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教学内容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无痕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的,针对“供电工程”课程的思政教学难点,有机融入“双碳”战略与“电力中国”元素,设计了结合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提取的切入点,以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教学为主要抓手,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多环节构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结果表明,通过有机嵌入知识传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极大的激发,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学业产出明显提升,改革成果达到课程思政的预期目标。本实践成果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医科高校有机化学课程为例,深入挖掘了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法律意识及民族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实现高等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外建筑史”课程分析,从凝练“一核心一主线三台阶”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有高度、深度、温度”的课程思政元素、重构模块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起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从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协同联动等方面实践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充分挖掘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了将思政元素引入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同时,设计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实施路径,优化了教学考核细则,开展了思政元素切入点、切入方式与方法等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他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五个部分: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课程组织实施方式,课程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口译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与口译教学内容不贴合、各自为政是课程思政融入口译课堂的最大障碍。借助跨文化交际理念ICC模型框架,让跨文化交际策略和国内思政元素渗透课堂,建立与专业知识相匹配的体系化叙事框架及内容元素,转变点对点式的口译课程“滴灌式”思政教学为线性的“喷灌式”授课,实现思政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跨文化交际框架下高校口译课程思政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着眼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着力点,德育与智育互融共进是生长点,精准思政是切入点。通过思政课对接专业群,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专业群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上,实施思政课“一专业群一策”;教学模式上,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师资上,形成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协同机制。提升思政课与专业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上的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深化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探索,丰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论。  相似文献   

8.
完整理解“必需够用为度”,有利于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和占比问题。文章分析了“必需够用”的基本涵义,提出“必需够用为度”的边界概念,给出了边界的下限和上限。在此基础上,强调在教学内容构建中既要用好“减法”,也要用好“加法”。最后,结合课程对具体教学内容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三个办学特色寻找课程属性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宏观层定目标、中观层定内容、微观层定细节。审慎选择课程思政的“四个切入点”,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五大步骤”,积极倡导“五度教育”,不断完善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目标、实施、方法(手段)、评价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循环往复,构成闭环系统,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践行思政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探讨“守”“破”“离”三重境界与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C语言"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燕  潘煜 《科技信息》2011,(6):242-242,244
“C语言”课程设计是为加强学生对“C语言”理论课程实际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一定的重要性。“c语言”课程设计在开设的过程中需要从设计题目、设计内容、考查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安排设计才能使设计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针对教学的实际、根据教学的经验,给出了“C语言”课程设计开设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而言,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转变、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期为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电子线路设计实验课程中“软硬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全开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介绍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应用及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并以音乐彩灯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层层递进的拓展方式及在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证明,重构的实验教学体系,伴随综合实验内容的加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较以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研究,得出了"格物明德"理工课程教学理论,总结了该理论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采用该理论方法,教师从教育理论入手、学生从学习内容入手、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相长,使"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成才成人"教育有效落地于理工课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素养,在明确农业推广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从典型案例、农业推广专家的故事、热点事件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基于慕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设计,以及运用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 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和多元化评价等教学途径实现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设计,将其应用于农业推广学教学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阐述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进行案例设计和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给出了多媒体技术课程的一个实用案例,经3年来教学实践证明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类专业课程,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晰、课程理论难度大、教学方式单一化、思政元素挖掘浅等问题。在信息技术与统计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通过修订教学大纲、重构教学内容、丰富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及实践“任务型”教学方法等措施,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兼顾统计理论和统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把学校各类课程教学与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教育内容相结合,使政治思想教育与课程知识相结合,促进现代教育价值的提升和发展。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体育排球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排球课的教学内容,加深课程学习,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排球精神,启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探究。对课程思政融入公共体育排球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并提出改革路径,为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排球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排球课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课程“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然后,从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路径与设计思政教学案例等三个方面阐述本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方案。并且,以“‘三省六部制’案例融入包图设计”的教学为例,介绍本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课程引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提升知识习得能力;强化实现民族复兴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感,有助于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挖掘VISSIM道路仿真实验教学中的育人元素,将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及过程进行分层分段式解析,优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教学设计内容,旨在将“思政教育”有效且柔性地融入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以道路仿真实验课程中行人安全过街系统的教学设计为例,柔性化地插入“课程思政”元素,关注弱势群体在交通系统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激发大学生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情怀,强调“科学名世,人才报国”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道路仿真实验的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目标的显性化和清晰化。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构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而课程思政资源又是实现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的重要支撑。《素描与色彩》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是思政资源的挖掘与整合,重点是思政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衔接,难点是思政资源与专业知识点的化合。应对课程教学素材与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政治文化背景,凝练典型个案,对接专业知识内容,通过系统化整合,达到教学案例蕴含思政背景,教学过程贯穿思政内容,教学评价植入思政主题的全过程课程思政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