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化学反应不外乎是物质的变化,在反应的时候,伴随着分子、原子或电子等粒子的转移、传递,就其本质而论,化学反应是组成物质原子的电子壳层畸变与电子转移。生物体内反应也无一例外,所有生化反应都与电子的转移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阐明电子转移的本质,对了解生物体内反应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Prutz和Swallow等人首先涉足肽链中电子转移的研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该领域的研究日益显得重要,它涉及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酶催化反应以及生物对辐射的保护和敏化。本研究将生命科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深入到电子水平。电子转移、空间结构、基团之间的弱相互作用是生物变化过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电荷跳跃转移的一些新特征。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电荷转移过程中一种可能的中间体--溶剂化电子--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在蛋白质长程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中存在着诸多基团、分子片或电正性区域,比如:质子化的碱性支链基团、芳香环、极性肽链、螺旋及结构水簇等,它们可以俘获电子、然后释放,扮演着电子跳跃转移中继站的作用。这种基于溶剂化电子的电子跳跃转移模式构成了蛋白质内电子长程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辅助产NAD(P)H因其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研究焦点在其还原的历程,即辅酶分子中的一个氢是如何转移给底物的?通常采用NADH的模型来还原一些有结构特征的底物以揭示其反应机理。大体上有三种见解:(1)一步负氢离子转移(2)电子转移-夺氢(3)电子转移-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由于对辅酶模型还原碳-碳双键化合物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室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转移。由于对辅酶模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带Peierls-Hubbard模型研究混合金属卤化物PtXxX‘1-x,发现电荷会穿过界面在两单体内自发转移,从而导致极化的生产。随着电子一电子(e-e)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转移电荷的数量呈量子性台阶式变化。  相似文献   

6.
忘掉智能手机吧,智能手臂不是更酷么?有朝一日,能够进行简单运算的人体细胞会被植入你的体内,作为生物计算机来为你诊断疾病、管理药物或是搭建生物电子界面等。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蛋白质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蛋白质和电极的修饰能够促进它们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蛋白质与电极表面直接接触易导致蛋白质变性,在电极表面固定沸石或介孔分子筛可为氧化还原蛋白质提供一个类似于天然状态的微环境,通过分子筛的传输通道加速直接电子转移.本文主要介绍在沸石和介孔分子筛上固定化的蛋白质的电子转移和生物传感,并重点评述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遇到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第一性原理,对Si原子在Au(111)表面和体内掺杂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Au(111)体内掺杂时,Si原子与周围六个Au原子成键,p电子更局域。电荷密度分析表明,掺杂Si后,Au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明显减少,而SiAu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明显增加,电子由Au原子向SiAu原子之间转移。通过计算Mul-liken键级表明,SiAu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表面掺杂时的SiAu键级比体内大。吸收谱的计算表明,在体内掺杂Si原子时的吸收谱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将血红蛋白(Hb)、葡萄糖氧化酶(GOD)溶解在海藻酸钠(SA)溶液中,GOD和Hb均能在裸的玻碳电极(GCE)上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GOD(pH=5.0)和Hb(pH=7.0)分别在裸的GCE上有一对很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其式量电位(E°′)分别为一0.406V和~0.413(vs.Ag/AgCl),且不随扫速而变。GOD和Hb分别在裸的GCE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分别是(1.46±0.62)s^-1和(1.36±0.50)s^-1,在298K,其吉布斯自由能(△G)分别是79.35kJ·mol^-1和37.49kJ·mol^-1对葡萄糖和H2O2的电催化实验表明,海藻酸钠溶液形成了GCE与GOD或Hb之间实现“软接触”的生物环境,保持了Hb和GOD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过渡态理论框架下,用经典轨迹方法、两态模型近似,采用AM1半经验方法及从头算方法探讨了色氨酰酪氨酸缩聚二肽体系的电子转移过程.对于包含桥体的二肽体系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采用UHF/6-31G水平上电子给体、受体优化结果,和分子轨道电荷定域初始猜测诱导SCF技巧,在UHF/6-31G水平上用线性反应坐标构造出给体、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得到两透热势能面交叉处的反应坐标R约为-0.217,表明气相反应发生在反转区.生物体系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对探讨某些生命或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信号分子功能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生物活性分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是生物体内分布最为广泛的信号分子之一.NO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能对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产生应答,在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互作的协调过程中起着中枢性的作用.近年来,对于一氧化氮在植物中分子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其信号转导功能、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植物体内NO稳态平衡的维持等方面.文中较全面地介绍了植物体内NO的合成、功能、信号转导、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植物体内NO动态平衡的维持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单线态氧是氧分子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单线态氧的的电子结构、产生方式、光敏作用和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单线态氧的生物活性,即单线态氧对血液病的危害,单线态氧在癌诱发和衰老.游离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单线态氧的吞噬作用及其它在生物体内的猝灭,展望了单线态氧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canningelectrochemicalmicroscopySECM)是一门电化学现场检测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异相电子转移反应,吸、脱附过程,腐蚀过程、单细胞检测和液/液界面电子转移研究.本文就SECM的工作原理、操作模式和在界面分析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主要使用限制性盲签名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一种转移验证的思想,减少了用户大量的运算量.这种改进算法对于一次提取多个电子硬币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对目前主要使用限制性盲签名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一种转移验证的思想,减少了用户大量的运算量.这种改进算法对于一次提取多个电子硬币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实验证明,臭氧化四氧化二氮硝化芳烃的反应能力与芳烃电离势很有关系,该反应的ρ^+(-6.8)和产品异构体分布与传统硝化方法所得的结果很相似。通过比较和实验,该反应过程为一电子转移形成电子转移络合物过程。该电子转移络合物最后分解为基芳烃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 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较合理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电力设备大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减少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电磁场只有进入生物体内,并直接与生物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生物效应,因此,对  相似文献   

19.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ΔH≠、Δ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无机介孔材料是一种孔直径在2,50nm的多孔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结构规则,机械性能高、化学和热能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不断有新型高负载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介孔材料被开发出来。同时,实验表明,无机介孔材料是固载生物大分子的良好载体。利用无机介孔材料固载氧化还原蛋白质并结合其的直接电子转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构建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基于无机介孔材料的特点及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子转移,所构建的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望具有较传统电化学传感器更好的性能。将介孔材料分为二氧化硅基和非二氧化硅基2大类,描述了无机介孔材料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