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水系,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作者对采自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的200余号羽藓科Thuidiaceae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共鉴定出羽藓科植物8属15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6个,并对其地理分布、区系成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甘肃白龙江流域的120余号金发藓科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共鉴定出该科植物6属16种,其中小赤藓属为甘肃省新记录属,芒刺小赤藓为甘肃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进行调查与种类的鉴定统计得出,该地区现知苔藓植物41科,79属,246种(含9个变种),其中藓类22科,54属,202种,苔类19科,25属,44种;其中侧蒴藓类为65种,顶蒴藓类为137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优势科(种数≥10)分别为丛藓科、真藓科、紫萼藓科、青藓科、提灯藓科、柳叶藓科;优势属(种数≥6)分别为真藓属、对齿藓属、青藓属、紫萼藓属、灰藓属、提灯藓属、木灵藓属、赤藓属、大帽藓属、丝瓜藓属.将该区的苔藓群落分为土生,石生,木生及水生群落等4种生态类型.该区以土生群落为主,占69.1%,其次是石生群落,木生群落,分布最少的是水生群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藓类植物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分布于白龙江流域的甘肃省藓类植物的1个新纪录科,8个新纪录属和66个新纪录种.新纪录科是四齿藓科(Tetraphidaceae),新纪录属是白氏藓属(Brothera),圆口藓属(Cyroweisia),异蒴藓属(Lyellia),拟白发藓属(Paraleucobryum),平珠藓属(Plagiopus),锯齿藓属(Prionidium),扭毛藓属(Streblotrichum)和四齿藓属(Tetraphis),新纪录种为白氏藓(Brotheraleana),短颈圆口藓(Gyroweisia brevicoulis),宽果异蒴藓(Lyellia platycarpa),拟白发藓(Paraleucobryum enerve)和长叶拟白发藓(P.longifolium)等.  相似文献   

5.
在广泛调查采集的基础上,系统报道了河南境内紫萼藓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共计3属(Grimmia Ehrh.,Schistidium Brid.和Rhacomitrium Brid.)20种.其中,l属(Schistidium)(Brid.)为河南新记录属,17种为河南新记录种.本文还对上述植物的生境和在河南的地理分布作了记述,分析了河南紫萼藓的区系组成、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牛舌藓科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河北省牛舌藓科植物3属8种1亚种,其中,河北新记录属1属:多枝藓属 Haplohymenium Dozy et Molk.;河北新记录种6种:长肋多枝藓H. longinerve (Broth.) Broth.,多枝藓H. sieboldii (Doz. et Molk.) Doz. et Molk.,暗绿多枝藓 H. triste (Ces. ex De Not.) Kindb.,单疣牛舌藓Anomodon abbreviatus Mitt., 尖叶牛舌藓A. giraldii C. Muell.和耳垂牛舌藓A.rugelii (C. Muell.) Keissl.依据标本编制了河北省牛舌藓科植物分属、分种检索表,并陈述了每种的中文名、拉丁文名、主要参考文献考证、生境及代表鉴定标本号,简要讨论了其生境、地理分布特点和分布类型.旨在为河北省乃至中国苔藓植物的系统研究及苔藓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所有研究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7.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134种(含1亚种、1变种),隶属87属,33科,其中四川省新纪录种9种,为石缝藓[Saelania glaucescens (Hedw.) Broth]、北地链齿藓[Desmatodon leucostoma (R.Brown) Berggr.]、卷边紫萼藓[Grimmia donniana Sm.]、木灵藓[Orthotrichum affine Brid.]、广口卷叶藓[Ulota eurystoma Nog.]、小白齿藓[Leucodon pendulus Lindb.]、拟扭叶藓[Trachypodopsis serrulata(P.Beauv.)Fleisch.]、多态嗜湿藓[Campyliadelphus protensus (Brid.) Kanda]、柔软明叶藓[Vesicularia flaccida(Sull.& Lesq.)Iwats.].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9属)]、曲尾藓科[Dicranaceae(7属)]、羽藓科[Thuidiaceae]、塔藓科[Hylocomiaceae(均6属)];优势属为提灯藓属[Plagiomnium(6种)]、真藓属[Bryum(5种)]、曲尾藓属[Dicranum(5种)].对王朗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初步分析结果,主要为北温带成分(55种)和东亚成分(4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46.21%、37.82%.文内还分析比较了王朗自然保护区与川内及全国共11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鸡窝子地区藓类植物生态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以探索藓类植物分布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森林类型中设立15个样点,并统计样点中每种藓类植物的平均盖度,以此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秦岭鸡窝子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藓类植物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鸡窝子地区不同林型中藓类植物分布不同,阔叶林以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Hedw.)Web.et Mohr.,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鼠尾藓Myuroclada maximowiczii(Borszoz.)Steere et Schof.为主,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土生扭口藓Barbula vinealis Brid.,短月藓Brachymenium nepalenseHook.,中华木衣藓Drummondia sinensis C.Muell.,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金灰藓Pylaisia polyantha(Hedw.)B.S.G.为主。结论藓类植物群落分布与森林类型密切相关,同时,气候环境对藓类植物的分布也有密切关系,该结论也将丰富秦岭地区藓类植物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采用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的方法。发现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共有藓类植物15科41属92种(包括1变种、1变型),其中青藓科、丛藓科、真藓科、羽藓科以及绢藓科5个科为优势科;青藓属、扭口藓属、绢藓属、羽藓属、牛舌藓属、真藓属6个属为优势属,同时具有较多的科中仅1属和属中仅1种的类群。该保护区区系的地理成分中,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东亚成分第二,中国特有分布位于第三。区系成分较为丰富,具备华北区藓类植物的典型特征,具有强烈的北温带性质,兼有多种成分。也体现出该区藓类植物区系南北过渡和东西交汇的特征。是陕西省境内一个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方法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藓类植物3个新纪录属,8个新记录种及1个新记录变种,其中曲喙藓属Rhamphidium Mitt.、小叶藓属Epipterygium Lindb.、毛灰藓属Homomallium(Schimp.)Loesk.为新记录属,粗肋曲喙藓Rhamphidium crassicostom Li、紫色小叶藓Epipterygium tozeri(Grev.)Lindb、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Spathulatum(Horonsch.)Pocs、小羽藓Haplocladium capillatum(Mitt.)Broth.