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婷  黄建滨 《科学通报》2007,52(17):2003-2005
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二亚甲基-1,2-二(十二烷基二乙基溴化铵), 简写作C12C2C12(Et), 并对其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与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C12C2C12(Et)在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远小于具有长连接基团的同系物; 球形胶束与拉长的胶束共存于该体系的水溶液中, 并且在所研究的浓度时主要以球形胶束为主.  相似文献   

2.
C60复合LB膜的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B技术, 利用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及胺的组合对C60进行限域, 制备了C60复合LB膜. 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以及微摩擦学和宏观摩擦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在限域体系C60复合LB膜中, C60存在两种结构, 一种是尺寸分布在150~230 nm之间的聚集体, 另一种是尺寸小于20 nm的小聚集体. 微摩擦学研究表明, 大C60聚集体对应较高的摩擦力, “棘轮效应”明显; 小C60聚集体则显现出“微滚动”效应, 具有很低的摩擦力. 宏观摩擦学研究表明, 大C60聚集体主要起支承载荷和耐磨作用, 并随其分散性的提高及粒径的减小, C60复合LB膜的耐磨寿命大幅度提高; 而小C60聚集体主要起减摩作用. C60复合LB膜的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大而降低, 具有和边界润滑膜相似的摩擦系数-载荷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广利  张林晔  王铁冠 《科学通报》2006,51(12):1438-1442
运用GC-MS和GC-MS-MS分析技术, 在中国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陆相沉积中, 检测到丰富的具C1~C4侧链的3β-烷基甾烷类化合物, 包括C28~C31 3b-烷基胆甾烷、C29~C32 3β-烷基-24-甲基胆甾烷和C30~C33 3β-烷基-24-乙基胆甾烷等系列的化合物; 推测其前身物为3β-烷基甾醇, 可能存在于一种以Δ2-甾烯为食料的细菌体内, 具有与原核生物体内的细菌藿烷四醇, 或真核生物体内的胆甾醇相同的生理功能, 起着加固这类细菌细胞膜的作用. 作者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泥岩与原油中, 所检测到的含甲基~丁基侧链的3β-烷基甾烷系列, 具有与C27~C29规则甾烷类系列相似的立体异构体组成, 但3β-烷基甾烷系列的重排异构体并不发育. 研究发现, 3β-烷基甾烷类与规则甾烷差向异构化作用的趋势是一致的, ααα-20S/(20R+20S)和αββ/(ααα+αββ)比值都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增大; 3β-烷基甾烷的丰度可能取决于古沉积环境的变化, 盐湖相、近物源相沉积中烷基化甾烷以3β-烷基甾烷为主, 半深湖~深湖相中以4-甲基甾烷为主, 滨浅湖相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表面活性剂月桂酸铝[(C11H23COO)3Al], 对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4DMAO)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 观察到了Lα-相, 并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确认了多层囊泡的存在. 该囊泡相的形成是Al3+的金属配位作用所导致的, 此类配位囊泡相可被用作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的前驱体.  相似文献   

5.
袁焜  吕玲玲  刘艳芝 《科学通报》2008,53(6):633-640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C4H4Y---LiCH3锂键复合物势能面上的3个稳定构型, 频率分析表明, 复合物中C10-Li14在键长增大的情况下发生了反常的伸缩振动频率蓝移. 经MP2/6-311++G**水平计算, 在3个复合物中, 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及零点振动能(ZEP)校正的单体间相互作用能分别为-45.75, -35.70和 -39.10 kJ·mol-1. 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表明, C4H4O和LiCH3间可以分别形成n-σ 和π-s型两种锂键复合物(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Ⅱ), 而C4H4S和LiCH3间形成的复合物Ⅲ中同时具有π-s和n-s型的锂键相互作用. 另外, 分子中原子理论(AIM)分析也表明, 3种复合物中均存在分子间锂键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维伊辛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蒙特卡罗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晓蔚  赵晓雨 《科学通报》2006,51(20):2360-2364
采用能够避开临界慢化困难的短时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对二维伊辛模型在非平衡态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研究. 系统分别从高温无序相和低温完全有序相淬火到临界温度TC, 采用Heat-bath算法作数值模拟, 计算双时自关联函数A(t, t′), 得到动力学临界指数z≈2.16. 以数值方式证实临界行为存在普适的标度律, 并证实从有序初态开始演化, 临界指数lC完全由静态指数决定: λC = β/ν.  相似文献   

