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苯乙烯和丙烯腈在聚醚多元醇介质中分散聚合制备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测定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粒子大小和体系的流变曲线.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流变曲线呈现“剪切增稠→剪切变稀”的非牛顿特性.用Gillespie公式对流变曲线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计算出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η^*,Ф表观和3种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粒子间相对“键合”能.  相似文献   

2.
预辐照聚乙烯膜共接枝丙烯酸和苯乙烯单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预辐照聚乙烯膜产生的过氧化物与丙烯酸和苯乙烯单体共接枝,讨论了单体组成、单体浓度、预辐照剂量、接枝温度等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测定了各反应条件下乙烯基单体的转化速率和最终产品中微粒大小 .发现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与以小分子物质为反应介质的分散聚合基本一致 .大分子单体用量、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均影响乙烯基单体转化速率和微粒大小 .  相似文献   

4.
分散共聚体系中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自由基聚合及端基反应法合成了苯乙烯基封端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 .核磁共振分析表明 ,基本上每一个大分子单体末端有一个双键 .将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进行分散共聚反应 ,一步法制备得到了表面具有接枝链的高分子纳米级颗粒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单体浓度、苯乙烯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大分子单体末端官能团种类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形成微球的直径有明显的影响 ,高分子微球的直径和形态可通过改变上述反应条件加以控制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了高分子微球直径与各种反应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式 ,对不同体系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比较 ,得到的结果对其它相似共聚反应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苯乙烯(St)在大分子单体(MM)的存在下于醇水体系中的分散聚合,反应是以马来酸酐引入双键的聚醚多元醇大分子单体为共聚反应型稳定剂,以AIBN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调节剂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了St初始浓度,引发AIBN用量及大分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得到了粒径为2.00~2.40μm接近于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6.
以二苯酮作光敏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亲水性单体:丙烯酸己磺酸钠,丙烯酰胺接枝于聚醚氨酯膜上。单体结构与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均有影响。接枝后膜的溶解性、吸水率以及表面形态比接枝前有显著变化。以二苯酮作光敏剂将丙烯酰胺接枝于聚醚氨酯硬段与软段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中氨基氮上的氢,酯基中以及醚键旁α碳上的氢均可被提取,成为接枝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溶剂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溶胀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MMA与SBS的接枝聚合物(SBS-g-MMA)。MMA的接枝率达26.3%。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FT-IR、GPC、DSC以及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增大,接枝后产物的玻璃化温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水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乳液体系中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探讨单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环氧树脂四种单体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等聚合条件对共聚物的接枝率、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GPC谱图分析表明:丙烯酸单体已成功接枝到环氧树脂分子上,环氧树脂链接枝上强亲水性基团-COOH,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所得乳液的平均粒径,结果表明:乳胶粒平均粒径达171nm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DMC)合成了以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并利用温度与时间曲线分析合成反应的诱导期,考察了起始温度、催化剂浓度、起始剂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对诱导期及最大反应压力的影响,并表征了酚醛聚醚多元醇的结构。结果表明,酚醛树脂中羟基浓度0.0037 mol.L^-1、环氧丙烷18 mL(占物料总质量的95%)、催化剂DMC质量分数470×10^-6%及温度110℃左右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中双键的接枝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溶性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苯乙烯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在反应中可以起到自乳化作用.得到目标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确实发生了预想的共聚反应.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YRENE MODIFIED ALKYD RES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对几种苯乙烯化的工艺进行比较,确定采用后苯乙烯化的工艺路线,通过接枝共聚合的方法对醇酸树脂进行改性;考察了温度、引发剂和苯乙烯单体浓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了传统醇酸树脂与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漆膜性能.结果表明,后者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特别是在涂膜的干性、硬度和耐水性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乙烯基类单体与各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规律、产物性能以及开发应用的研究,在国外文献中已有不少报导,但在所选择的单体中,丙烯腈应用最多,而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报导甚少。Brockway等以及Goni等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Dennenberg等及Fanta等人简略地报导了丙烯酸甲酯在Ce~(4+)离子的引发作用下,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前者还报导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铈盐引发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反应的一些因素.发现壳聚糖能与MMA发生接枝反应,在稳态下,接枝速率与单体的量无关,与壳聚糖的浓度成正比.并得到稳态下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以质量分数为65%的氯化锌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微晶纤维素(MCC)与丙烯酸(AA)的均相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引发时间、接枝共聚时间、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FT-IR、XRD和TGA分析了接枝前后微晶纤维素的特性.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与MCC的质量比为1∶2、单体与MCC的质量比为5∶1、引发时间为10 min、接枝共聚时间为8 h、共聚温度为60℃时,接枝率达20.3%;随接枝时间的延长,接枝产物粒径呈减小趋势,电位呈增加趋势;接枝后的产物在1729cm-1处有CO的吸收峰,说明接枝上了丙烯酸单体;接枝后MCC的结晶度及热分解温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比例的聚环氧丙烷三元醇和工业生产的接枝聚环氧丙烷三元醇混合,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快速反应,合成了两类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拉仲断面以及经DSC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工业接枝聚醚多元醇,由TDI合成的IPN,其两个网络间的相容性有较显著的改善,显示出好的拉仲性能。然而,L-MDI合成的IPN,随工业接枝聚醚多元醇的加入,网络间的相容性变差,拉伸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酐和聚乙烯的接枝反应及与硅灰石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甲苯溶剂中以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马来酸酐单体和聚乙烯的接枝共聚反应。用正交设计方案探讨接枝度受单体、溶剂、引发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影响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证实接枝物的存在。然后将接枝物与硅灰石进行共混,考察接枝度及硅灰石填充量对抗张强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聚醚型聚氨酯(PU)预聚物同丙烯酸(AA)反应得到丙烯酸接枝聚氨酯的共聚物.用FT-IR表征了AA-g-PU共聚物的结构,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助剂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合成聚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用DSC对聚合物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并对聚合物进行了粘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后的共聚物结晶...  相似文献   

18.
新型聚醚季铵盐PECH-QL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环氧氯丙烷(PECH)为原料,用喹啉(QL)作季铵化试剂,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醚季铵盐(PECH-QL).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聚环氧氯丙烷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仪对聚醚季铵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首先通过对几种苯乙烯化的工艺进行比较,确定采用后苯乙类化的工艺路线,通过接枝共聚合的方法夺醇酸树脂进行改性;考察了温度,引发剂和苯乙烯单体浓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了传统醇酸树脂与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漆膜性能,结果表明,后者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特别是在涂膜的干性,硬度和耐水性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以异丙基苯钾(n-Cumyl potassium)作引发剂,α-甲基丙烯酰氯为终止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新型聚(苯乙烯-环氧乙烷)(疏水-亲水型)嵌段大单体[Poly(St-b-Eo)-MA magromer]。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它的数均官能度(?)_n,对大单体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在不同条件下的共聚反应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条件对大单体和烯类单体的共聚速率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