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斌  王飞剑 《江西科学》2016,(4):445-450
从历史地震来看,国内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中农村民居占了很大比例,伤亡人员绝大部分也是农村居民。不进行抗震设防的农村民居成为危害农村居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重要隐患。小震致灾、大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汶川、鲁甸、岷漳地震的教训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北部农村民居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农居抗震性能的因素,指出了制约山西省农居建筑抗震能力提升的原因,给出提升农居抗震能力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对今后农村房屋的改造与新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建业 《甘肃科技》2005,21(9):151-152
阐述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机理,研究了农村民居的抗震措施,对农村民居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安7·9地震发生后,通过对灾区农村的现场调查,总结了这次地震农村民居的破坏情况.结合云南丽江和宁洱地震时农村穿斗木构架民居节点的震害给出了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案,并对加固方案进行了造价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的发生往往会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大量震害及调查研究表明,建筑物缺乏科学有效的抗震性能设计导致其抗震性能较弱,是引发诸多建筑物破损或倒塌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所在调研组通过对阳江市多个区域的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按结构类型分类给出了此次调研建筑物的面积比数据,总结了阳江部分区域现有农居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抗震性能现状。根据调研的情况,给出了提升当地建筑物防震减灾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震使得建筑物倒塌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触目惊心.通过对汶川、玉树的震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考察,对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抗震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好坏,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资料统计,有80%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农村,而且,90%以上的人员伤亡主要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倒塌造成。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民居的抗震性很差,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民居在建房时适当增加投入,采取相应工程抗震措施,可增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有效地减轻震灾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中砌体建筑的破坏最为严重,但灾后重建的大量农村民居仍将以砌体结构为主.为此对我国为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所采取的抗震构造方法以及抗震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应对砌体结构的构造细节、倒塌机制、鲁棒性、垂直地震力、弯曲影响等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建议有关部门形成和推广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推广已有的成熟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抗震救灾、农房重建、加固改造等工作中缺乏反映农村民居现状基础数据的问题,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68个行政村,对354户村镇民居建筑开展抗震性能的调研。运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研究不同结构形式村镇民居建筑的建造习惯与施工工艺,讨论民居建筑在正常使用时和地震后的典型破坏特征,评析中国既有村镇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现状,指出村镇民居在抗震设计、构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措施和建议,为村镇民居建筑的建设、加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在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7.1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中,我国西南地区乡村自建民居的震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收集分析这几次地震中乡村几类主要自建民居的震害特征,分析其震害原因和抗震性能.结合近年西南地区乡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提出几点提高乡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砖砌空斗墙建筑的抗震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空斗砖墙建筑的抗震性能,针对农村民居中大量存在的空斗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试验到工程设计开展研究,对空斗砖墙试件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大量的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通过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后的空斗砖砌体结构的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大幅度提高平均约60%,其刚度、延性、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也都被明显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对空斗墙圈梁、构造柱、剪刀撑的加固方法.该技术性能可靠、构造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使用,对空斗墙农居的抗震加固方法可供广大工程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海民居木结构房屋基于SAP2000的Pushover分析,研究了青海地区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机理,从而提出相关抗震理念,以期提高该地区村镇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达到减少地震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破坏力极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很大。但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存在很多困难的,只有通过对建筑物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将地震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它的出现夺走了我们的亲人,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使我们流离失所。地震这种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破坏程度。其中,建设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建筑物,能够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本文就基于抗震因素思考建筑的选型设计思路这一课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抗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依据都江堰市1876栋房子的震害调查资料,对多层砌体结构和底框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破坏机理作了分析,提出可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比较多层砌体结构与底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后者稍优于前者,但破坏都很严重.建议在烈度较高的地区,建筑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这与农村民居选址不合理,建筑质量不高,抗震(灾)能力不强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国家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总结实际工程经验、归纳专家意见,归总吉林省村镇抗震民居地方建造特色.对东北三省(严寒地区)的村镇抗震民居建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易损性分析法的安徽农村房屋的震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815栋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调查,采用基于易损性的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安徽省4个调查点的农村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分析了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和地震时可能造成的破坏,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我们所说的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即使破坏很严重,也不会倒塌,这就要求建筑物有足够的弹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能量,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在强烈地震中不倒塌是抗震设计中要达到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对于地震区的新建房屋必须搞好抗震设计,对于未考虑抗震设防的已有房屋则应进行抗震鉴定,并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实践证明,震前对缺乏抗震能力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9.
居住在多地震地区的居民在选择住宅的时候,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居住的房屋在发生地震时是否会倒塌。因此,房屋建造商虚报建筑物的抗地震能力,在使用钢筋上弄虚作假的事件,一直都是公众十分关心的事情。那么,按照规定,究竟应该使用多少钢筋呢?怎样的建筑物才是抗震建筑物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李新华 《科技资讯》2011,(15):76-76
冻融破坏是寒冷地区或者高海拔地区混凝土建筑物常见的一种冻害形式,也是施工混凝土建筑物的一种老化特征和主要病害之一、严重的陈融破坏、将威胁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原因与特征,然后详细对混凝土建筑物冻融破坏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