细胞核中的DNA是分离开的.几乎在所有的物种中,线粒体DNA都仅仅来自于母亲.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这种直线遗传可能使一些有害的变异不断累积.一般来说,自然选择过程会使有害的变异尽量不会累积,以确保它们不会被遗传给后代.但是如果线粒体DNA中的变异只对男性有危害,而对女性没有危害,就没有什么机制会阻止母亲把这种变异遗传给子女.  相似文献   

14.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精子被射入女性体内并不是自行向前游动与卵子结合的。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再生与发展学院的科学家杰勒德·吉布斯发现,精子后面拖着的长长的尾巴其实是一个“分子发动机”,只有在这个发动机被“点燃”后,精子才被推向前进,与等待它们的卵会合。正因如此,精子的尾巴对于精卵子结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布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精子尾巴的表面有一些杆状结构,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外层密集纤维,它们在“通知”精子何时开始游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阴道里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激活精子尾巴纤…  相似文献   

15.
母亲很年轻就生下你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比起生产时年龄较大的母亲,如果母亲在25岁时生下你,你活到100岁的概率加倍.他们推测,这是因为较年轻的母亲把最好的卵子先供给受孕,因此有比较健康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学与玩     
裤子膝盖处的补花 有一位妇女,她的儿子非常淘气,经常将膝盖磕破,而且裤子的膝盖处也经常被磨破。怎样才能使裤子的膝盖部分不被磨破呢? 她想:“如果在膝盖处缝 一块类似于护膝的布……” 但孩子不喜欢。于是,她又想 缝上一个膝盖垫,但这看上 去就像是补了块补丁,很难 看。最后,她决定在膝盖处缝上一块小狗图案的塑料布。孩子看到后非常喜欢。这个  相似文献   

17.
“试管婴儿”,从字面上看,似乎与温室中用试管培养农作物一样,是从试管中培育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它是将女性的卵子与男性的精子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发育成为早期胚胎,再移植于女性的子宫内生长发育直到分娩。1978年7月,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英国,这一消息立刻惊动了全世界。从那时起,英国至今已有近3万名试管婴儿出生,全世界已诞生了20多万名试管婴儿。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自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诞生以来,迄今总数已近2000人。 试管中的“蜜月” 当女子性成熟后,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经期同房能引起不育症。原来,通常情况下精子并不与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相接触,而在经期时则不同,精子易与和子宫内膜破损处溢出的血细胞相遇,往往使其中的免疫细胞被致敏,从而产生抗精子的抗体,一旦再次接触精子,则会激起强烈的反应。显然,这对精卵结合或受精卵的着床及胎儿早期的分化发育带来诸多不利。  相似文献   

19.
于豪建 《科学通报》1986,31(2):160-160
在前面实验中所得到的爪蟾孤雄生殖单倍体均不能完成变态。此外,目前在无尾两栖类中仅有父本的遗传物质能否长成成休,尚无报道。为此,我们应用液压方法得到了爪蟾孤雄生殖二倍体成体。下面简略说明我们的实验。 将野生型爪蟾的卵子与白化突变型(a~p/a~p)的精子受精。以紫外线照射受精卵的动物极,使卵原核失活,然后用液压方法抑制第一次卵裂。在受精后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生命繁衍的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环境因素对优势个体的选择.然而,近年来的一些证据提示,生命体还可主动适应环境因素并发生传代现象,配子以及受精后的表观遗传机制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虽存争议,但已经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自2009年起,人们认识到精子中存在丰富的表观遗传信息,如DNA和组蛋白修饰,以及小非编码RNA.后续研究进一步发现环境因素,如饮食、压力、化学试剂暴露等,可能通过影响精子表观遗传谱,进而影响后代的表型.由于卵子方面的研究较为有限,本文将主要对精子发生及受精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的调控进行概述,并讨论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精子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