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硫苯咪唑是我国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于一九七九年按国外配方合成的一种广谱驱虫药,近两年来,先后在浙江、江苏、广西、四川等省用该药对猪、牛、羊的寄生蠕虫进行了驱虫试验,证明了丙硫苯咪唑能驱除上述动物的多种寄生蠕虫,但对具体虫种的驱虫效果,特别是对前后盘吸虫和毛首线虫的效果,各地报导都不尽相同,为了弄清该药对高原上的牦牛、绵羊寄生蠕虫的驱虫效果。我们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在若尔盖县某牧场对“春乏期”自然  相似文献   

2.
甲苯咪唑糊剂,剂量分别为22mg/kg,33mg/kg,口服三天,驱除猫自然感染的喇叭钩虫(Ancy los toma tabae forme)有高效。22mg/kg剂量疗效最高(精计驱虫率95.5%,虫体减少率98%)。同一产品,剂量分别为11mg/kg,22mg/kg和33mg/kg,对驱除自然感染的猫弓首蛔虫(Toxocara cati)疗效达100%。11mg/kg和22mg/kg,对常见丝虫一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有高效。实验过程中,所有的猫均未见毒副作用或临床病状。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用的猫,大部分来源于控制饲养的和随机来源的猫。这些动物,几乎都存在各种肠道蠕虫感染。在将这些动物作为无病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时,适当地治疗这些感染是关键的一步。甲苯咪唑(甲基—5—苯甲酰基—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盐酯)是一种苯并咪唑的衍生物,已作为一种广谱抗蠕虫药用于人和动物。已经证明,其作用方式是不可逆地阻断了线虫葡萄糖的摄取,但不影响哺乳动物的血糖水平作为马和猫的抗蠕虫药,甲苯咪唑在美国已有出售。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广谱的杀虫剂,驱线虫素对狗自然感染的多种消化道蠕虫有很好的驱虫作用。按每千克体重(BW)给药0.2—0.4mg(液体药物装入胶囊中投服),对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犬钩虫和狭首弯口线虫的驱虫率为100%;用含量为4.6%的片剂(每片重267mg),按每20千克体重投1/3片(约为0.2mg/千克体重),对犬弓首蛔虫、犬钩虫和狭首弯口线虫的驱虫效果同样为100%,这两种剂型,加大用量至每千克体重0.6—0.8mg,对狐鞭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可达99—100%。使用该药的治疗剂量没见动物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害获灭”(Ivomec)对山羊内外寄生虫的驱杀试验,国内报道甚少。我们于1990年4—5月在汶川县威州乡用该药对18只山羊(试验组12只、对照组6只)的内外寄生虫进行了驱除试验。试验结果,Ivomec按0.2mg/kg一次颈部皮下注射,对线虫的驱虫率为94.0—100%(其中:毛首线虫Trichuris为94.0%、奥氏线虫T·ovina为95.4%、捻转胃虫H·contortus、羊仰口线虫B·trigonocephalum、微管结节虫O·venulosum、舒氏歧尾线虫B·schulzi均为100%),对外寄生虫——微小牛蜱B·microplus、台湾角血蜱H·cornigera、山羊腭虱L·stenopsis、山羊毛虱D·caprae的杀灭率均为100%。该药注射时出现极短暂的疼痛反应外,在整个试验期内未见任何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0年4月—11月在国内首次用“害获灭”对28头牦牛的消化道线虫和肺线虫进行了驱除试验。结果表明,“害获灭”按每公斤体重150、175、200微克颈部皮下注射,对牛仰口线虫 B.Phlebotomum 的驱虫率为90.1、100、100%,对叶氏夏伯特线虫C.erschowi 为78、100、100%,对辐射结节虫 O.radiatum 为94.3、100、100%,对球形毛首线虫 T.globulosa 为93.0、97.3、97.3%,对美丽筒线虫 G.pulchrum 为83.0、100100%,对胎生网尾线虫 D.viviparus 为100、100、100%,用200微克时对兰氏毛首线虫的驱虫率为93.3%。由此看出,“害获灭”按每公斤体重175、200微克对牦牛上述消化道线虫和肺线虫均有良好的驱除效果,且用量小、给药方便,无副作用,宜于在牧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主要测定“晴天”、“体内外驱虫一次净”应用于羊蠕虫病感染羊驱虫后对建昌黑山羊生长和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类药物应用于羊蠕虫病感染羊驱虫后对羊只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建昌黑山羊和绵羊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净增重5.72kg/只和5.36kg/只(平均增重5.54kg),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1992年在福建省龙岩市解剖52只圈养麻鸭,检出寄生蠕虫9种,感染率分别为:鸭对体吸虫3.85%、宫川棘口吸虫3.85%、似椎低颈吸虫1.92%、细背孔吸虫1.92%、分歧单睾绦虫5.77%、美丽膜壳绦虫13.46%、冠双盔绦虫3.85%、鸭瓣口线虫5.77%、裂刺四棱线虫48.08%,总感染率为 61.54%,平均感染强度为11.75条,其中以裂刺四棱线虫最高。该群落中寄生蠕虫分布型有5种为聚集分布,4种为随机分布。优势种为裂刺四棱线虫,辅优势种为美丽膜壳绦虫和分歧单睾绦虫。优势度和感染指数亦以裂刺四棱线虫为最高。群落中的两两种对间显著亲和与正关联的种对有1对(P<0.01),负关联达显著水平的有7对(P<0.05)。  相似文献   

