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历史上各类自然区划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自然地理特征的特殊性,深入论述了山地自然地理区划的两个特有原则:①形态结构单位组合上的一致性原则;②垂直带组合上的一致性原则。根据这两个原则,结合鄂东南山地区通山县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该县进行了自然区划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基本的区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区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①。自然区是区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自然地理区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划分自然区是认识和探讨区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引言在我国的自然区划工作中,秦岭淮河一线,经常被看成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例如1959年的《中国气候区划》和1980年发表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试论》中,它都是我国东部地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同时也是1959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1980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中带一级的区划界线。由于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划分以生物气候为主导因素,所以它的带一级区划界线和气候区划一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根据生物气候划出来的地域,它的气候、土壤、植被是相当一致的”,因此,在我国的植被、土壤等区划中,秦岭淮河线基本上都是带一级的区划界线,甚至动物区划和水文区划也有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气候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农业气候适宜度的三个动态模型,以我国140个代表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作出中国农业气候适宜度分布图,借以检验模型的实用价值,并对适宜度理论作一初步评价,它可以用于农业气候分类与区划,并可作为自然地理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合自然区划简称自然区划(狭义的).它的对象是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界等多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它不是原始的纯自然综合体,而是经过长时期发展变化并且受到人为因素深刻影响的自然综合体.简言之,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区域及其在空间的组合,而不是自然综合体的个别要素.区划工作必须按照自然综合体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划分地域为不同等级系统的自然区域单位.  相似文献   

6.
5月3日至5日,我院地理系邀请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李万同志,给正在学习综合自然地理课的七九和八○两个年级的学生讲学,着重介绍了他二十多年来从事“中国景观区划”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他自己独创的见解。李万同志指出:中国景观区划属认识性区划,它根据景观(地表自然综合体)这样一种物质体系在地域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寻找和确定地表的“景观形态线”,将我国划分为两大地域,十二个自然带,及其亚带,四十四个地区,旨在揭示中国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区域分异规律。李万同志认为:地带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通过这次讲学,使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领域,了解了自然区划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成就。从而为增强学习兴趣,活跃研究空气,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李万同志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胆地创新精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基本的区域分异规律。自然界地理区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自然地带是区域分异规律——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自然地理区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划分自然地带是认识和探讨区域分异规律——地带性规律的主要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对作者承担的有关社会选择理论研究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总结,是一部系统论述社会选择的理论及其进展的学术专著,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全书由绪论、上篇和下篇3部分组成.上篇——社会选择的理论——由第2至5章组成,全面论述国际上近50年来在社会选择的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Arrow社会福利函数和Sen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第1辑)已于1990年6月出版发行,它收集了我国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出版的部分优秀科技图书·我校地理系刘胤汉教授编著的《自然资源学概论》被收入《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并对《自然资源学概论》的内容和作者作了扼要介绍.认为本书是系统论述自然资源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刘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自然地理和综合  相似文献   

10.
(一) 苏联已故著名历史学家А.В.米舒林所著“斯巴达卡斯”一书,已于前年被译成中文,出版了;书首冠以C。乌特铁柯所写的“斯巴达卡斯起义的历史意义”一文作为序言,为该书生色不少。据C.乌特钦柯说,这本书“乃是作者多年研究所得的基本见解和结论而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郑文贞修辞文集》是著名修辞学家、厦门大学郑文贞教授在我国修辞学领域拼搏40多年的成果结晶。本书突出显示了作者在以下领域的探索成就,于修辞学界独树一帜:(一)率先揭示了修辞格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二)率先对“段落修辞”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三)有关篇章修辞的论述特色鲜明,系列性强,颇具说服力。文贞先生的研究经验值得总结,它对我国21世纪修辞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物分布规律性问题,是动物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动物地理区划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动物的迁移性和生态可塑性,影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对我国动物区系的区域分化与地理环境的变迁、动物分布型与动物的区系,以及我国自然条件与动物群落的分布,作了全面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地理系统理论在现代自然地理学中的作用,并通过对省级综合自然区划的实践,说明这一理论在综合自然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类型划分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类型结构分析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是基层小尺度综合自然区划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山东省惠民县土地分异因素全面、综合的分析,选择限区这一级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并根据土地类型结构的区域差异将限区一级不同类型的土地个体单元合并为自然区划的最小单位自然小区。这种自然区划方法能够正确反映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对自然地理理论研究和指导区域农业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先生与中国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竺可桢先生与中国气候区划1.竺先生是我国气候区划工作的开创者竺先生1929年在泛太平洋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中国气候区域论”(英文稿),1930年沈思玙翻译成中文发表,这是我国进行气候区划的开始.竺先生这一论文,对我国以后的气候区划,甚至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其中区划的一些原则、方法、区域、名称、指标和界线,至今仍为人们所乐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信号处理自从二十世纪40~50年代诞生以来,它就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其涉及的领域有通信工程、计算机和数学,特别是Fourier变换作为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本书就是基于这一事实,详尽地介绍了信号处理的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该书从离散信号的分析出发,叙述了抽样理论、Fourier变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书主题是应用Garleman估计研究具有侧边数据的非超定系数逆问题(CIP)的数学理论和数随解.系数逆问题出现在许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30多年来,有关研究集中于唯一性和稳定性结果,特别是Garleman特别估计是建立整体唯一性和稳定性的有力工具。本书第一作者对此方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书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包括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系数逆问题的整体唯一性及建立系数逆问题和某些实际问题的收敛数值方法两个方面,其中也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社新书     
非洲内幕 [美]翰·根室著伍成译根室在这本书中对非洲各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种族、宗教、生活习惯以及一般的政治经济情况作了概括的介绍。作者的基本论点是替殖民主义和殖民者辩护,并向西方殖民国家献策,但是这本书所谈的许多具体事例却反驳了作者自己的论点。这本书材料丰富,其中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定价3.60元) 加纳黄克衡著本书介绍加纳的地理环境、种族和语言以及英国殖民统治以前的历史,论述加纳经济的特征和农业、工矿业的发展情况,阐明英国过去在加纳的统治方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由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格莱纳与其合作者撰写的“经典理论物理学”丛书中的一卷。全套丛书共13卷,是在作者多年讲授理论物理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巨著。全套丛书以其统一的风格、简明的叙述,丰富、完整的内容,特别是大量密切结合课程需要并给出全部详尽解答的实例而闻名于世。本书是理论力学的第一部,也是全部丛书中最基础的一部。考虑到学生们开始接触到理论物理学,作者特别注重于把实际的物理问题与必要的数学很好的结合,尽量使学生们产生兴趣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黄秉维院士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开拓者。他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他始终坚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向和实践。简述了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论述了不断开拓的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新领域,诸如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地表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坡地利用与改良、陆地系统科学等;揭示出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已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现应大力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