、多态细湿藓Campylium protensum(Bird.)kindb.、毛尖青藓Brachythecium piligerum Card、密叶尖喙藓Oxyrrhynchium savatieri(Besch.)Broth.、毛灰藓Homomallium incurvatum(Bird.)Loesk.为新记录种,尖叶提灯藓厚角变种Minium cuspidatum Hedw.Var.trichomanes(Mitt.)Chen ex Li etZhang为一个新纪录的变种。结论该记录丰富了中国藓类植物区系的划分,为黄土高原藓类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井冈山杜鹃群落5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其种群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杜鹃种群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生命期望值基本随径级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存活曲线为近直线型,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群落有维管植物29科42属53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22科35属46种。群落区系起源古老,成分较复杂,科、属区系成分均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除Pielou指数较高外,其它3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测度井冈山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各种多样性指数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井冈山杜鹃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群落所处的严酷环境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方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安徽升金湖水生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发现升金湖水生维管束植物37科63属94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33科58属90种.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dies(L.) Brongn、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 R,Br.是安徽新记录种.区系分析表明,升金湖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区系组成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和旧世界温带的成分,但以亚热带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基础上,报道了江苏省苏州市区苔藓植物33科,71属,154种,其中苔类8科,10属,13种;藓类25科,61属,141种.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东亚成分、北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分别占36.59%,34.15%和12.20%,具有明显的东亚特色和一定的温带成分,与相邻的上海市、无锡市苔藓植物组成比较,三市的属种相似性系数较高,区系成分的R/T值分析显示了相似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的组成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已知拟步甲3亚科19族59属324种,其中特有种171种,占52.8%;中亚种92种,占28.4%;西伯利亚种35种,占10.8%;青藏高原种15种,占4.6%;泛古北种8种,占13.6%;地中海种3种,占0.91%。属级单位组成上呈现中亚区系>西伯利亚区系>地中海区系>地方特有区系>青藏高原区系>泛古北区系,其数量分别是30,22,15,14,13,8。属种及其数量分布在各地理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即新疆41属215种>内蒙古38属129种>甘肃30属77种>宁夏24属71种>青海北部12属29种>陕西北部14属21种>山西北部11属17种>河北北部10属16种>辽宁西部5属12种。表明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昆虫是中亚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属级组成上与欧洲———西伯利亚区系和青藏高原区系有较大联系,新疆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昆虫分布最丰富地区,占总种数的66.4%。本文还对新疆地区、柴达木盆地、甘蒙地区、蒙东半荒漠区和高山地区5个典型地区的拟步甲分布特点作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白蘑科分类的初步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泰山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首次报道了泰山苔藓植物137种(含3变种),隶属于67属,30科。其中藓类植物22科,57属,121种,2变种;苔类植物8科,10属,13种,1变种。本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类群地理成分等方面亦作了初步分析讨论。最后附有泰山苔藓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7.
上海淀山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主要水源地.自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对淀山湖进行了4次浮游植物的调查采样,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6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36属99种,占全部种类的61.88%;其次为硅藻门,有18属31种;裸藻门有3属15种;蓝藻门有4属7种;隐藻门有2属3种;甲藻门有2属2种;金藻门有2属2种;黄藻门有1属1种.并对该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南京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的特点及与邻近植物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对南京牛首山地区进行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组成科、属、种的分析,对其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与相似纬度的南京幕府山开发保护区、盱眙铁山寺自然保护区以及安徽黄山风景区3个地点的植物区系进行了R/T比值的比较,以及相似性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牛首山与幕府山植物在属的相似性上最大;牛首山与铁山寺植物在种的相似性上最大。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广泛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共发现并报道浙江省藓类植物新纪录种31个,其中浙江省新纪录属2个:毛齿藓属(Trichodon Schimp.)和变齿藓属(Zygodon Hook.Taylor).对它们的主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省胡桃楸群落主要分布地区调查数据的统计发现维管束植物共计58科137属186种.科、属、种数量均以延边地区最高,吉林地区次之,白山地区最少;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以吉林-延边最高,延边-白山和吉林-白山相对较小;不同地区科、属组成均以单种科、单种属占优势,组成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各地区胡桃楸群落植物属的区系分布总体趋势比较一致,均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兼有部分热带分布类型,旧世界热带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等也存在一定比例,说明该群落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存在与热带早期的历史联系,具有较高的古老性和联系的广泛性;此外,作为胡桃楸群落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分布类型反映了该群落是在漫长的地史年代中发展而来的次生性植被.吉林、延边、白山群落的T/R值分别为4.73,6.41,9.33,区系组成均表现出强烈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