8.
鸡长鼻分咽线虫目前还未见理想的驱虫药物和方法,笔者就线虫有高效的四种药物,用直接投入鸡腺胃方法,驱除鸡长鼻分咽线虫。结果伊维菌素、盐酸左咪唑对该线虫有较理想的驱除效果,分别达到75%~85%,75%~80%。  相似文献   

9.
绵羊体内寄生虫病是一类分布广、危害大的疫病。例如:若尔盖县向东牧场多年来都因发生绵羊营养不良、羊体抵抗能力低下,导致冬春季节绵羊大批死亡。对牧区生产和牧业学大寨带来很大影响。据1976年牧场统计,全场绵羊21群,其中有五群羊只感染了肝片形吸虫。更为严重的是“跃进”羊群,从75年12月到76年2月,两三个月内由于肝片形吸虫引起疫病死亡的羊只达127只,占全群总数418只的30.4%。胃肠道线虫的感染率也很高,同样影  相似文献   

10.
1.寄生牛羊瘤胃中的长菲策同盘吸虫是分布广阔的种类。在福州屠宰场检查牛羊各50个,黄牛感染率占80%,水牛占60%,山羊占14%。 2.长菲策同盘吸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中发育迅速,在适当的温度28—32℃下,虫卵经7—8日孵出毛蚴。感染小土蜗经9—10日胞蚴成熟产出母裂蚴。感染18日产出子裂蚴。第22日幼小尾蚴产出,于第32日发育为成熟尾蚴,游出形成囊蚴。 3.毛蚴是从宿主的呼吸孔侵入,幼螺较易获得感染。幼虫在肺囊处寄生发育,第二代裂蚴产生尾蚴的同时亦可产生少数裂蚴。 4.囊蚴多附在叶面光滑的水生植物上,牛羊吞食囊蚴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脱囊而出,在肠中生长发育几星期后,移行到瘤胃定居寄生。 5.防止牛羊感染,在牛羊必经的路沟结合农业除虫进行灭螺,夏秋季节轮换牧场,与防治肝片吸虫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明大理市鼠形动物常见蠕虫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捕鼠工具捕捉鼠形动物 ,分类鉴定 ,解剖检查 ,确定常见寄生蠕虫。结果 :共捕获鼠类1132只 ,分属3目6科23种。338只鼠形动物有肝毛细线虫、微小膜壳绦虫或/和缩小膜壳绦虫感染 ,感染率分别是17.23 %、7.95 %和4.68 %。寄生宿主主要是黄胸鼠、褐家鼠、斯氏家鼠、卡氏小鼠、中华姬鼠、锡金小鼠等鼠类。结论 :肝毛细线虫、微小膜壳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是大理市鼠形动物常见的寄生蠕虫 ,12种鼠类是其寄生宿主。  相似文献   

