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铸造—热压变形Pr17Fe76.5B5Cu1.5永磁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Pr17Fe76.5B5Cu1.5永磁合金经铸造和热压变形量分别为0,30%,50%和70%后,样品的成分、组织、性能随变形量的变化。随热压变形量的增加,样品的Pr和Cu的含量降低,而Fe和B的相对含量提高;各向异性和各种磁参量,如μ0Ms,Br,iHc,bHc和(BH)m均提高。热变形量大于80%,并经最佳热处理后样品的性能达到:Br=1.2T,iHc=1.22MA/m,(BH)m=260kJ/m3,与烧结Pr-Fe-B永磁体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2.
添加Dy和Nb的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Dy和Nb对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形成,组织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r9Fe85B6非晶带的晶化过程,在α-Fe相初始晶化之后,出现Pr2Fe23B3亚稳相,最终形成Pr2Fe14B+α-Fe两相组织.而添加Dy或同时添加Dy和Nb后晶化过程不出现亚稳相.添加Dy和Nb元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磁性能。最终获得了磁性能为Hci=702.4kA/m,Br=1.03T,(BH)max=132.6kJ/m3的纳米晶复合Pr8Dy1Fe84Nb1B6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添加Dy和Nb对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形成,组织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r9Fe85B6非晶带的晶化过程,在α-Fe相初始晶化之后,出现Pr2Fe23B3亚稳相,最终形成Pr2Fe14B+α-Fe两相组织,而添加Dy或同时添加Dy和Nb后晶化过程中不出现亚稳相,添加Dy和Nb元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磁性能,最终获得了磁性能为Hci=702.4kA/m,Bt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 D S C) 和 X 射线衍射法( X R D) 研究了快淬 Nd Fe B合金的晶化行为。非晶态 Nd8 .5 Fe86 B5 .5 合晶化由三个过程组成,各转变有效晶化激活能分别为4 .8e V、15 .2e V 和5 .4e V。非晶态 Nd7 .5 Dy1 Fe85 B45 Ga2 合金直接由非晶态转变为α- Fe和 Nd2 Fe14 B 相,有效晶化激活能为5 .8e V。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TPPFeCl和6种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氯合、中位四(邻烷基苯基)卟吩合铁(Ⅲ)[T(o-R)PPFeCl,R=Me、ET、n-Pr、n-Bu、i-Pr和t-Bu]催化亚碘酰苯使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发现邻位烷基取代的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都比TPPFeCl的大,这7种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大小顺序分别为[T(o-R)PPFeCl,R=]i-pr>Et>t-Bu>n-pr>Me>n-Bu>TPPFeCl和i-Pr(58)>Et(57)>n-Pr(52)>Me(50)>n-Bu(48)>t-Bu(46)>TPPFeCl(35),根据研究结果,认为邻位烷基的空间作用可能加速了铁卟啉与亚碘酰苯加成中间体中碘—氧键断裂,助进了高价铁氧酰活性中间体形成,提高了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无磁场、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3种热处理方式,制力求4种不同Nb、Mo含量的Fe74.5Cu1M3Si12.5B9.5(M为Nb、Mo原子质量百分数之和)纳米晶试样,分别测量试样的复值磁导率|μ|O.3,矫顽力|Hc|和铁芯损耗Pco.2,分析试样的频谱特性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Mo的Fe74.5Cu1Nb3Si12.5B9.5合金的|μ|0.3随频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最小,需含Mo的Fe74.5Cu1Nb2Mo1Si12.5B9.5合金的|μ|O.3值最大,且|H|和Pco.2的值最小.在3种磁场热处理中,无磁场热处理后的试样的|μ|0.3最大,且|Hc|和Pco.2的值最小;而纵向磁场热处理后的试样的|μ|03最小,且|Hc|和Pc02的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研制出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研制稀土磁性材料是我国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开发出三代稀土永磁产品,它们是:第一代SmCo5型、第二代Sin2Co17型和第三代Nd2Fe14B型。其中第三代与第一、...  相似文献   

10.
铁卟啉的空间效应对其催化羧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TPPFeCl和6种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氧合、中位四(邻烷基苯基)卟吩合铁(Ⅲ)[T(OR)PPFeCl,R=mE,eT,n-Pr,n-Bu,i-Pr和t-Bu]催化亚碘酰苯使己烷羟基化反应发现邻位位烷基取代的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都比TPPFeCl的大。  相似文献   

