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以极高的分辨率,作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毛细管中添加凝胶或胶束进行的毛细管电泳,对DNA快速和高分辨率的分离被应用在人类基因组DNA的分析中。本文拟就DNA的测离和人类基因分析的最新方法毛细管电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李鹏  王日昕 《松辽学刊》2006,27(3):38-40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和DNA分析中的应用及一些新的技术的进展情况,并介绍蛋白质-药物结合物的发现和分离,医学检验中对复杂样品的检测,在核酸分析中的荧光染色剂、筛分剂以及芯片毛细管电泳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分析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猪苓多糖水解后,经PMP衍生化,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电泳条件:缓冲体系为80 mmol.L-1硼砂溶液(pH值为10.2);毛细管柱(25μm×42 cm);分离电压18 kV;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高度10 cm;进样时间25 s。结果显示,猪苓多糖中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64∶6.301∶1.000∶3.256。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的优点,可用于测定猪苓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槟榔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的含量的方法.考察分离电压、电解液组成对结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得到很好地分离.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在4~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槟榔碱r=0.988 2,槟榔次碱r=0.987 3).此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灵敏度高、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毛细管的微分方程模型出发,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类比设计法的理论公式,提高了毛细管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电源加热毛细管中心线的方法,研究了毛细管直径尺寸和位置倾角对毛细管中液氮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细管的直径尺寸和位置倾角对CHF有很大的影响,并可推断临界热流密度并非随管径增大单调增大,而是在某一最佳管径处存在一峰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于非牛顿流体粘度的测量方法比较多,主要是旋转粘度计和毛细管粘度计,非牛顿流体普遍存在于化工以及医学等领域,和人们的生活以及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对毛细管粘度计怎样测量非牛顿流体粘度进行分析,探讨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出的非牛顿流休粘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aryZoneElectrophoresis,简称CZE)模式,以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雌蛛粗毒为样品进行电泳分离分析.对电泳缓冲溶液的pH、浓度以及有机试剂和两性离子添加剂的加入对粗毒分离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粗毒在pH11.5,75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可以得到最佳的分离.两性离子添加剂(三甲基氨基丙磺酸)能明显改善分离效果;并在实验中确定了虎纹毒素-I(Huwentoxin-I,简称HWTX-I)和虎纹凝集素-I(Se-lenocosmiahuwenalectin-likepeptide-I,简称SHLP-I)在粗毒电泳图谱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电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柱效、高选择性及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发展成了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简介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原理和发展历史,对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在食品分析、药物分析、手性物质拆分等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且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效毛细管电泳中的电渗流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中的电渗流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几种控制电渗流的方法,并探讨了机理。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法的理论、技术、柱制备及应用方面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松节油多相催化合成α—松油醇的毛细管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OV-17玻璃毛细管色谱柱,在柱温140℃等操作条件下,能快速分离松节油一步水合反应产物的复杂组成,并且定量测定松节油原料、α-松油醇和试剂松油醇产品等的含量,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备高效能APL玻璃毛细管色谱柱的快速方法.用PEG+KF法能有效消除玻柱内壁上的活性吸附中心,柱性能稳定,适于分析各类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热声回热器有源网络的系统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回热器的有源网络模型,并以毛细管数作为辨识参数对网络的H矩阵进行了系统辨识。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聚合物驱油的机理,建立一种毛细管物理模型,它可以模拟油层的岩心,应用自行研制出的动态毛细管流变仪,可以在振动条件下测定聚丙烯酰胺(PMA)水溶液流经毛细管物理模型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振动的振幅(A)和频率(f)对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平均动态表观黏度(-ηa)有很大的影响。低浓度的PAM水溶液随着振幅的增加其平均动态表观黏度也增加,而高浓度的PAM水溶液的平均动态表观黏度随着振幅的增加反而降低。高浓度和低浓度的PAM水溶液的平均表观黏度都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为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报导了杂交水稻亲本幼苗中脂肪酸测定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样品中脂肪酸的提取。用色-质联用仪对已分离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分离效果好,定量的准确度高,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7.
选用OV-17玻璃毛细管色谱柱,在柱温140℃等操作条件下,能快速分离松节油一步水合反应产物的复杂组成,并且定量测定松节油原料、α-松油醇和试剂松油醇产品等的含量,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用HP-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顶空进样法,FID检测器,以正丙醇为内标进行测定.二氯甲烷、丙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600.0 mg/(r=0.999 8),2.0~800.0 mg/L(r=0.999 5);二氯甲烷、丙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2%;RSD分别为2.3%,1.3%(n=5).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盐酸利多卡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赵力  李之璇 《高师理科学刊》2000,20(3):44-45,54
研究了毛细管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液化石油气中 C1~ C5组分的方法 .采用 DB5 MS毛细管柱分离 ,EI离子源四极杆质谱检测 .用纯组分配气混合物作标样 ,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 .所测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 0 .2 8%~ 0 .4 9% ,其中乙烷、乙烯、丁烷及丁烯等异构体得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机胶D5预处理石英毛细管和超动态法涂渍固定相,制备了强极性XE-60交联大口径石英毛细管柱,该柱可实现对醛、醇、酯、芳香烃、萜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特别能分离一些较难分离的“物质对”,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如乙酸丁酯合成液试样的分析周期仅约3min。水在柱内的保留时间最短,在200℃内该柱性能稳定,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