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文章通过在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点(AP)之间加入特定的MAC网桥,以减少移动节点域内切换过程中产生的注册延时和数据包的丢失.采用了分层移动IPv6(HMIPv6)的移动锚点(MAP)进行域管理,从而达到了对移动IPv6切换进行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移动切换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移动IPv6和HIP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在双方同时移动时无法实现无缝切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缝切换方案SH-HIP。该方案利用RVS服务器作为锚点,维持主机标识与当前IP地址的映射关系,并且转发更新数据包,有效地解决双方同时移动时连接丢失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在双方同时移动时可大大减小切换延时和丢包率,而且保持了HIP的安全性,能有效抵御拒绝服务攻击以及中间人攻击.  相似文献   

3.
移动检测是支持移动终端进行切换的先决条件,数据完整性是移动终端在切换过程中不丢失分组的重要指标.针对WiMAX网络技术规范中基于IPv6的CSN锚点移动性管理场景的移动检测方案与IETF的移动检测方案不一致和切换过程中不能保证数据完整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增强型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方案.该方案没有增加新的网络实体和信令消息,解决了WiMAX规范和IETF规范在移动检测方面的兼容性,保证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完善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机制,提高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性能.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保证了最小的切换时延和尽可能小的切换开销,但对快速移动的主机,切换代价仍然很大.这是因为在新旧接入路由器间的隧道建立之前到达旧路由器的数据包将会丢失.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快速切换协议.为了降低数据包传输开销,改进的快速切换协议在前路由器端引入了一个缓存,存储转发到其他路由器的数据包.参照切换过程的时间表,对快速切换和改进的快速切换在数据包传送代价和缓存占用方面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前路由器端加入缓存可以大大优化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5.
多层移动IPv6的动态管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层移动IPv6结构中存在移动锚点潜在负载压力大及通信开销高的弊端.为了改善移动管理的性能,借鉴了多种现有的移动IPv6管理方案,针对多层移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和驻留时间预测,融合3种层次移动管理策略的多层移动IPv6的动态管理方案.该方案从MAP负载和整体开销2方面综合权衡利弊,依据预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转交地址和移动锚点.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缓解、均衡MAP的负载压力,降低整体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6.
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频繁的域内切换的性能问题,提出了移动IPv6的层次型管理的切换模型并给予实现.层次移动IPv6采用移动锚点,可以减少移动主机同本地域以外节点的信令交互,并对层次移动IPv6域内切换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层次移动IPv6实验床和物理网络拓扑结构与之相似的移动IPv6实验床,对比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对层次移动IPv6的域内切换机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次移动IPv6能够显著提高域内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层移动IPv6与快速切换结合具有较好的切换性能,但是链路层中断不可避免,因此有效的缓存管理机制在FHMIPv6中仍然十分重要.根据快速分层移动IPv6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缓存管理策略,对比快速切换协议的缓存管理机制,该策略将MAP引入到系统的缓存管理中,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缓存利用率.用NS-2模拟表明,该策略大大降低了切换过程中的丢包率,并减少了实时应用和高优先级包的切换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8.
移动节点从一个接入路由器移到另一个接入路由器时会发生切换.由于链路交换延迟和IP层的相关操作使得移动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切换延迟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移动节点从一个接入路由器移到另一个接入路由器时会发生切换.由于链路交换延迟和IP层的相关操作使得移动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切换延迟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信息交换的层次型快速移动IPv6切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移动IPv6切换延迟大、分组丢失率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交换的层次型快速移动IPv6切换(IFHMIPv6)机制.设计一种信息交换机制,使移动节点可预知领域内各接入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及相应的第2层和第3层信息;结合分层切换和快速切换,在分层移动IPv6上调整快速移动IPv6的信令流程,简化切换准备阶段操作;通过设置隧道定时器,保留在原路由器中建立的隧道.研究结果表明:IFHMIPv6在减少无线接入网络发现延迟和候选路由器发现延迟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总体切换延迟和分组丢失率,降低移动节点乒乓运动引入的信令开销;IFHMIPv6的切换延迟和分组丢失率比FMIPv6和HMIPv6的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MPLS的移动IPv6网络的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集成了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移动IPv6网络中设计了一种无缝切换方案,它通过限制标签交换路径(LSP)的重建范围和在切换时对主机双播数据来实现低时延和低分组丢失率的切换,并提出了一种快速查找主机切换前后发送分组历经路径的最近公共点的算法,实现了LSP重建时延和双播冗余的最小化.此外,使用层次移动IPv6和2层触发信息来减少注册时延和路由器搜索时延,进一步加速了切换.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案的切换时延小于现有方案的时延,它能更好地支持主机的高速移动.  相似文献   

12.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MN每次发生移动都要重新配置转交地址,同时还需要向其家乡代理以及所有的通信对端进行注册更新.这一系列操作导致了移动IPv6切换时延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无法适用.针对这一问题,IETF提出了快速移动IPv6(FMIPv6)与层次移动IPv6(HMIPv6),分别从不同方面减少了切换时延.为了从整体上减少切换时延并实现分组路由优化,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法,并经过数学理论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自适应的切换方法比普通的快速、层次直接相结合的切换方法在切换时延方面存在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在移动IPv6中,摆动注册是降低路由稳定性和分组传输效率、增加位置管理开销以及策略路由配置复杂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改变路由器通告消息发布方式、设置记忆标记,并配合一套切换算法,设计了一种用于解决无线环境中IPv6移动节点位置摆动注册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由于稳定了路由路径、减少了分组丢失而经单纯使用链路可用性指示作为切换条件的移动管理方法具有更好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IP网络环境下的移动通信质量,提出对越界切换延迟的优化方案. 对SIP移动性进行研究,着重对IPv6环境下移动节点的越界切换过程进行分析. 给出IPv6路由发现、IPv6重复地址检测、IPv6路由选择、SIP会话重建和媒体流重定向过程的优化方法. 最后利用仿真环境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测试结果表明,方案可有效优化越界切换延迟,更好地适应移动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阶层式组播技术的方案,从而改善了移动IPv6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播技术的分层移动IPv6实现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分层移动IPv6机制的分析,发现在切换时延和分组丢失率性能方面:当发生微观移动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发生宏观移动时,性能并没有改变.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播技术的分层移动IPv6模型. 在分层移动IPv6的基础上,扩展了路由器周期性通告的包头格式,给出了切换过程的具体操作过程,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减小了宏观切换过程中的时延. 最后应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扩展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在传输层支持IP移动性的基于SCTP多信宿机制的移动SCTP(MSCTP)新方案。在介绍了SCTP的原理及其多信宿特性的基础上引入的MSCTP概念,重点分析了MSCTP over IPv6以及MSCTP over MIPv6的通信建立与无缝切换过程,并对MSCTP的应用及尚待解决的课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在研究分析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的基础上,给出w-FHMIPv6(WIMAX-fast handover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移动管理方案。在FH-MIPv6的机制上引入一种快速触发机制,使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该方案需要的链路层信号和信息交互也较少,利于快速切换的实现。通过网络仿真对FHMIPv6和w-FHMIPv6管理方案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移动管理方案w-FHMIPv6能够降低通信链路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