11.
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M(Pr,Ag)替代的La212型化合物,发现La2-xSrzC0.5Pr0.5Cu2O6,La176Pr0.4Ca1-xPr2Cu2O6和La2-xPrxCa0.5S0。.5Cu2Oε单相范围的x值分别是0.4-1.1,0-0.5和0-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ESR(ElectronSpinResonance)波谱研究(C2H5)4NB10H10Cu和(CH3)4NB12H12Cu的结构和化学键.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中11B和14N核与Cu2+之间不是以共价键或者离子键形式直接连接,很可能存在着CuHB桥键,但Cu2+和1H之间的作用比较弱.(CH3)4NB12H12Cu中Cu2+位于B12H122-轴对称性配位场中,因而有较高的对称性和稳定性;(C2H5)4NB10H10Cu中Cu2+位于B10H102-非轴对称性配位场,并且Cu2+彼此之间相距较近  相似文献   

14.
以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与无水稀土氯化物低温下反应,得到含镁2-甲基烯丙基稀土配合物(Ln(C4H7)2(Mg2Cl5(THF)4).该配合物与环戊二烯或吡咯进行配体取代反应,分别得到两个系列的含环戊二烯基(C5H5)或吡咯基(C4H4N)的异核混配型稀土烯丙基配合物(Ln2(C5H5)3(C4H7)Mg3Cl8(THF)6,Ln2(C4H4N)3(C4H7)Mg3Cl8(THF)6(Ln=Ce,Pr,Nd)).这2个配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鉴定及摩尔电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电子型Nd-Ce-CU-O和空穴型Y-Ba-Cu-O系列样品的CO氧化活性、晶体结构、程序升温氧脱附和导电性的特征.结果表明:超导体YBa2Cu1.5O7-x和半导体Ce2CuOx具有良好CO氧化转化率.后者在120℃时,CO达到完全转化.XRD证明它为2CeO2和CuO混合晶相.由于导电和催化反应机制完全不同,活性高低和样品导电性能间没有发现直接关联.讨论了含Ce、Cu样品的活性中心,认为CeO2为吸附氧和供氧中心,而Cun+为CO活化和氧化反应中心,而前者可能为控制步骤.两者紧密协同,使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用功率为2.5kW的CO2激光器对T12 钢表面进行激光硼合金化处理。通过 各种方法对合金化层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 明:激光硼合金工艺参数可以用P/dv综合表示;合金化层的深度及硬度随工艺参数 的改变而变化:合金化层是由Fe2B,Fe3(CB),FeB,α-Fe多相组成,工艺参数 不同,各相的存在方式、相对含量及组织细化程度不同,最高硬度可达 Hv1740。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条件下测量了多晶铁氧体(Li0.5Fe0.5)0.7Zn0.3(Zr1-yTiyCu)xFe2-2xBi0.003O4(其中x=0.1,0.2,y=0.5,1.0)的Mo..sbauer谱.结果表明,样品谱包含一套顺磁双线亚谱,强度较弱(小于5%).顺磁谱的出现是渗入了较多非磁性离子Zn,Ti和Zr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Li—Zn—Ti—Cu系铁氧体Mossbauer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条件下测量了多晶铁氧体(Li0.5Fe0.5)0.7Zn0.3(Zr1-yTiyCu)xFe2-2xBi0.003O4(其中x=0.1,0.2,y=0.5,1.0)的Mossbauer谱。结果表明,样品谱包含一套顺磁双线亚谱,强度较弱,顺磁谱的出现是渗入较多非磁性离子Zn,Ti和Zr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云南17种菊科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云南17种菊科植物9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元素含量顺序有10种植物遵守Fe,Al>Zn>Mn>Cu>Pb>Cr>Ni>Mo的规律,有5种植物遵守Fe,Al>Mn>Zn>Cr>Ni>Mo的规律.元素含量的相对离散度为:Al>Fe>Mo>Ni>Mn>Pb>Cu>Zn>Cr.反映元素含量顺序与相对离散度顺序不完全匹配.元素Cu,Mn,Pb,Cr,Mo,Zn含量的频数分布总体为正态.Fe,Ni,Al含量的频数分布为正偏态型,并呈现高狭峰.元素Al,Fe,Mn,Ni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Fe与Cu,Zn,Mo,Cr间呈负相关.根据统计分级聚类分析,17种植物分5组,1,2组共11种植物,显示了植物对Cu,Fe,Pb,Ni,Cr吸收积累的聚类特征.第5组的小一支箭和臭灵丹,显示出对Fe,Al或Ni,Cu,Pb吸收积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