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复方苦参洗剂中君、臣、佐各药组联合抑菌性质以及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加热回流水提法提取各药组获得相应提取液,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得相应各药组单用及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ρMIC),采用联合抑菌指数(IFIC)判定两药组联合抑菌作用性质。结果显示,8味中药水提液的ρMIC范围为7.50 ~30.00 mg/mL,君、臣、佐各药组的 ρMIC范围为4.01 ~21.00 mg/mL,复方组ρMIC为2.22 mg/mL,黄柏+苦参、黄柏+白矾、花椒+白矾的IFIC≤0.5,黄柏+花椒、苦参+花椒、苦参+白矾3组0.5<IFIC≤1;君药组+臣药组IFIC=0.375 0,君药组+佐药组IFIC=0.750 0,臣药组+佐药组IFIC=1.000 0。复方组及君药组的联合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黄柏、苦参、花椒、白矾4味君药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活性较强,复方苦参洗剂抑菌效果的增强与各药组抑菌作用的协同和相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苦豆子生物碱抗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槐定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豆子总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番茄早疫、番茄灰霉和辣椒炭疽的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生物碱对3种细菌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槐定碱和苦参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早疫的抗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生物碱,苦参碱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12.5μg/mL。5种生物碱对3种真菌的抗菌效果弱于对3种细菌的抗菌效果,5种生物碱对3种真菌的MIC大于等于100μg/mL,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苦豆子总碱对番茄灰霉菌的MIC均达400μg/mL。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5种生物碱中仅槐定碱表现出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苦豆子总碱抗菌活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弱碱性条件下(pH 8左右)具有更好的抑菌活性,在至少12h内能够持续、稳定的对供试菌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辣椒碱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可春  韩利文  党立  侯海荣  王雪 《山东科学》2007,20(2):38-40,44
本文试验了高纯度天然辣椒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辣椒碱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7.5~50 mg/L和75~100 mg/L,而对其他试验菌没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琼脂渗透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MFC)的测定发现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p-甲氧基肉桂酸和p-羟基肉桂酸)对常见几种代表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羟基肉桂酸对细菌类抑菌效果最好,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5 mg/mL,MBC为0.75 mg/mL.对真菌类,肉桂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为0.125 mg/mL,MFC为0.5 mg/mL.本文通过研究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对常见几种菌的抑菌活性,阐明了它们之间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种植物不同溶剂浸提液对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黄芩、苦豆子、苦参和洋葱四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蒸馏水、70%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四种不同溶剂进行提取。通过对菌落生长实验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的测定,筛选出对黄芪根腐病两种主要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四种植物不同溶剂提取液。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抑菌效果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溶剂提取液抑菌效果也不同。在所选择的四种植物中,苦参的丙酮浸提液对根腐病两种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显著,在质量浓度为200 g/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61.2%,31.2%,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6.25 g/L,且它对腐皮镰孢菌抑制的EC50仅为99.3 g/L。苦参的70%乙醇浸提液对尖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也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桑枝低聚糖促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工艺,分别采用物理超声、化学酸解、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测定桑枝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发现与物理超声、化学酸解法相比,生物酶法制备的桑枝低聚糖能特异性增殖鼠李糖乳杆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方法,以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率为指标,得到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的优化工艺:β-甘露聚糖酶添加量50.00mg·mL-1,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46℃。按照优化工艺制备桑枝低聚糖,测定桑枝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得到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为396.30%±0.42%,与预测值相符,表明所得优化工艺可行。研究表明,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能显著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活性,可为桑枝低聚糖益生元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新型复方中兽药复方黄柏颗粒对养殖场中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复方黄柏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25 μg/mL、125μg/mL、125μg/mL、31.25μg/mL、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00μg/mL、250μg/mL、250μg/mL、250μg/mL、1000μg/mL,抑菌圈直径呈浓度依赖关系,与MIC结果基本吻合.复方黄柏颗粒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同时也为其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鼠李糖乳杆菌L7-13增菌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鼠李糖乳杆菌L7-13进行增菌培养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其吸光度和活菌数的测定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葡萄糖65 g/L、酵母粉15 g/L、牛肉粉28 g/L、大豆蛋白胨30 g/L、KH2PO43 g/L、无水乙酸钠3 g/L、柠檬酸铵2 g/L、Tween80 1.5 mL/L、MgSO4.7H2O 1.0 g/L、MnSO4.4H2O 0.5 g/L,培养28 h,所得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最大菌体密度约1010cfu/mL.此增殖优化培养基适于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回流法获取不同溶剂(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环己烷)的黄皮叶提取物,选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研究黄皮叶提取物对十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四联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有明显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3 mg/mL;对四联微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12.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性受温度、pH影响较大,受光照影响不明显.