7.
激光直接溅射样品产生了系列Ge2Cn±和个别GeCn+锗/碳二元团簇离子, Ge2Cn+系列质谱峰的相对强度没有明显的强弱变化规律, 而Ge2Cn-系列具有一定的奇偶性. 采用B3LYP方法对GeCn, GeCn±, Ge2Cn和Ge2Cn±进行构型优化, 发现锗原子位于碳链一端和两端的直线构型最稳定. 电子态、绝热电离势、电子亲合势和键能变化值表明, GeCn中性分子在稳定性上存在奇弱偶强的变化规律, 而Ge2Cn存在奇强偶弱的变化规律, 两系列正负离子的奇偶性则不明显, 产生奇偶性的根本原因是价层p电子数. 理论计算与实验现象比较说明, 在Ge2Cn±的实际形成过程中动力学因素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官武 《科学通报》2003,48(13):1405-1409
水溶性N, N-二甲基[60]富勒烯吡咯碘盐C60(C4H10N+)I-溶于四氢呋喃和水的两组分混合溶剂中时有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 相应的紫外-可见吸收谱随四氢呋喃和水混合溶剂组成的改变也有显著的变化. 发现浓度和温度对单体状态的C60(C4H10N+)I-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影响, 而对聚集状态的C60(C4H10N+)I-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TEM和AFM测定证实了有聚集态存在.  相似文献   

9.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玉梅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3,48(5):486-490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 δ 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 研究认为, 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 13CSC值降低, 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 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 低 δ 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 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 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 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 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 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 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溶液法制备出C60 · 2CHBr3多晶粉末. 用Raman散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对C60 · 2CHBr3振动谱进行了研究. Raman散射光谱观察到C60分子Ag振动模式的红移(4~5 cm-1), Hg(1)模式基本不变. 对模式红移的进一步分析表明C60分子可能从H原子上获得少量电子. 在红外吸收谱中, C60分子F1u振动模式的峰位在CHBr3掺杂前后没有变化. 但CHBr3的红外吸收谱线发生了显著变化. C-Br键伸缩振动红移约4 cm-1, C-H扭曲振动的红外吸收明显减弱, C-H伸缩振动完全消失. 这些结果表明CHBr3与C60分子间存在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 并且最强的作用发生在H原子与C60分子之间. 这些作用的存在除了引起本文所报道的振动谱的变化外, 还将引起电子态的变化. 从而可为阐明C60 · 2CHBr3在场效应下的117 K超导转变机理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高影  张振龙  杜银霄  董华  莫育俊 《科学通报》2004,49(23):2403-2406
对富勒烯C70 Raman光谱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 将C70分子吸附于银镜表面, 在不同温度下对它进行了表面增强Raman散射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强峰1565 cm-1的强度为标准100计算, 当降温到0℃左右, 某些特征峰的相对强度突然减弱, 其中最大的减弱幅度达到43%;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 这些特征峰相对于1565 cm-1的强度又恢复到室温的数值并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种Raman谱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 由所得的实验结果推测: 0℃左右C70分子在银镜表面的吸附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而造成某些主要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大幅降低; 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 C70分子在银衬底表面的吸附状继续缓慢变化. 同时, 观测到了以前未曾报道过的8个C70分子新特征峰, 丰富了C70分子的振动谱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杨宝华  汪洋  黄元河 《科学通报》2005,50(23):2588-2592
在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上, 采用从头算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 研究了C36填充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的一维豆荚复合结构. 主要探讨C36的填充对碳管的几何构型和能带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C36的引入确实能改变碳管的电子性质, 碳管的直径对豆荚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密度泛函和自然键轨道理论及高级电子耦合簇和电子密度拓扑方法, 对单、三重态CCl2与CH3CHO中C—H插入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G(d)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在CCSD(T)/6-31G(d, p)水平上计算了各物种的单点能量, 并对总能量进行了校正. 计算表明, 主反应通道均在单重态势能面中进行, 单重态CCl2与CH3CHO 中的Cα—H键[反应Ⅰ]及Cβ—H键[反应Ⅱ]均可发生插入反应, 存在三条主反应通道, 产物分别为P1[CH3COHCCl2], P2[CH2COHCHCl2]和P4[CHCl2CHCHOH], 从能量变化和反应速控步骤能垒两方面考虑, 反应Ⅱ更容易发生. 对主反应通道中的关键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并讨论了被插入前后C—H键中H原子的积分能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使用Kawai型多顶砧高压装置在0-8GPa静水压力下对单晶金进行了超声波弹性测量。测得的P-波速度值与Daniels和Smith的高压弹性数据非常吻合。金在常温常压下的三个独立的弹性系数为C11=192.7, C12=162.9和C44=42.4。基于对本研究和前任超声波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三个弹性常数的压力导数的值为为C11¢ = 7.12,C12¢ = 6.24,C44¢ = 1.82。计算出的等温弹性模量及其压力导数值为KT0 = 166.44和KT0¢ = 6.56。这表明在大约23 GPa和室温条件下作为压力标准的Anderson等的金的状态方程(KT0¢ = 5.5)给出的压力值偏低约 ~1.0 GPa。金的状态方程应该重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蒋勇  邱榕  范维澄 《科学通报》2005,50(3):297-302
分析碳氢燃料反应动力学机理分层结构. 充分吸收目前国际上有关先进成果, 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碳氢燃料燃烧过程有害物质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 并进行预混火焰结构的数值预测, 其中, C1, C2和C3反应主要采用最新GRI-Mech 3.0机理; N化学过程主要采用DB(Dean和Bozzellis)亚机理; 多环芳香烃PAH生成主要采用Wang和Frenklach机理, 同时采用C4化学和Howard亚机理对模型给予增强, 整个机理涉及121种物质和731个基元反应. 采用该机理, 模拟了负压和常压下二种预混火焰结构,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该机理能够较好预测不同当量比、不同压力下的主产物、中间组分和自由基的生成, 描述各种燃烧有害物质的形成过程, 为碳氢预混火焰结构研究和有害物质生成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C2H2, C2H4和C2H6在强激光场中的场致电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丽蓉 《科学通报》2003,48(12):1290-1294
运用HOMO场致电离模型, 分别计算了C2H2, C2H4和C2H6分子在不同强度激光场中的隧道电离几率, 得到了3种分子发生场致电离的理论计算电离阈值.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 进行了C2H2, C2H4和C2H6分子在脉宽为100 fs, 波长为800 nm, 激光功率密度为1013~1014~ W/cm2的激光脉冲下的电离实验, 得到了3种分子在强场发生电离的实验电离阈值. 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 说明HOMO场致电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多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行为.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发现过氧化氢-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高氯酸(H2O2-S2O32−-SO32−-H+)反应在凝胶扩散介质中呈现出化学脉冲波时空动力学行为,脉冲波在特定初始浓度组成中存在特定的最大半径和最大寿命,它们随着硫代硫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增大,脉冲波中心的pH值会出现二次下降,甲基红存在条件下体系呈现为带有红心的脉冲波。另外,脉冲波在演化过程中,出现有趣的回缩现象。本文还结合相关机理对脉冲波动力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备1-辛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涛  陈洪侠  宁英男  陈伟 《科学通报》2006,51(4):391-393
合成了两种新型桥联的PNP配体,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表征了配体的结构, 并把该配体与Cr(Ⅲ)和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组成催化体系用于乙烯四聚制备1-辛烯. 实验结果表明: 该催化体系用于乙烯四聚, 催化活性可达0.89×106 g/(mol·h), 产物中C8组分的选择性达到72.52%, 其中1-辛烯的纯度达到97.87%.  相似文献   

