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服务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7,(3):90-92
我现在是兼职来从事直销,在直销体会到了上下部门的合作融洽性,伙伴之间的鼓励等等,再回到传统行业中,有时候会觉得,老板的一些做法不合理,对员工太苛刻,同事之前的明争暗斗等等,我的问题是,怎么来转变兼职人员,在传统行业和直销里的心态转换?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吴碧凤是海南一家大型电子企业的计量技术工作人员,一次外出兼职的不经意的询问,令她发现了人生的一大机遇,并从此与直销结缘。  相似文献   

3.
投诉     
辽宁丹东 本溪中绿(四川达县 廖女士投诉) 今年春节后,邻居说她在辽宁丹东的生意做得比较火,并且有点忙不过来,邀请我去帮她。谁知过来后她让我加入什么“本溪中绿公司”做“直销”行业。我以前做过这所谓的直销,知道这个“中绿公司”应该是个变相的传销组织。据邻居所说中绿在这里发展也有不短时间了,很奇怪为什么当地的工商局不依法整顿他们,我是看清楚他们在干嘛了,  相似文献   

4.
一开始做直销,很多人从兼职做起,所以时间管理尤其重要。很多优秀的直销商都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可以管理的时间并不多,而只有“可管理时间”才最有价值。那么,什么是“可管理时间”呢?  相似文献   

5.
想从事直销行业又或正在从事直销事业的您,在考察与选择直销公司的时候,是否检查过自己真的符合了从事这个行业中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了么?正所谓“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申请中国直销牌照,我们不一定是第一批,但可以确定是最好的一批!”  相似文献   

7.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6-77
问:直销法规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它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台?问:只要有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的公司都能挺进直销业,从事多层次直销吗?比如也在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海尔集团。问:双轨制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直销制度?为何传言中的直销法规中没有涉及直销制度方面的文字内容?问:推介我从事直销的朋友说,每个人在直销行业里都可以成功,然而我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成功的方向和感觉,我觉得他的话有误导之嫌,请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直销?是不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问:在当前许多直销公司里,不乏“专家”、“教授”,有的人还自称是“直销科学家”,让人难辨真伪,请问这些人的名衔是自诩自封的还是国家认可的?如何整肃直销界的学术“伪”风?  相似文献   

8.
人们说:直销界多半是按多层次运作,并把倍增销售法看成是“直销”的精髓。如果外国直销中主要靠网络奖金这一条不适应中国国情,我建议国内众多的中小直销企业要趁早准备“跳出世界直销惯例”模式,并预见可能将有三种出路发生:  相似文献   

9.
《直销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直销企业拟成立直销企业协会组织等社团组织,应当经国务院商务部主管部门批准,凭批准文件依法申请登记。”在这里,我们乐观地看到政府对直销行业成立协会或自律组织方面,是持有一定开放空间的。所以我认为不妨参考一下其他营销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对营销的管理和自我监管,以促成直销行业自我监管组织的成立,甚至促进尽早享有保险行业享有的多层次销售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现在正在2010年美国直销协会旧金山的年会现场。现在的旧金山如此迷人。”方珍妮(Jennifer Fong)在她6月7日的博客中写到。今年的年会与往年有所不同,因为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庆祝美国直销协会成立100周年。  相似文献   

11.
张华在中国直销界算是个有争议的人,假如我是张华,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我的直销帝国为什么会崩溃?并且是常人眼中的“阴沟里翻船”。  相似文献   

12.
黄师傅的茶馆开在直销省的直销县的直销乡,此处直销泛滥,传销不断。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但黄师傅我却一向对此言嗤之以鼻。不信?你看我在这直销村开了10几年茶馆,来游说我做传销做直销的没有一个营也有一个连了,我却硬是一直“守身如玉”到现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你现在俱乐部下面的会员有多少人?”记者略带好奇地问林双,理理额前的刘海.林双回答记者:“也就三百多人吧。”她的眸子清澈见底,没有一丝夸张,没有一丝炫耀。“可是……可是你才做几个月啊,而且你也不是一个直销人.”记者诧异起来.“对任何人我都艰友善.这或许是我的制胜法宝.”惧乐部的会员们都称她为“亲善大使”.她一如既往本着一颗“真心待人”的心.自然善意浓浓洋溢在她领导的团队周间.这就成了吸引众多会员前来的原动力。林双的待人哲学?是她先天的秉性所定?抑扣或是后天的学习所养?根简单.她亲口告诉笔音.那是俱乐部这个温暖的团体无形中感染着她,是俱乐部负责人戴光强先生一直在给她码头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你是从事什么直销公司。”在直销人俱乐部上万的会员中,有95%的人都是直销人。记者这样问朱军生,也合情合理。“我不是一个直销人,只是一个传统行业里的技术工作者。”他的声音里夹杂着一种对个人能力的强烈自信,而这种自信在瞬间也感化了记者。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10日,优莎娜身影出现在厦门“直销立法座谈会”会场。人们不由得注目这家平日低调的美国直销企业——因为她是与会者中惟一没有中国工厂或中国公司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直销模式对产品的特质有更高的要求,这种直接面对面的销售对于直销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直销是一个“人”的事业,他们要成功也需要有更多的特质。王莲,勤奋与执着,有平和的心态和感恩的心,有远大的梦想,成功也便展现在她眼前。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努力了。”顿时,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她的肯定,对她的鼓励,对她的支持……这感人的一幕便发生在这学期的评优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曾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只女蜜蜂被100只男蜜蜂追求,但她选择了一只难看的蜘蛛。问为什么?她说,谁让他有一张网呢,坐在家里都有食物吃。如今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年代里,厂家都梦想着能像蜘蛛一样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网,建立自己的渠道、网络,在市场上牢牢控制住自己品牌的供给线。以“人脉网”的优势席卷全球的直销模式在15年前“杀”入中国市场,1998年却被中国政府“一刀切”。始作俑者是谁?人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暴富”的驱动下,人脉已经演变为“拉人头”。随后,中国政府批准了10家外资直销企业转型经营,从此“店铺 推销员”成了中国特色的直销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些急功近利的新直销企业过多关注直销网络,而忽视真正给客户传递价值的根基是产品或服务。常见的错误观念是,直销网络是企业运营的命脉,在网络中流动的产品并不重要,只要有了网络,随便卖什么产品都可以实现“利润倍增”。这种思维模式的极至便是“老鼠会”,网络中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虚拟的“权证”或空头支票。国家已经严令禁止企业采取这种操作方式。只有能为客户所认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帮助直销企业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自从进入直销圈子,就经常听到一些直销朋友经常说他(她)受伤了,不想再做直销,见了直销人就躲,甚至不愿和周围的亲朋好友谈起自己的直销经历。几年的直销经历,我也不断思考这种现象,梳理身边朋友身上发生的此类情况,最后总结成了直销人的十大致命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