12.
对于苯磺胺类药物经过大量的化学研究和生物学试验结果,证明4—氨基—6—三氯乙烯—1,3—苯双磺胺(4—Amino—6—Trichloroethenyl—1,3—Benzenedisulphonamide)对驱除片形科吸虫是最有效的。其剂量,在犊牛和绵羊每公斤体重为10毫克和15毫克,对童虫驱虫效力为97%和92%;在牛、羊每公斤体重一次给药3.75毫克。可将体内的成虫驱除尽.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85年10月和1986年5月两次对石家庄动物园的4只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进行了驱虫研究,用丙硫苯咪唑一次性投喂,剂量为20-30mg/kg。给药后24h,从粪便中检得大量虫体。经鉴定,发现吸虫1种,线虫8种,其中一种为新种,一种为国内新纪录,两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14.
从市场购回土种犬20只,通过寄生虫常规检查,确诊为分别自然感染了犬钩虫、蛔虫、绦虫和体表寄生虫.根据犬所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分成5个组,用不同剂量的害获灭(Ivomec)进行疗效试验,筛选出适宜于驱除犬体内部分线虫和体表寄生虫混合感染或单纯性体表寄生虫感染的有效剂量——1000μg/kg.并用于临床治疗,共治愈病犬1700只,驱虫(杀)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5.
玛多县常见并且危害较为严重的家畜寄生虫病有牛羊肝片吸虫病、腹腔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牛羊绦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脑包虫病,牛羊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羊鼻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主要由蜱、螨、虱蝇、虱、蠕形蚤、虻等引起,其中牛羊胃肠线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在全县普遍流行,并且对畜牧业的危害也最为严重,近几年来玛多地区经常性开展的几项防治寄生虫病方面的工作就是针对以上疾病进行。一是应用冬季驱虫技术进行绵羊及幼羊牦牛驱虫;二是应用喷洒或药浴杀灭牛羊外寄生虫技术。此二项技术应重点掌握和应用,以下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精巢细胞染色体空气干燥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两种寄生吸虫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果表明:片形吸虫体细胞染色体,2n=20,包括三对中着丝点、一对亚中着丝点、五对亚端着丝点、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这和前人报道的片形吸虫染色体形态有些差异。另外,群体中有65.3%的虫体细胞染色体为三倍体,3n=30。观察片形吸虫的配子形成,发现二倍体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能正常进行,形成单倍体配子;三倍体个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也没有配子形成,推测二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繁殖,而三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并认为我国存在的两种片形吸虫: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有三倍体和二倍体两种,分别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北沿海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农田、杨农复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撒萘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撒噻唑磷驱除土壤线虫、未驱除即对照),采用顶盖埋管法测定土壤矿质N含量及净N矿化速率,研究土壤动物对N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NO-3-N、土壤总矿化N(TMN)含量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驱除线虫和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不同季节的土壤NH+4-N、NO-3-N和TMN含量,但并没有改变它们的季节变化基本趋势。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含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秋>春>冬; 对于NO-3-N和TMN含量的季节变化,杨树林和杨农复合林均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农田则表现为秋>夏>春>冬;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N矿化速率季节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分别为0.25、0.29 mg/(kg·d)),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夏季(0.45 mg/(kg·d))。驱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壤利用类型春、夏、秋季的土壤净N矿化速率(P<0.05),而未改变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改变了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杨树林和农田驱除所有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对照表现为秋>夏>春>冬。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对净N矿化速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明驱除土壤动物可能会影响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间隔7天,用0.25mg/kg伊维菌素两次给圈养黑山羊口服进行线虫及体外寄生虫驱治试验和安全性观察,认为该药具有疗效高,驱虫谱广,生产上使用安全和药价低廉等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1996—1997年,在福州,用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Chen et al)侵染期幼虫对当地主要蔬菜害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幼虫,在室内做人工感染试验。在室温20—28℃,寄生线虫与宿主昆虫的比例为为80:1的情况下,线虫对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率分别为50%,94%,92%。在当地土壤中无中华卵索线虫的空心菜田,设三个小区,每小区15m~2,各移植斜纹夜蛾2—3龄幼虫150头于菜株上,A区用12540条线虫侵染期幼虫混在2460克湿沙中,撤施于植株根部土面;B区用同样数量的线虫混在8公斤水中,喷洒在菜株上;C区为不释放线虫的对照区。于释放线虫后的第4天和第7天,从各小区随机回收斜纹夜蛾幼虫20头和30头,在室内单头饲养,检查线虫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结果:第4天调查寄生效果相近,寄生率分别为61.1%,60%。第7天调查寄生率分别为76.7%,70%。而对照区的虫体中均未见有线虫寄生,寄生率为0。差别显著。在元白菜上释放中华卵索线虫侵染期幼虫,莱青虫的寄生率为6.6%。  相似文献   

20.
短程硝化联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脱氮难的问题,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SBR经过50 d驯化和培养,其最终出水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00 mg/L左右,短程硝化率稳定在98%以上.为了消除过高亚硝态氮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压氧氨氧化SBR由传统的操作模式改为反应期间连续进水间歇沉淀和出水,其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20 h.在配水驯化期,进水亚硝质量浓度由60 mg/L提升至395 mg/L,总氮容积去除速率由0.10 kg/(m3·d)提升至0.75 kg/(m3·d);驯化结束后,逐步掺入渗滤液,在实验的第156天,进水中的亚硝态氮全部由好氧SBR的出水提供.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难降解的COD未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抑制作用,少量的反硝化作用反而提高了系统总氮的去除率,此时,系统的总氮容积去除速率为0.76 kg/(m3·d),进水COD、亚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5,390,295 mg/L,出水CDO、亚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和0.6 mg/L;在不添加任何碳源的条件下,总氮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