19.
1, 2-二锂碳硼烷(Li2C2B10H10)与元素硫(硒)反应, 形成硫(硒)插入产物Li2C2B10H10(E = S, Se). 它们可以作为四电子的双齿配体与双核半夹心结构铑的化合物[Cpt RhCl(m-Cl)]2(1)(Cpt = tBu2C5H3)反应, 形成单核16-电子体系含有类芳香性金属铑环的化合物CptRh(E2C2B10H10) [E = S(2a), Se(2b)]. 16-电子体系化合物2a2b可以与2-电子的配体(tBuNC, CO)进行反应, 形成18-电子体系的加成产物Cpt(L)- (E2C2B10H10) [L = tBuNC, E = S(3a), Se(3b); L = CO, E = S(4a), Se(4b)]. 化合物都进行了红外光谱、1H-, 11B-NMR, EI-MS和元素分析的表征, 其中对2a3a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姚英明  齐贵中  沈琪  扈晶余  林永华 《科学通报》2003,48(12):1286-1289
(ArO)2Sm(THF)4 (ArO = 2,6-二叔丁基-4-甲基酚基)与Et2AlCl在四氢呋喃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 生成SmCl2 (1)和(ArO)AlEt2(THF) (2). 1进一步与环辛四烯(C8H8)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C8H8)SmCl(THF)2]2 (3).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2具有单分子结构, 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与铝原子配位, 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 配合物3具有双分子固态结构, 中心金属钐与一个环辛四烯、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 其形式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