各种溶剂的超声提取物对供试真菌(黑曲霉、青霉、根霉、白色念珠菌)均无抑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黄皮叶的防腐、抑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 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6.5 mm,MIC值为12.5 mg/mL;EGb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4.5 mm,MIC值为25 mg/mL.结论 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有抑菌作用,EGb作为天然抗菌剂与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马齿苋、苦楝皮、大黄、紫花地丁、黄芩、五倍子、金银花以及黄连10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作用于本实验室近年来从福建各地养殖场收集的患病鳗鲡中分离得到的18株常见致病菌,并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上述10种中药单用对除B12以外的17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平均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165~128 mg/mL,平均杀菌浓度(MBC)范围为0.210~128 mg/mL.药效较好的5种中药对供试17株菌的MIC值均在2 mg/mL以内,MBC值均在3 mg/mL以内.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黄、山楂、苦参、薄荷、黄芩和黄柏采用水煮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用两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值在1.56~50 mg/mL之间,其中大黄和黄芩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12种中草药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艾叶、牡丹皮以及乌梅对4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正交试验对上述3种中草药进行复配,分析得出最佳配比为乌梅∶艾叶∶牡丹皮=8∶1∶1,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复配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3.91 mg/mL、15.62 mg/mL、7.81 mg/mL。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中草药复配抑菌剂能够破坏大肠埃希氏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研究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氯仿相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为1.5 mg/mL,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MIC为1mg/mL;各种瓦松提取液作用于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可导致菌体内有电解质渗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即瓦松提取液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及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而抑制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生长,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苦参总碱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煎煮法提取苦参总碱(Alkaloids of Sophora Flavescens,ASF),检测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c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以鸡胚绒毛尿囊膜为模型检测其活性.结果发现,2mg/ml、4mg/ml、8mg/ml给药组的血管数目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所有给药组显微镜所见的血管结构均较对照组模糊.2mg/ml、4mg/ml、8mg/ml三个给药组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4.8%、28.1%和46.0%.因此,苦参总碱对CAM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评价新疆特色功能饮料“生命营养液”,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5种食品常见益生菌的抑菌能力,并对该饮料中微生物菌种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结果显示,“生命营养液”30 μL原液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肠沙门氏菌肠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EHEC 0157∶H7)、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ruginosa)均具有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5,12.0,12.0,12.5,10.0 mm,对4种常见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均无抑菌能力,仅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具有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为27.0 mm.从“生命营养液”中分离纯化出3株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1株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1株产红褐色可溶性色素丝状真菌,初步鉴定为红曲菌属(Monascus sp.).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黄连醇提物对三七根腐病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效果,将黄连剪成0.5 cm~3左右的小块,用95%乙醇浸泡提取其有效成分,得黄连醇提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效果非常好,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菌率逐渐增大.第4 d抑菌率最大可达78.13%,抑菌率最小为67.19%.不同浓度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平均抑菌率均大于40%,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 mg/mL.总之,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有非常好的抑菌效果,且不同浓度黄连醇提物均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MIC小于1 mg/mL.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植物多酚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种不同植物材料的多酚提取物进行了总多酚含量测定,并采用试管液基稀释法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粗提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楹度对多酚粗提物的抑菌性有一定的影响;龙血竭的总多酚含量最高,对全部供试真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其[MIC]为(0.078-20.0)mg/mL;落叶松和樟子松树皮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次之,对大部分供试菌株具有抑制作用,其[MIC]为0.156 mg/mL-20.0 mg/mL。  相似文献   

19.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所试验的45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8种中药提取物对试验弧菌表现有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乌梅、秦皮、艾叶中药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好,对3种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天冬、白头翁、赤芍、金银花、黄精、黄柏、青蒿等11种中草药提取物仅对2种菌株有较好抑制作用,千里光、穿心莲等17种中药提取物对弧菌无抑制作用;大部分中药抑菌活性成份均为水溶性提取物,青蒿存在明显的醇溶性抑菌物质。测定了五倍子等9种中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五倍子、乌梅和天冬3种药物对拟态弧菌和梅氏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mg/mL、0.461mg/mL、1.042mg/mL,对霍利斯弧菌的MIC分别为0.086mg/mL、0.922mg/mL和1.042mg/mL,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与4种中药联用对鳗鲡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鳗鲡体外采用琼脂培养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大黄、黄连、黄芩、黄柏5种药物单用与联用对24株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单用时,24株致病菌对氟苯尼考敏感(MIC≤8 μg/mL)的有16株;对大黄、黄连、黄芩和黄柏敏感(MIC≤50 mg/mL)的分别有18株、21株、20株和2株.氟苯尼考分别与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联用时,共筛选出34种联用复方对15株致病菌有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